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067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包括过压检测部分、欠压检测部分和保护电路部分,所述过压检测部分包括比较器U1A、电阻R1和电阻R2,比较器U1A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1与电阻R2的中点相连,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开关电源有体积小、成本低、输出电压稳定以及输入电压范围宽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类的电子产品,而过欠压保护作为对开关电源最基本的保护功能,防止了输入电压过高或者过低对电源自身的芯片、MOS管等关键器件造成损坏。
[0003]现有的过欠压保护电路存在保护方式比较单一,使用的元器件较多,占用的反馈信号接口较多,需要向比较器提供不同参考电压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包括过压检测部分、欠压检测部分和保护电路部分,所述过压检测部分包括比较器U1A、电阻R1和电阻R2,比较器U1A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1与电阻R2的中点相连,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V
ref
=2.5V,且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和二极管D1与比较器U1A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欠压检测部分包括比较器U1B、电阻R3和电阻R4,比较器U1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3与电阻R4的中点以及比较器U1A的输出端相连,比较器U1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V
ref
=2.5V,且比较器U1B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和二极管D2与比较器U1B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保护电路部分包括三极管T1,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比较器U1B的输出端相连,三极管T1的发射极通过电感L1与辅助电源提供的V
cc
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与控制芯片的供电引脚V
cc
相连。
[0006]优选的,所述电阻R2的两端并有电容C1。
[0007]优选的,所述电阻R4的两端并有电容C2。
[0008]优选的,所述比较器U1A上连接有电容C3,比较器U1B上连接有电容C4。
[0009]优选的,所述电感L1的两端分别并有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并有电容C6和电容C7。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采用将芯片LM2903中的两个比较器串联的方式,将过压检测部分和欠压检测部分结合,避免了需要提供不同参考电压以及在控制系统接收端占用较多I/O口的问题,简化了过欠压保护电路。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芯片LM2903中两个比较器串联,减少了使用元器件的数量和在控制接收端占用较多I/O口的问题,同时只需要提供相同的参考电压,简化了过欠压保护电路。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4]参照图1,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包括过压检测部分、欠压检测部分和保护电路部分,所述过压检测部分包括比较器U1A、电阻R1和电阻R2,比较器U1A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1与电阻R2的中点相连,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V
ref
=2.5V,且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和二极管D1与比较器U1A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欠压检测部分包括比较器U1B、电阻R3和电阻R4,比较器U1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3与电阻R4的中点以及比较器U1A的输出端相连,比较器U1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V
ref
=2.5V,且比较器U1B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和二极管D2与比较器U1B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保护电路部分包括三极管T1,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比较器U1B的输出端相连,三极管T1的发射极通过电感L1与辅助电源提供的V
cc
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与控制芯片的供电引脚V
cc
相连。
[001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电阻R2的两端并有电容C1。
[001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电阻R4的两端并有电容C2。
[001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比较器U1A上连接有电容C3,比较器U1B上连接有电容C4。
[001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电感L1的两端分别并有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并有电容C6和电容C7。
[0019]本专利技术:假设开关电源允许工作的电压范围为Vmin≤V
DC
≤Vmax,V
ref
一般取2.5V;R2/(R1+R2)=V
ref
/V
max
,即R1=R2*(V
max

V
ref
)/V
ref
;R4/(R3+R4)=V
ref
/V
min
,即R3=R4*(V
min

V
ref
)/V
ref
;R8=0;V
cc
为芯片LM2903和控制芯片的供电电压,根据规格书可知V
cc
=36V。
[0020]在过压检测电路部分,主功率电路的采样电压通过电阻R1和R2分压后,作为比较器U1A的反相输入端,参考电压V
ref
=2.5V作为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在欠压检测电路部分,上一级过压保护电路比较器U1A的输出端和主功率电路的采样电压通过电阻R3和R4分压后,共同作为比较器U1B的反相输入端,参考电压V
ref
=2.5V作为比较器U1B的同相输入端,比较器U1B的输出端与保护电路中的三级管基极相连,通过控制三极管的通断完成对电路的保护。
[0021]当V
DC
>V
max
时,比较器U1A反相输入端的输入电压V
in1

=V
DC
*R2/(R1+R2)>V
max
*R2/(R1+R2),大于同相输入端的电压V
in
1+=V
ref
=2.5V,故比较器U1A输出低阻态;比较器U1B反相输入端的输入电压V
in2‑
=V
DC
*R4/(R3+R4)>V
min
*R4/(R3+R4),故U1B输出高阻态。此时,过欠压检测电路输出VG高阻态,给芯片供电的前端保护电路中的三极管T1截止,V
cc
=0V,芯片由于断电停止工作,从而完成对电路的保护;
[0022]当V
min
≤V
DC
≤V
max
时,比较器U1A反相输入端的输入电压V
in1‑
=V
DC
*R2/(R1+R2)<V
ma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过压检测部分、欠压检测部分和保护电路部分,所述过压检测部分包括比较器U1A、电阻R1和电阻R2,比较器U1A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1与电阻R2的中点相连,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V
ref
=2.5V,且比较器U1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和二极管D1与比较器U1A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欠压检测部分包括比较器U1B、电阻R3和电阻R4,比较器U1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3与电阻R4的中点以及比较器U1A的输出端相连,比较器U1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V
ref
=2.5V,且比较器U1B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和二极管D2与比较器U1B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保护电路部分包括三极管T1,三极管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朱望张永恩
申请(专利权)人:新拓尼克北京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