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59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及车辆,包括连接梁和连接板,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两侧并与第一连接部一起形成收容槽;连接梁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槽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在连接板受到碰撞力作用后,部分碰撞力通过连接梁传递给其它部件,部分碰撞力转变为连接板与连接梁的连接部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了连接组件抵御碰撞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连接组件在碰撞过程中的性能参数。进一步地,由于连接梁与连接板通过不共线的多点固定,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连接梁与连接板的连接强度。接梁与连接板的连接强度。接梁与连接板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组件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设计与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侧面柱碰实验中,门槛总成是主要的吸能部件。因此,在设计车辆过程中,门槛总成是技术人员的一个主要研发方向。而为了提高车辆承受碰撞的能力,门槛总成除吸收碰撞能量外,还需要将碰撞能量传递给车架分散。在传递碰撞能量过程中,横梁(如连接梁)与门槛总成的连接结构(如连接板)则起到关键作用。
[0003]如图1所示,现有的横梁与门槛总成的连接结构采用焊接或螺栓辅助的形式与侧门槛连接,导致其在碰撞过程中的性能参数较差。且现有结构也无法满足新开发车型“CTC”的要求。
[0004]有鉴于此,提出了本技术,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横梁与门槛总成的连接结构在碰撞过程中的性能参数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梁和连接板,
[0007]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两侧并与第一连接部一起形成收容槽;
[0008]连接梁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槽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0009]本申请中,连接梁的至少部分能够收容于收容槽内,并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3个方向进行固定。在连接板受到碰撞力作用后,部分碰撞力通过连接梁传递给其它部件,部分碰撞力转变为连接板与连接梁的连接部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了连接组件抵御碰撞的能力。
[0010]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两侧并与第一连接部一起形成收容槽,连接梁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槽,并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即连接梁与连接板通过不共线的多点固定,可以有效地提高连接梁与连接板的连接强度。
[0011]优选的,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部设置有第三连接孔;
[0012]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三连接孔位于连接板的同一横截面内并分别通过对应的紧固件连接于连接梁。
[0013]本申请中,第一连接部设置有至少1个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部设置有至少1个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部设置有至少1个第三连接孔;并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三连接孔位于连接板的同一横截面内。从而,通过紧固件将连接板与连接梁固定后,连接板与
连接梁之间的力的作用点分布在同一横截面内,有利于保持连接板与连接梁之间的作用力分布均匀,以免局部受力过大而损坏后,影响连接组件的整体性能。同时有利于提高连接梁与连接板的连接强度。
[0014]优选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三连接孔在横截面内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0015]本申请中,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三连接孔在横截面内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在同一横截面内连接板与连接梁之间的力的作用点平衡分布,可以进一步保持连接板与连接梁之间的作用力分布均匀,以免局部受力过大而损坏后,影响连接组件的整体性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连接梁与连接板的连接强度。
[0016]优选的,连接板还具有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的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并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第五连接部位于第三连接部的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并连接于第三连接部;
[0017]连接梁还连接于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
[0018]优选的,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粘接于连接梁。
[0019]本申请中,连接板还包括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的外侧,第五连接部位于第三连接部的外侧,其中,上述的外侧均指远离收容槽的方向。并且,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能够贴合于连接梁或连接梁两侧的部件,从而可以通过涂布结构胶等进一步固定连接板。
[0020]优选的,连接梁为铝型材,紧固件为拉铆螺母;或者
[0021]连接梁为钢制冲压板材,紧固件为拉铆螺母或焊接螺母。
[0022]本申请中,连接梁可以为铝型材或钢制冲压板材,由于铝型材不便于焊接,因此紧固件优选为拉铆螺母;由于钢制冲压板材可以焊接,紧固件则可以选择拉铆螺母或焊接螺母。
[0023]优选的,连接梁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连接板的横截面形状为下底开口的梯形。
[0024]本申请中,连接梁的横截面由于强度及装配需求一般呈“梯形”;为了配合连接梁,连接板的横截面优选为下底开口的梯形。也就是,连接板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根据连接梁的横截面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
[002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门槛总成和横梁,横梁为上述的连接组件中的连接梁;门槛总成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为上述的连接组件中的连接板。
[0026]传统的电动车型中,横梁为车身的部件,门槛总成通过连接板与横梁相连,从而可以将部分侧面碰撞力通过连接板和横梁传递给车身分散。
[0027]底盘采用CTC结构中,横梁为电池包总成的部件,门槛总成通过连接板和横梁与电池包总成相连,以便将侧面碰撞力通过连接板和横梁传递给电池包总成分散。
[0028]优选的,门槛总成还包括门槛内板,门槛内板在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位于连接板一侧并连接于连接板。
[0029]优选的,门槛内板焊接于连接板。
[0030]本申请中,门槛总成还包括门槛内板,连接板焊接与门槛内板,以增加连接板与门槛内板的连接强度,便于通过横梁向车身传递碰撞能量。
[0031]综上所述,一种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梁和连接板,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两侧并与第一连接部一起形
成收容槽;连接梁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槽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在连接板受到碰撞力作用后,部分碰撞力通过连接梁传递给其它部件,部分碰撞力转变为连接板与连接梁的连接部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了连接组件抵御碰撞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连接组件在碰撞过程中的性能参数。进一步地,由于连接梁与连接板通过不共线的多点固定,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连接梁与连接板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现有的横梁与门槛总成的连接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梁的受力图;
[0036]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梁、连接板与门槛总成的装配图。
[003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38]1、连接板;101、第一连接部;102、第二连接部;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梁和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起形成收容槽;所述连接梁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同一横截面内并分别通过对应的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孔在所述横截面内呈等腰三角形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还具有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并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新杰张印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