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558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由热回收罐、分水器、热管罐、回水罐和循环管路、阀体等组成,其中热管罐包括上下独立设置的两个腔室,其间通过密封隔热板相隔,密封隔板为密封且隔热的层板结构,密封隔热板上贯穿式安装有多个换热管,使得换热管两端分别处于上、下腔室内,用于热交换;上、下腔室分别对应设置为冷侧腔室、热侧腔室。本系统利用热管技术将其应用到卷烟生产车间中回收蒸汽凝结水中的余热,作为加热锅炉补充水,通过制作并将两个热管罐采用串联的形式进行安装,借助循环换热系统,利用科学合理的热管换热方式,可使冷凝水中的热量充分进行热交换,具有布局合理、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节能降耗等优势。节能降耗等优势。节能降耗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量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热管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各领域节能降耗、资源再利用的需求又推动了热管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热管技术已经从衣食住行到航天航空,可以说实现了各领域的应用覆盖。如,将热管技术应用在航天领域,可用于天空均衡向阳与背阳方向的温度差;将热管技术应用于青藏铁路,可避免铁路路基的冻土层融化问题,保护列车行驶安全等。
[0003]热管的原理:热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另一端为冷凝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之间布置绝热段;当热管一端受热时,毛细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已,热量由一端传至另一端。
[0004]对于卷烟生产车间而言,高温蒸汽冷凝水的能量回收利用,一直以来是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问题。随着工业技术改造的不断发展,工厂使用蒸汽产生的排空“废汽”量逐渐增多,因此而造成的热量损失和资源浪费,也愈发严重。
[0005]本申请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在烟草车间现有设备基础上,如何借鉴并合理地将热管技术应用在回收蒸汽冷凝水中的余热上,且不影响现有设备的正常作业和空间布局,以回收闪蒸蒸汽热能,提高工厂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其将热管技术应用到卷烟生产企业中回收蒸汽凝结水中的余热以加热锅炉补充水,本系统的热管罐、热回收罐等可安装在地下室运行,空间利用充分,热回收效果突出。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0009]热回收罐,串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热回收罐的进水侧I连通软水补给,出水侧连通有分水器;
[0010]分水器,其出水侧设有两个并联支路,分别连通至热管罐和回水罐;
[0011]热管罐,串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热管罐包括上下独立设置的两个腔室,其间通过密封隔热板相隔,所述密封隔热板上贯穿式安装有多个换热管,使得换热管两端分别处于上、下腔室内;所述上、下腔室分别设置为冷侧腔室、热侧腔室,所述冷侧腔室设有软水进口、软水出口,热侧腔室设有冷凝水进口、冷凝水出口,其中软水进口和冷凝水进口对向设置;
[0012]回水罐,其与分水器和热管罐分别连通,回水罐的出水侧连通至锅炉。
[0013]所述分水器的其中一条支路连通热管罐的软水进口,所述软水出口连通至热回收
罐的进水侧II;所述回水罐连通至热管罐的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入口连通有蒸汽冷凝水。
[0014]所述热管罐串联设置有两个,前级热管罐的冷凝水出口对应与后级热管罐的冷凝水进口依次连通。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换热管贯穿并呈阵列规则固定于密封隔热板上,所述换热管材质为铜管材,数量100根,每根换热管长度100mm、直径20mm。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换热管呈阵列倾斜固定于密封隔热板上,其倾斜方向朝向软水进口一侧和冷凝水进口一侧。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分水器的进水侧设有两个并联支路,分别连通有立式循环泵,一备一用。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各罐体、部件之间均通过循环管路连通,所述循环管路为钢管,各循环管路上均设有阀体。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循环管路上均设有保温结构。
[0020]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0021]本申请利用热管技术,将其应用到卷烟生产车间中回收蒸汽凝结水中的余热,作为加热锅炉补充水,通过制作并将两个热管罐采用串联的形式进行安装,借助循环换热系统,利用科学合理的热管换热方式,可使冷凝水中的热量充分进行热交换,使换热效率达到最优。
[0022]本系统的热管罐、热回收罐等可安装在地下室运行,空间利用充分,布局合理,对车间设备变动小,且具有维修量小、维修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节能降耗等优势。
[0023]经实施,本技术方案有较强等温性、导热性,热回收效果突出。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图1为本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热管罐的结构简示图。
[0027]图中:
[0028]热回收罐

1;分水器

2;热管罐

3;回水罐

4;进水侧I

11;进水侧II

12;软水进口

31;软水出口

32;冷凝水进口

33;冷凝水出口

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参照图1,一种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0031]热回收罐1,串联设置有两个,热回收罐1的进水侧I11连通软水补给,出水侧连通至分水器2;
[0032]分水器2,其出水侧设有两个并联支路,分别连通至热管罐3的软水进口31和回水
罐4;
[0033]热管罐3,串联设置有两个,热管罐3包括上下独立设置的两个腔室,其间通过密封隔热板相隔,密封隔板为密封且隔热的层板结构,密封隔热板上贯穿式安装有多个换热管,使得换热管两端分别处于上、下腔室内,用于热交换;上、下腔室分别对应设置为冷侧腔室、热侧腔室,冷侧腔室设有软水进口31、软水出口32,热侧腔室设有冷凝水进口33、冷凝水出口34,其中软水进口31和冷凝水进口33对向设置,即呈对角线方向设置;
[0034]回水罐4,其与分水器2和热管罐3分别连通,回水罐4的出水侧连通至锅炉,热管罐3内热交换后残余的蒸汽冷凝水、经换热后的升温软水均泵送至回水罐4内,用作锅炉烧水。
[0035]作为优选方案,热回收罐1设有进水侧II12,用于循环换热;进水侧II12与热管罐3的软水出口32相连通。
[0036]作为优选方案,串联设置的热管罐3,其中前级热管罐3的冷凝水出口34对应与后级热管罐3的冷凝水进口33连通。
[0037]作为优选方案,参照图2,换热管贯穿并呈阵列规则固定于密封隔热板上,换热管为热管技术中所涉及的具有蒸发段、冷凝段、绝热段和毛细芯的换热管,其换热介质为乙醚,材质为铜管材,数量100根,每根换热管长度100mm、直径20mm;或者,为提高热交换效率,换热管可设计为呈规则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回收罐,串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热回收罐的进水侧I连通软水补给,出水侧连通有分水器;分水器,其出水侧设有两个并联支路,分别连通至热管罐和回水罐;热管罐,串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热管罐包括上下独立设置的两个腔室,其间通过密封隔热板相隔,所述密封隔热板上贯穿式安装有多个换热管,使得换热管两端分别处于上、下腔室内;所述上、下腔室分别设置为冷侧腔室、热侧腔室,所述冷侧腔室设有软水进口、软水出口,热侧腔室设有冷凝水进口、冷凝水出口,其中软水进口和冷凝水进口对向设置;回水罐,其与分水器和热管罐分别连通,回水罐的出水侧连通至锅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器的其中一条支路连通热管罐的软水进口,所述软水出口连通至热回收罐的进水侧II;所述回水罐连通至热管罐的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入口连通有蒸汽冷凝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磊苏得志郑锋南明启闫垒孙旭李艳程高伟玄文英王宇冉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口卷烟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