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冷端节能优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5003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轮机冷端节能优化装置,包括冷却塔,冷却塔内设置有若干个喷头,喷头下方设置有用于改善冷却塔内空气动力场的填料,冷却塔下方设置有集水池,集水池与外部吸水池相连通,外部吸水池与凝汽器清洁保持系统相连通,冷却塔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调节装置,进风调节装置包括安装框架,安装框架内开设有风道,风道内设置有风速监测组件,安装框架上设置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上设置有设备框,设备框上设置有动力机构,设备框内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上活动设置有挡风板,挡风板与动力机构连接;安装框架一侧设置有控制盒。通过在冷却塔两侧分别布置进风调节装置,整体实现进入风道的风速智能调节。现进入风道的风速智能调节。现进入风道的风速智能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轮机冷端节能优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火力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轮机冷端节能优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发电装机容量远远大于电网负荷,电网旋备负荷增大,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明显下降,各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严峻,单位生产成本升高,同时随着电力系统改革可能出现的竞价上网的趋势,降本增效关系到一个发电企业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发电企业降本意味着必须从源头想办法,那就是用一切办法来降低煤耗,降低发电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也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贡献。
[0003]在火力发电厂中汽轮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原动机,汽轮机在工作过程中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旋转动能,通过旋转动能转化为电能,大功率汽轮机组的应用可大大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目前在针对汽轮机冷源进风调节设施中主要由调风帘和驱动电机组成,通过驱动电机收卷调风帘进而实现进风速的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风速调节的效果,但是整个调节过程主要依靠人工启动控制,凭借工作经验调整调风帘的卷收高度,进风速难以精确控制,容易造成机组冷源量过低或过高,机组冷源量过低容易影响汽轮机的热经济性,使得动力煤消耗增加,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目前在汽轮机冷源进风调节中,容易造成机组冷源量过低或过高,机组冷源量过低容易影响汽轮机的热经济性,使得动力煤消耗增加,造成能源的浪费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轮机冷端节能优化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br/>[0006]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轮机冷端节能优化装置,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内设置有若干个喷头,所述喷头下方设置有用于改善所述冷却塔内空气动力场的填料,所述冷却塔下方设置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与外部吸水池相连通,所述外部吸水池与凝汽器清洁保持系统相连通,所述凝汽器清洁保持系统包括凝汽器,所述凝汽器两侧的出水管分别设置有收球网,所述凝汽器下部的进水管内设置有胶球,所述进水管与胶球泵相连通,所述冷却塔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调节装置,所述进风调节装置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开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风速监测组件,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上设置有设备框,所述设备框上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设备框内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活动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安装框架一侧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分别与所述风速监测组件、滑动机构以及所述动力机构电连接。
[0007]本申请通过在风道内设置风速监测组件,利用风速监测组件实时监测通入汽轮机的进风速,当进风速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盒通过控制动力机构调整挡风板展开角度,实现调节进风速,当进风速远低于设定值时,可通过控制滑动机构快速带动设备框整体移动,实现风道内快速大量进风,整体实现进入风道的风速智能调节。
[0008]优选地,所述风速监测组件包括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速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直线模组,所述滑动直线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滑动直线模组上的滑座与所述设备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直线模组通过第一继电器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滑动直线模组的设置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滑动直线模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两侧。
[0011]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设备框一侧,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挡风板上部穿设的连接轴相连接;所述旋转电机通过第二继电器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挡风板的长度大于所述通风口的长度,所述通风口的长度大于所述风道的长度。
[0013]优选地,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有启动按钮和急停按钮,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蓄电池和MCU,所述蓄电池与所述MCU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MCU的I/O端与A/D信号转换器电连接,所述A/D信号转换器分别与所述启动按钮和急停按钮电连接,所述MCU的SPI端口与所述风速监测组件电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申请通过在风道内设置风速监测组件,利用风速监测组件实时监测通入汽轮机的进风速,当进风速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盒通过控制动力机构调整挡风板展开角度,实现调节进风速,当进风速远低于设定值时,可通过控制滑动机构快速带动设备框整体移动,实现风道内快速大量进风,整体实现进入风道的风速智能调节。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中设备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申请中安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申请汽轮机冷源系统示意图。
[0021]图5是本申请凝汽器清洁保持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1为安装框架,11为滑动直线模组,12为风道,13为风速传感器,2为设备框,3为挡风板,4为旋转电机,5为通风口,6为控制盒,7为冷却塔,71为喷淋头,72为填料,8为凝汽器清洁保持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汽轮机冷端节能优化装置,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内设置有
若干个喷头,所述喷头下方设置有用于改善所述冷却塔内空气动力场的填料,所述冷却塔下方设置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与外部吸水池相连通,所述外部吸水池与凝汽器清洁保持系统相连通,所述凝汽器清洁保持系统包括凝汽器,所述凝汽器两侧的出水管分别设置有收球网,所述凝汽器下部的进水管内设置有胶球,所述进水管与胶球泵相连通,所述冷却塔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调节装置,所述进风调节装置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开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风速监测组件,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上设置有设备框,所述设备框上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设备框内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活动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安装框架一侧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分别与所述风速监测组件、滑动机构以及所述动力机构电连接。
[0025]本申请通过在风道内设置风速监测组件,利用风速监测组件实时监测通入汽轮机的进风速,当进风速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盒通过控制动力机构调整挡风板展开角度,实现调节进风速,当进风速远低于设定值时,可通过控制滑动机构快速带动设备框整体移动,实现风道内快速大量进风,整体实现进入风道的风速智能调节。
[0026]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释:
[0027]如图1

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冷端节能优化装置,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内设置有若干个喷头,所述喷头下方设置有用于改善所述冷却塔内空气动力场的填料,所述冷却塔下方设置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与外部吸水池相连通,所述外部吸水池与凝汽器清洁保持系统相连通,所述凝汽器清洁保持系统包括凝汽器,所述凝汽器两侧的出水管分别设置有收球网,所述凝汽器下部的进水管内设置有胶球,所述进水管与胶球泵相连通,所述冷却塔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调节装置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开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风速监测组件,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上设置有设备框,所述设备框上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设备框内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活动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安装框架一侧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分别与所述风速监测组件、滑动机构以及所述动力机构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冷端节能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监测组件包括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速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冷端节能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峰李君卢岩张立波郎伟明陈昱檀旭光康海涛张福杰郭铁武闻利刘涛高思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信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