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665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包括冷却塔、两个原循环水管、水池、阀门井和电动执行机构,所述水池设置在冷却塔的内部,阀门井设置在冷却塔的一侧,阀门井上设置有阀门井盖,电动执行机构由控制组件、电机和手轮及手\自动切换装置组成,控制组件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在阀门井盖上,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通过电动旁路阀和电动调节阀的打开和闭合,来控制循环水所喷出的水量,使得循环水温度能够满足凝汽器热负荷以及辅助设备冷却水量的需要,能够达到循环水不上冷却塔,防止出现冷却塔结冰,因此确保冷却塔的正常使用,避免结冰对其造成损坏和堵塞。免结冰对其造成损坏和堵塞。免结冰对其造成损坏和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特别涉及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低压缸切缸运行、低压缸非切缸但凝汽器热负荷很小的机组,在此情况下,冬季供热季运行时,只有少量的低压缸排汽进入凝汽器,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仍进入凝汽器,该工况运行时凝汽器的热负荷相比较纯凝工况时减少很多。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泵单台工频运行,单台泵流量在21000t/h左右甚至更大,循环水流量无法随着凝汽器热负荷的减少而减小,导致循环水经过冷却塔填料冷却后的温度很低,温度降低至12℃时只能将循环水旁通至水池,减少上塔的循环水量,此时循环水的冷却效果大大降低,又因凝汽器仍有热负荷传递给循环水,同时机组的辅机设备仍需要循环水进行冷却,也会传递给循环水部分热量,使得循环水温度逐渐上升,经过8小时左右,循环水温度升至24℃左右,此时需要降低循环水温度,只能将循环水切换至冷却塔填料进行喷淋冷却。在冬季供热季运行时,循环水系统如此循环往复上冷却塔,同时循环水上冷却塔时还会因环境温度较低而产生结冰现象,对管道系统和阀门产生较大安全隐患,同时还会导致凝结水过冷度较大,导致凝结水溶氧超标,进而对凝结水系统的管道和设备产生腐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能够解决循环水上冷却塔时还会因环境温度较低而产生结冰现象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包括冷却塔、两个原循环水管、水池、阀门井和电动执行机构,所述水池设置在冷却塔的内部,阀门井设置在冷却塔的一侧,阀门井上设置有阀门井盖,电动执行机构由控制组件、电机和手轮及手\自动切换装置组成,控制组件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在阀门井盖上,原循环水管上设置有循环防冻机构。
[0005]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通过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进行电连接,电动执行机构的电源通过动力电缆连接至循环水泵房MCC电气柜,电动执行机构通过控制电缆穿过电缆沟连接至集控室DCS系统中,实现远方集控室运行人员进行操作,控制组件上方设置有防雨棚,防雨棚通过螺栓同样与阀门井盖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循环防冻机构包括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分别与两个原循环水管相互连通,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延伸至冷却塔的内部,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上均设置有电动调节阀,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上均设置有异径接头。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上均固定连接有旁路管道,旁路管道均与水池相互连通,旁路管道的上均设置有电动旁路阀,电机分别设置在电动调节阀与电动旁
路阀上。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管上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四个第一短管和两个第二短管,位于第一循环管末端的第二短管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短管,第二循环管上同样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短管和四个第二短管,位于第二循环管末端的第一短管上同样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短管。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短管、第二短管以及第三短管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组件,连接法兰组件不与第一短管、第二短管和第三短管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玻璃管道,冷却塔的内部设置有四组第二玻璃管道,每组第二玻璃管道的数量为四个,第二玻璃管道上开设有喷出孔,喷出孔角度为斜向下30
°
设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以及第一玻璃管道和第二玻璃管道,使得循环水通过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以及第一玻璃管道注入至第二玻璃管道中,此时通过第二玻璃管道上的喷出孔形成雾化喷出,因此对循环水进行降温,同时通过电动旁路阀和电动调节阀的打开和闭合,来控制循环水所喷出的水量,使得循环水温度能够满足凝汽器热负荷以及辅助设备冷却水量的需要,能够达到循环水不上冷却塔,防止出现冷却塔结冰,因此确保冷却塔的正常使用,避免结冰对其造成损坏和堵塞。
[0012](2)、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通过设置的旁路管道,当不需要对循环水进行循环时,关闭电动调节阀,打开电动旁路阀,因此使得进入到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内部的循环水直接注入至旁路管道的内部,并通过旁路管道进入水池的内部,因此避免循环水在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的内部产生结冰现象,因此确保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内部不会产生堵塞,进而确保下次对循环水进行正常的循环,同时避免循环水在其内部结冰对其造成的冻裂现象,因此确保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和维修所带来的成本支出。
[0013](3)、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电动旁路阀为带中停的调节型阀门,电动调节阀和电动旁路阀的电源接至循环水泵房MCC电气柜,阀门控制接至远方DCS系统,实现集控室远方控制调节,因此使得电动旁路阀在进行打开和闭合时更加的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冷却塔示意前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电动执行机构示意平面图。
[0018]附图标记:1、冷却塔;2、阀门井;201、阀门井盖;3、电动执行机构;301、支撑架;302、控制组件;303、电机;304、手轮及手\自动切换装置;4、水池;5、原循环水管;6、第一循环管;7、第二循环管;8、旁路管道;801、电动旁路阀;9、电动调节阀;10、异径接头;11、第二短管;12、第一短管;13、连接法兰组件;14、第一玻璃管道;15、第二玻璃管道;16、喷出孔;17、第三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2]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包括冷却塔(1)、两个原循环水管(5)、水池(4)、阀门井(2)和电动执行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4)设置在冷却塔(1)的内部,阀门井(2)设置在冷却塔(1)的一侧,阀门井(2)上设置有阀门井盖(201),电动执行机构(3)由控制组件(302)、电机(303)和手轮及手\自动切换装置(304)组成,控制组件(302)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301),支撑架(301)固定连接在阀门井盖(201)上,原循环水管(5)上设置有循环防冻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302)通过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进行电连接,电动执行机构(3)的电源通过动力电缆连接至循环水泵房MCC电气柜,电动执行机构(3)通过控制电缆穿过电缆沟连接至集控室DCS系统中,实现远方集控室运行人员进行操作,控制组件(302)上方设置有防雨棚,防雨棚通过螺栓同样与阀门井盖(20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冬季循环水温智能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防冻机构包括第一循环管(6)与第二循环管(7),第一循环管(6)与第二循环管(7)分别与两个原循环水管(5)相互连通,第一循环管(6)与第二循环管(7)延伸至冷却塔(1)的内部,第一循环管(6)与第二循环管(7)上均设置有电动调节阀(9),第一循环管(6)与第二循环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柏雨高思芳高世严张本军李超李开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信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