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座和受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4663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受电座和受电装置,其中,受电座用于受电设备和供电结构之间,受电设备设有充电连接位,供电结构设有在支撑面上显露于外的供电电极组,受电座包括座本体、受电电极组及转接部,座本体用以供受电设备安装;受电电极组在座本体上显露于外,并用以与供电电极组电连接,受电电极组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受电电极;转接部与受电电极组电连接,并用以与充电连接位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受电设备的充电操作便捷性,并能避免桌面上飞线问题以使桌面更加整洁,还能以有线充电的效率来获得无线充电的体验,且相较于无线充电技术,还能使受电装置在桌面上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更大的移动范围。更大的移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受电座和受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受电座和受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智能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笔记本电脑和扫地机,前者具备良好的便携性、及应用场景多样化的优势,而能够满足用户自由办公、娱乐的需求,后者通过自动打扫、清洁地面,而能够减轻用户的卫生清洁负担。但这些智能设备均存在工作耗电量高,导致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并且充电操作不够简便。例如,现有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操作,每次充电时都需要用户先将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插到电源插座上,然后辨别笔记本电脑上充电接口的所在位置,并目视着将电源适配器的充电插头对准充电接口,以便能将充电插头准确插入充电接口。可以看出,该受电设备(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操作不仅步骤繁琐,且不支持用户盲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受电座,旨在提升受电设备的充电操作便捷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受电座用于受电设备和供电结构之间,所述受电设备设有充电连接位,所述供电结构设有在支撑面上显露于外的供电电极组,所述供电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供电电极,所述受电座包括:
[0005]座本体,用以供所述受电设备安装;
[0006]受电电极组,在所述座本体上显露于外,所述受电电极组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受电电极,所述受电电极组用以与所述供电电极组电连接;以及
[0007]转接部,与所述受电电极组电连接,并用以与所述充电连接位安装并电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受电电极组设于所述座本体的底面。
[0009]可选地,所述受电座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受电电极与所述转接部之间的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设于所述座本体的远离所述受电电极的一侧。
[0010]可选地,所述座本体对应所述受电电极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受电电极通过连接柱与所述连接电路连接,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安装通孔。
[0011]可选地,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受电电极,所述连接电路对应所述连接柱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并插设于所述安装孔。
[0012]可选地,所述座本体对应所述连接电路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电路收容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通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
[0013]可选地,所述转接部位于所述座本体的外侧,所述座本体的侧边缘对应所述连接电路设有避让口,所述连接电路的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口并与所述转接部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转接部包括相连接的转接头和连接头,所述转接头用以与所述充电连接位连接,所述连接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电路。
[0015]可选地,所述连接电路与所述连接头通过连接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连接电路的远离所述座本体的一侧。
[0016]可选地,所述转接部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所述转接部的型号设为不同,并择一地连接于所述连接电路。
[0017]可选地,所述受电座还包括护盖,所述护盖连接于所述座本体,并用以至少遮罩所述连接头。
[0018]可选地,所述座本体包括本体段、及设于所述本体段的侧缘的夹持翻边,所述夹持翻边朝向所述本体段的中部凸设有夹持凸部,所述夹持凸部用以抵持在所述受电设备上。
[0019]可选地,所述座本体朝向所述受电电极凸设有至少四个座支脚,至少四个所述座支脚呈矩形的四角方位间隔分布,两个所述受电电极分设于两个所述座支脚上,所述座支脚的远离所述受电电极的一侧呈沉槽设置。
[0020]可选地,所述座本体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或者,所述受电电极与所述座本体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
[0021]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受电装置,包括受电设备、及前述的受电座,所述受电座的座本体安装于所述受电设备,所述受电设备配置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或扫地机。
[0022]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该受电座安装在受电设备上,例如通过卡接、粘接、魔术贴、螺钉锁附或铆接等方式进行安装,并让受电电极显露于外,方便用户将支撑面上的供电电极与之进行接触电连接;然后将转接部安装到充电连接位上,即完成受电座与受电设备的安装。具体地,支撑面上设有两供电电极并分别作为正极端和接地端(负极端),以与两受电电极分别电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如此,当需要充电时,只需将受电设备放置到支撑面上,以使供电电极与受电电极接触即可,此时外部电源的电能至少依次通过供电电极、受电电极、转接部、及充电连接位,以向受电设备供电。该充电操作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支持用户盲操作,从而提高受电设备的充电操作便捷性。例如,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用户至少不需要每次都进行寻找笔记本电脑上的充电接口,以及将充电插头对准并插入充电接口的操作,从而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0023]除此以外,本技术技术方案还能避免桌面上飞线问题以使桌面更加整洁,又能以有线充电的效率来获得无线充电的体验,且相较于无线充电技术,还能使受电装置在桌面上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受电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受电座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3为图1中受电座运用在受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1中受电座的正视图;
[0029]图5为图4中受电座在B

B处的剖视图;
[0030]图6为图1中受电座运用在受电设备和桌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受电座15连接器11座本体16护盖11a沉槽161第一盖体11b安装槽162第二盖体11c收容槽70受电设备11d避让口71充电连接位,充电接口111本体段72壳底盖112夹持翻边721外凸支脚113夹持凸部80桌板114座支脚81支撑面,桌面12受电电极90供电结构121第一受电电极91供电膜122第二受电电极911供电膜本体123第三受电电极912供电电极124第四受电电极913第一供电电极125连接柱914第二供电电极13转接部915第三供电电极13a连接头916电连接部13b转接头92电源适配器14连接电路
ꢀꢀ
[0033]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电座,用于受电设备和供电结构之间,所述受电设备设有充电连接位,所述供电结构设有在支撑面上显露于外的供电电极组,所述供电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供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座包括:座本体,用以供所述受电设备安装;受电电极组,在所述座本体上显露于外,所述受电电极组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受电电极,所述受电电极组用以与所述供电电极组电连接;以及转接部,与所述受电电极组电连接,并用以与所述充电连接位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电极组设于所述座本体的底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座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受电电极与所述转接部之间的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设于所述座本体的远离所述受电电极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本体对应所述受电电极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受电电极通过连接柱与所述连接电路连接,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安装通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受电电极,所述连接电路对应所述连接柱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并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和/或,所述座本体对应所述连接电路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电路收容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通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位于所述座本体的外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岚谭嘉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普联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