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明正专利>正文

具二交点编织的编织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504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二交点编织的编织带机,通过设在面板上的导轨单元被区分为环绕轴管设置的第一编织轮圈及第二编织轮圈,该第一、第二编织轮圈的传动转盘依序相接以规划出可供多个走马管各自行走于上的第一编织路径及第二编织路径,且该第一、第二编织路径的相交处形成有二个交接点;通过此配置,当该等走马管循环行走于该第一、第二编织路径上时,该等走马管所输出的线体在通过该等交接点时会产生交错编织,并于一芯线的表面上编织出一多圈形态的编织表层以将该芯线予以包覆,最终得出一编织成品,且该编织表层的每一圈具有二个交织点,如此有利增加该编织成品的实用性。如此有利增加该编织成品的实用性。如此有利增加该编织成品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二交点编织的编织带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织带机,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导轨单元形成具二交点编织配置的编织带机。

技术介绍

[0002]参阅图1至图3,现有编织带机1(图中以简图表示)包含有一机台11,一设于该机台11上的面板12,一设于该面板12上且适于输出一芯线a的轴管13,一设于该面板12下方的传动单元14,一成形于该面板12上的轨道单元15,以及多个于该轨道单元15上行走且适于输出线体c的走马管16;其中,该轨道单元15依该轴管13为中心以呈环绕该轴管13设置,而该轨道单元15包括多个彼此接续连接的传动转盘151,该等传动转盘151呈一环形圈轨配置,该每一传动转盘151上开设有多个可承接该等走马管16的传动槽152,任二相邻的该传动转盘151相交于一交接点153,以使该轨道15呈现一内缘编织行程b1及一外缘编织行程b2。
[0003]当传动单元14启动时,利用该轨道单元15的导引可驱使该等走马管16移动,亦即在该等传动转盘151及传动槽152的导引及传输作动下,该等走马管16得以在该等交接点153处变换行走方向,以便该等走马管16沿着该内缘编织行程b1与该外缘编织行程b2呈穿梭来回运作,因而该等走马管16所输出的线体c得以在该每一交接点153上不断变换其移动方向,使该等线体c于该芯线a表面上产生一呈密集交叉编织状的编织表层,且该编织表层呈多圈型态以包覆该芯线a,最终产出一编织成品2,如图3所示;而于编织过程中,该编织表层的每一圈由线体c与线体c密集地相互交错编织以形成多个交织点21,如图2所示(图中视角仅呈现正面)。
[0004]然而,鉴于该等交接点153是于一环形圈轨配置上呈相交而成,故当每一走马管16在位于该内、外缘编织行程b1、b2中的每一传动转盘151上穿梭来回而进行交叉环绕的连续交织作业时,该等线体c交织所形成的编织表层是呈密集交叉态样以包覆该芯线a,惟此种密集交叉编织模式在实际使用上仍受限,如以散热层面来看,该等交织点21过于密集分布,易使该等线体c与该芯线a间形成很多空隙,导致两者间的接触表面减少,导热效果不佳相对该编织成品2的散热效率有限,故现行密集交叉编织方式难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二交点编织的编织带机,其利用导轨单元所形成出具有二个交接点的第一、第二编织路径,有效使编织出具有不同于现行编织模式的编织表层的编织成品,尤其该编织品的编织表层的每一圈具有二个交织点,有利增加该编织成品的实用性。
[0006]于是,一种具有二交点编织的编织带机,其包含有一机台,一设于该机台上的面板,一设于该面板且用于输出一芯线的轴管,一设于该面板下方的传动单元,一成型于该面板上的导轨单元,以及多个于该导轨单元上行走且卷绕有线体输出的走马管;其中,该每一
走马管上卷绕有线体并与用于输出该线体;
[0007]该导轨单元包括有多个设于该面板上并受该传动单元带动的传动转盘,该每一传动转盘上开设有多个供承接该等走马管的传动槽,该等传动转盘彼此相接并被区分为第一编织轮圈与第二编织轮圈,该第一编织轮圈与第二编织轮圈是依该轴管为中心以呈环绕该轴管的设置,且该第一编织轮圈是被该第二编织轮圈所围绕,其中,该第一编织轮圈的传动转盘与该第二编织轮圈的传动转盘依序相接,以规划出供该等走马管各自行走于上的第一编织路径及第二编织路径,该第一、第二编织路径的朝向不同以使该第一、第二编织路径呈相交,该第一、第二编织路径的相交处形成有二个交接点,且该等交接点彼此呈180度间隔设置,以便该等走马管在该等交接点处进行该等走马管的线体的交错编织作业,并通过该等走马管循环行走于该第一、第二编织路径上,使该等走马管的线体包覆于该芯线的表面上编织出一呈多圈形态的编织表层,且该编织表层的每一圈具有二个交织点。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第一、第二编织路径的相交接是呈环扣形态。
[0009]因此,在该等走马管各自于该第一、第二编织路径上循环行走经该等交接点时,该等走马管所输出的线体会于该芯线的表面上产生交错编织,进而呈现一多圈形态的编织表层以包覆该芯线,同时编织表层的每一圈具有二个交织点以产出具特殊编织态样的编织成品,以成形出有别于传统密集交叉编织模式,更有利增加该编织成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现有编织带机的结构配置的示意图;
[0011]图2是现有编织带机因编织所得的编织表层的每一圈的放大示意图;
[0012]图3是现有编织带机完成所得的编织成品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配置示意图;
[0014]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编织路径的示意图;
[0015]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编织路径的示意图;
[0016]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可供走马管行走于上的第一、第二编织路径的简单示意图;
[0017]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因编织所得的编织表层的每一圈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编织完成所得的编织成品的示意图。
[0019]符号说明:
[0020](现有技术)
[0021]1:编织带机
[0022]11:机台
[0023]12:面板
[0024]13:轴管
[0025]14:传动单元
[0026]15:轨道单元
[0027]16:走马管
[0028]151:传动转盘
[0029]152:传动槽
[0030]153:交接点
[0031]2:编织成品
[0032]21:交织点
[0033]a:芯线
[0034]b1:内缘编织行程
[0035]b2:外缘编织行程
[0036]c:线体
[0037](本专利技术)
[0038]3:编织带机
[0039]31:机台
[0040]32:面板
[0041]33:轴管
[0042]34:传动单元
[0043]35:导轨单元
[0044]36:走马管
[0045]351:第一编织轮圈
[0046]352:第二编织轮圈
[0047]351A、352A:传动转盘
[0048]353:传动槽
[0049]4:编织成品
[0050]41:交织点
[0051]A:芯线
[0052]B:线体
[0053]C:传动槽
[0054]D1:第一编织路径
[0055]D2:第二编织路径
[0056]D3:交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57]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0058]参阅图4,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编织带机3包含有一机台31,一设于该机台31上的面板32,一设于该面板32上且用于输出一芯线A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二交点编织的编织带机,其包含有一机台,一设于该机台上的面板,一设于该面板且用于输出一芯线的轴管,一设于该面板下方的传动单元,一成型于该面板上的导轨单元,以及多个于该导轨单元上行走且卷绕有线体输出的走马管;其中,该每一走马管上卷绕有线体并与用于输出该线体;其特征在于:该导轨单元包括有多个设于该面板上并受该传动单元带动的传动转盘,该每一传动转盘上开设有多个供承接该等走马管的传动槽,该等传动转盘彼此相接并被区分为第一编织轮圈与第二编织轮圈,该第一编织轮圈与第二编织轮圈是依该轴管为中心以呈环绕该轴管的设置,且该第一编织轮圈是被该第二编织轮圈所围绕,其中,该第一编织轮圈的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正
申请(专利权)人:陈明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