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549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适用于电池管理系统,其包括线路板主体、连接于所述线路板主体的边缘处的柔性臂及连接于所述柔性臂上的转接镍片,所述柔性臂的首尾两相对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线路板主体的不同位置而形成主连接端与辅连接端,所述主连接端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辅连接端的宽度尺寸,且所述线路板主体与所述柔性臂二者上的线路于所述主连接端处相连通,而在所述辅连接端处未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整体结构简单,通过对柔性臂进行定位,既不影响柔性臂的正常使用,又在出现受力拉扯时,通过辅连接端的优先断裂,有效保证柔性臂与线路板主体上的线路不受损伤,从而提高后续的加工及装配的精度。的精度。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


[0001]本技术涉及线路板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

技术介绍

[0002]柔性线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配线空间限制较小及灵活度高等优点,广泛用于PC及周边产品、通讯产品、电动车电池管理系统和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尤其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简称BMS)中对温度和电压的采集的柔性线路板,该类柔性线路板一般放置于电池壳体内,通过电压、温度采集线路和A/D转换实现数据的获取,从而对电池内参数的变化进行监测和管理,防止电池过充电、过放电、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和安全行驶。
[0003]现有的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柔性线路板多是通过柔性臂而具有一定的预涨缩余量,从而克服电池电芯热胀冷缩的影响,如附图1所示,在柔性线路板200中,其柔性臂202的一端连接于其主体201上,另一端为相对远离主体201的自由端,其转接镍片203多焊接于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200的自由端,以实现与主体201的导通,从而通过柔性臂202的局部扭动与灵活伸缩,实现转接镍片203与电池包中的镍片卡槽或定位孔的对位装配。但由于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柔性线路板的长度往往远大于普通的柔性线路板的长度,其柔性臂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及位移的情况,在SMT加工时定位困难,容易造成贴件偏位,是虚焊的重要风险点,并且,柔性臂在运送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变形翘曲,无法有效保证转接镍片的准确焊接,导致装配困难或无法完整装配。
[0004]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定位准确、使用灵活且有效提高装配精度的柔性线路板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定位准确且装配精度高的柔性线路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适用于电池管理系统,其包括线路板主体、连接于所述线路板主体的边缘处的柔性臂及连接于所述柔性臂上的转接镍片,所述柔性臂的首尾两相对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线路板主体的不同位置而形成主连接端与辅连接端,所述主连接端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辅连接端的宽度尺寸,且所述线路板主体与所述柔性臂二者上的线路于所述主连接端处相连通,而在所述辅连接端处未连通。
[0007]较佳地,所述辅连接端与所述线路板主体之间呈便于撕裂的连接。
[0008]较佳地,所述柔性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柔性臂呈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线路板主体上。
[0009]较佳地,所述线路板主体的边缘向外延伸而形成所述柔性臂,所述柔性臂沿所述线路板主体的纵长方向布置,且于所述线路板的横宽方向与所述线路板主体之间具有一定
间隙。
[0010]较佳地,所述线路板主体的外侧端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柔性臂收容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转接镍片显露于所述凹槽的外部。
[0011]较佳地,所述柔性臂包括形成于所述主连接端的第一延伸臂、形成于所述辅连接端的第二延伸臂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臂与所述第二延伸臂之间的第三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延伸臂的长度尺寸,所述第一延伸臂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三延伸臂的宽度尺寸。
[0012]较佳地,所述第二延伸臂连接于所述第三延伸臂的后侧端的相对中心位置处。
[0013]较佳地,所述第一延伸臂为弧形臂或曲形臂,所述第二延伸臂与所述第三延伸臂均为直形臂。
[0014]较佳地,所述线路板主体包括铜箔基层、胶层及绝缘层,所述胶层和所述绝缘层于所述铜箔基层的上下两侧层叠布置。
[0015]较佳地,所述转接镍片焊接于所述柔性臂的铜箔基层上,所述转接镍片的焊接端的外部点涂有胶层,所述转接镍片上还设有透锡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柔性线路板在原有柔性臂的自由端的位置增设辅连接端,使其也连接于线路板主体上,从而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有效保证柔性臂的位置稳定,使之加工的时候不会出现位移,在运送过程中柔性臂也不会出现偏移翘曲,同时,由于主连接端的宽度尺寸大于辅连接端的宽度尺寸,且线路板主体与柔性臂二者上的线路于主连接端处相连通,而在辅连接端处未连通,从而不仅能够实现在有限空间中不拉扯线路板主体,而是通过柔性臂的局部扭动、灵活伸缩以满足转接镍片的装配精度,并且,当受力出现拉扯时,先断裂的是辅连接端,从而有效保证柔性臂及线路板主体上的线路不会受到损伤。本技术的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整体结构简单,通过对柔性臂进行定位,有效提高后续的加工及装配的精度,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的柔性线路板的平面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的相对背面的平面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的相对正面的平面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线路板主体的剖视图。
[0021]图5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2]图6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4]图1为现有的柔性线路板20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主体201、连接于主体201上的柔性臂202及连接于柔性臂202上的转接镍片203,柔性臂202大致呈”L”字形。
[0025]参阅图2和图3,本技术涉及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100,该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100主要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具体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温度和电压的采集,其
中,为了适应电池电芯热胀冷缩的特性,本申请的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100具备一定的可伸展性。具体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100包括线路板主体10、连接于线路板主体10的边缘处的柔性臂20及连接于柔性臂20上的转接镍片30,柔性臂20的首尾两相对端分别连接于线路板主体10的不同位置而形成主连接端20a与辅连接端20b,其中,主连接端20a的宽度尺寸大于辅连接端20b的宽度尺寸,且线路板主体10与柔性臂20二者上的线路40于主连接端20a处相连通,而在辅连接端20b处未连通。使用时,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100正面朝下地装配于电池包中,其中,具有线路40的一面为正面。柔性臂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柔性臂20呈间隔开地布置于线路板主体10上。更具体地:
[0026]辅连接端20b与线路板主体10之间呈便于撕裂的连接,从而不仅可有效实现对柔性臂20的定位,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通过二者的有效分离,实现转接镍片30与电池包之间更灵活的装配。具体地,辅连接端20b的厚度相比于线路板主体10及柔性臂20的厚度相对薄一些,从而便于分离,具体可通过在此端少压合至少一层覆盖膜来实现。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连接端20a的宽度大致为3mm,辅连接端20b的宽度大致为1mm,从而便于辅连接端20b的优先断裂。当然,主连接端20a的长度尺寸也远大于辅连接端20b的长度尺寸,从而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适用于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包括线路板主体、连接于所述线路板主体的边缘处的柔性臂及连接于所述柔性臂上的转接镍片,所述柔性臂的首尾两相对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线路板主体的不同位置而形成主连接端与辅连接端,所述主连接端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辅连接端的宽度尺寸,且所述线路板主体与所述柔性臂二者上的线路于所述主连接端处相连通,而在所述辅连接端处未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连接端与所述线路板主体之间呈便于撕裂的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柔性臂呈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线路板主体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主体的边缘向外延伸而形成所述柔性臂,所述柔性臂沿所述线路板主体的纵长方向布置,且于所述线路板的横宽方向与所述线路板主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结构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主体的外侧端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柔性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龙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