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门限位结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149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背门限位结构以及车辆,后背门限位结构包括:车身限位件,车身限位件包括:车身安装部和车身限位部;后背门限位件,后背门限位件包括:后背门安装部和后背门限位部,车身限位部和后背门限位部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且另一个为限位凹槽,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过盈配合;弹性限位组件,弹性限位组件设置于车身安装部和车身限位部之间。如此,可以限制车身限位件和后背门限位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移位,而且不易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产生相对移位,而且在车身安装部和车身限位部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组件,可以限制后背门相对车身发生位移,有效提高车身与后背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后背门门锁撞击和密封条摩擦异响问题。擦异响问题。擦异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背门限位结构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后背门限位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对车辆各方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的后背门作为开闭件,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车辆在颠簸路面行驶时,后背门和车身会发生相对位移,若相对位移过大可能会导致后背门与后保险杠发生磕碰,后背门与车身相对运动也会导致密封条摩擦异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后背门限位结构,该后背门限位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车身与后背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地抑制后背门与车身之间的相对移位,避免后背门门锁撞击和密封条摩擦异响问题,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整体质量。
[0004]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的后背门限位结构,包括:车身限位件,所述车身限位件包括:车身安装部和车身限位部,所述车身安装部用于安装在车身上,所述车身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车身安装部上;后背门限位件,所述后背门限位件包括:后背门安装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背门限位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限位件(10),所述车身限位件(10)包括:车身安装部(11)和车身限位部(12),所述车身安装部(11)用于安装在车身(40)上,所述车身限位部(12)设置于所述车身安装部(11)上;后背门限位件(20),所述后背门限位件(20)包括:后背门安装部(21)和后背门限位部(22),所述后背门安装部(21)用于安装在后背门上,所述后背门限位部(22)设置于所述后背门安装部(21)上,所述车身限位部(12)和所述后背门限位部(22)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且另一个为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过盈配合;弹性限位组件(30),所述弹性限位组件(30)设置于所述车身安装部(11)和所述车身限位部(1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限位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构造为楔形凸起,所述限位凹槽对应地构造为楔形凹槽;或所述限位凸起构造为梯形凸起,所述限位凹槽对应地构造为梯形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门限位结构(1),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口向槽底延伸的方向上,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凹槽之间的干涉量呈递增趋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限位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为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凹槽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与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凹槽一一对应地限位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限位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安装部(21)上设置有上下间隔的第一安装孔(210)和第二安装孔(211),所述第一安装孔(210)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11)中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松赵浩杰李海鹏侯福增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