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洁净厂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2872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洁净厂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涉及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步骤如下:a.根据图纸定位,在筏板底筋绑扎完毕后进行首节钢柱施工,首节钢柱施工完毕后进行面筋绑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进而完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础;b.根据首节钢柱位置,进行二三节钢柱施工,二三节钢柱在地面拼装成整体进行吊装施工,钢柱安装对接位置在筏板基础上1.2m的位置;c.在钢柱完成后进行钢桁架吊装,所有钢桁架需散件运输至现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钢结构施工完毕形成受力整体后再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即先施工钢结构至顶层,再穿插进行下部土建施工,便于现场施工组织,能够有效节省工期,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洁净厂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洁净厂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业不断发展创新,越来越多的洁净厂房建筑开始使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组合结构涉及到施工顺序,“正作”还是“逆作”关于到项目的成败,影响项目的成本、工期、安全及质量等各方面,这就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提出了更高的施工要求;采用“正作”的洁净厂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由于其结构形式是钢和钢筋混凝土的组合,施工过程比简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复杂;施工中,不仅要注意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各自的施工技术要点,还要解决两种结构的交叉施工问题,特别是节点处钢筋密集、钢筋穿过钢柱腹板困难、混凝土浇筑困难;在工期紧张的厂房项目中会大大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为此,设计了一种洁净厂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通过“逆作”的施工方法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洁净厂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洁净厂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a.根据图纸定位,在筏板底筋绑扎完毕后进行首节钢柱施工,首节钢柱施工完毕后进行面筋绑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进而完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础;b.根据首节钢柱位置,进行二三节钢柱施工,二三节钢柱在地面拼装成整体进行吊装施工,钢柱安装对接位置在筏板基础上1.2m的位置;c.在钢柱完成后进行钢桁架吊装,所有钢桁架需散件运输至现场,用平板拖至场内进行两段对接,通过焊接进行固定;d.待钢桁架吊装完成后,履带吊倒退安装单榀桁架,塔吊配合松钩前的嵌补,在桁架间安装次梁及檩条;e.对一层及二层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钢筋与钢结构通过钢柱上预留孔及预留套筒进行有效连接,最后浇筑混凝土,完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
[0005]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首节钢柱施工中要达到微振控制要求,同时钢结构跨内的框架柱均设计为微振柱,即在基础筏板面将框架柱钢筋全数断开,在钢结构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续接施工。
[0006]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二三节钢柱施工,每段不超过16米。
[0007]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述钢柱加固为沿钢柱方向设置圆管。
[0008]进一步地,在第二榀桁架安装状态下,采用塔吊安装桁架间嵌补杆件,嵌补杆件至少安装上下各两道,保证桁架间纵向拉结及稳定性。
[000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钢结构施工完毕形成受力整体后再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即先施工钢结构至顶层,再穿插进行下部土建施工,采用“逆作”的施工方法,与“正作”的施工方法相比能有效减少不同工种的交叉作业,便于现场施工组织,能够有效节省工期,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刨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流程的框架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钢构吊装施工流水段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二三节柱地面拼装及安装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首榀钢桁架拼装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钢桁架加固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桁架整体吊装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嵌补桁架间杆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

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洁净厂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将钢结构施工与混凝土结构施工分开,基础部分同时施工,上部主体先进行钢结构施工,再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此施工方法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符合绿色建筑施工的标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提供可借鉴的施工方法,具有可推广的价值和效益。
[0014]如附图1

图2所示,施工方法将钢结构施工与混凝土结构施工分开,基础部分同时施工,上部主体先进行钢结构施工,再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具体步骤如下:根据图纸定位,进行基础底板施工,在筏板底筋绑扎完毕后进行首节钢柱施工,首节钢柱施工完毕后进行面筋绑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在筏板基础浇筑完成,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铺设防护,履带吊直接在筏板上安装钢柱及钢桁架。
[0015]其中首节柱在筏板基础施工过程中安装完成,如附图3所示,首节柱安装顺序如下:(1)汽车吊安装A1、A5、B1、B5、C1、C5区域S轴线钢柱,B2、B6、C2、C6、A2、A6区域L轴钢柱。(2)塔吊安装A4、A8、B4、B8、C4、C8区域A、D、E轴钢柱;
根据洁净厂房的设计要求,需要达到微振控制设计要求,同时需满足钢结构跨内原位吊装需要,钢结构跨内的框架柱均设计为微振柱,即在基础筏板面将框架柱钢筋全数断开,在钢结构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续接施工。
[0016]本专利技术微振柱共计530根,截面尺寸为800
×
800mm,纵筋为16d25,箍筋为d10@100/200,筏板厚度为2m,微振柱钢筋在筏板面标高全数断开,采用直螺纹接头进行续接。
[0017]进行钢结构钢柱及桁架施工。根据首节钢柱位置,进行二三节钢柱施工,二三节钢柱在地面拼装成整体进行吊装施工,钢柱安装对接位置在筏板基础上1.2m的位置,先完成钢柱及柱间支撑施工,再进行顶部桁架施工,形成纵向8榀桁架形成稳定结构。
[0018]如附图4所示,钢骨柱在工厂加工制作,运输到现场、在地面拼装成整根后吊装就位。分段长度根据运输要求,不超过16米为一段。根据本工程钢柱最大标高31m的特点,二三节柱分段标高以三层楼面往上1.5m处为分段点,将钢柱分成两段进行制作、运输。
[0019]在钢柱完成后进行钢桁架吊装,所有钢桁架需散件运输至现场,用平板拖至场内进行两段对接,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如附图5

图8所示,进行钢桁架的拼装,拼装步骤如下:如附图5所示进行首榀桁架的安装,首先安装连续三个轴线的钢柱;附图6进行钢柱加固,沿钢柱放向分别在7.4m,14.8m,22.2m标高处设置一道直径203mm壁厚6mm的圆管,与钢柱刚性连接,最后在地面上拼装单榀桁架,桁架上弦设置双道生命线。
[0020]如附图7所示进行桁架整体吊装。根据桁架长度选择合适的吊点数,43.2m跨及39.6m跨钢桁架采用四点吊装,钢丝绳上串联葫芦,以调整屋面钢桁架在空中的姿态,25.7m采用两点吊装。然后进行就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洁净厂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根据图纸定位,在筏板底筋绑扎完毕后进行首节钢柱施工,首节钢柱施工完毕后进行面筋绑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进而完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础;b.根据首节钢柱位置,进行二三节钢柱施工,二三节钢柱在地面拼装成整体进行吊装施工,钢柱安装对接位置在筏板基础上1.2m的位置;c.在钢柱完成后进行钢桁架吊装,所有钢桁架需散件运输至现场,用平板拖至场内进行两段对接,通过焊接进行固定;d.待钢桁架吊装完成后,履带吊倒退安装单榀桁架,塔吊配合松钩前的嵌补,在桁架间安装次梁及檩条;e.对一层及二层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钢筋与钢结构通过钢柱上预留孔及预留套筒进行有效连接,最后浇筑混凝土,完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强丁党盛李锡伟杜耿邱建越李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