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倍体牡蛎的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244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3
本申请涉及涉及水产养殖品种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三倍体牡蛎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人工授精孵化:收集成熟的卵子与成熟的精子授精形成受精卵,然后转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S2、幼虫培育:受精卵孵化为D型幼虫后进入培养池中培养,投喂单细胞藻类饲料,培育到壳长3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倍体牡蛎的育苗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水产养殖品种遗传育种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倍体牡蛎的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倍体牡蛎是具有三套染色体的牡蛎,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肉质好、育性差等特点,利用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生产全三倍体牡蛎的技术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2020年我国牡蛎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三倍体牡蛎在我国已经完成产业化推广,约占北方牡蛎养殖总量的70%左右。
[0003]三倍体牡蛎培育过程中一般包括亲贝培育、人工授精孵化、幼虫培育、投放固着基、海上养殖等阶段;固着变态是牡蛎生活史中的关键时刻,是幼虫向成体转变的重要环节,牡蛎的生活习性具有群聚性,常常多个幼虫固着在一起,导致其生长空间受到了限制,从而容易导致其壳型极不规则,并且容易造成食物上的竞争,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
[0004]因此,如何减少三倍体幼虫在固着基上出现群聚现象,使幼虫具有较大的生长空间,保证幼虫能够快速生长,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三倍体幼虫在固着基上出现群聚现象,使幼虫具有较大的生长空间,保证幼虫能够快速生长,本申请提供一种三倍体牡蛎的育苗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三倍体牡蛎的育苗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三倍体牡蛎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人工授精孵化:收集成熟的卵子与成熟的精子授精形成受精卵,然后转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S2、幼虫培育:受精卵孵化为D型幼虫后进入培养池中培养,投喂单细胞藻类饲料,培育到壳长370

400μm;S3、固着基的投放:30

50%的幼虫出现眼点后,投放固着基,并投喂幼虫饲料,继续培养至幼虫变态,得到成品三倍体牡蛎幼虫;固着基是由扇贝壳表面附硅微粉后穿串制得。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硅微粉在扇贝壳表面的间隔效果,使得牡蛎幼虫附着过程中能够较为均匀的分散在扇贝壳表面,从而使相邻牡蛎幼虫之间产生间隔,尽量避免牡蛎幼虫在扇贝壳表面较为聚集的附着,使幼虫具有较大的生长空间,保证幼虫能够快速生长。
[0008]优选的,所述固着基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称取硅微粉均匀分散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然后取出硅微粉,均匀喷涂在扇贝壳表面,相邻硅微粉之间距离为0.4

0.7mm,经干燥,制得半成品;在半成品上打孔,将若干半成品穿绳成串,制得成品固着基。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微粉、海藻酸钠溶液相配合,利用海藻酸钠溶液的粘性使得硅微粉表面具有较好的粘性,便于硅微粉粘结在扇贝壳表面,尽量避免硅微粉受牡蛎幼虫运动的影响而脱离扇贝壳表面,保证硅微粉在扇贝壳表面较为稳定的附着,从而尽量避免牡蛎幼虫在扇贝壳表面聚集固着,影响牡蛎幼虫的生长。
[0010]幼虫培育阶段培育到壳长370

400μm,当30

50%的幼虫出现眼点后,投放固着基,限定相邻硅微粉之间的距离,使得相邻硅微粉之间能够附着一个牡蛎幼虫,保证牡蛎幼虫的生长空间,从而尽量避免牡蛎幼虫在扇贝壳表面聚集固着,影响牡蛎幼虫的生长。
[0011]优选的,所述硅微粉为表面光滑的球形硅微粉。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硅微粉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尽量避免牡蛎幼虫在硅微粉表面附着;若牡蛎幼虫在硅微粉上附着,则容易出现牡蛎幼虫固着不稳定,导致牡蛎幼虫容易脱离固着基的问题。
[0013]优选的,所述扇贝壳是由预处理扇贝壳清洗干净后,进行杀菌处理,再在预处理扇贝壳表面均匀喷涂纤维丝网液而制得。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处理扇贝壳、纤维丝网、硅微粉相配合,眼点幼虫在固着时,足丝会逐渐分泌有机水合物粘胶,幼虫的足丝逐渐与固着基表面的纤维丝网接触,利用纤维丝网较大面积的网络结构,便于幼虫足丝附着在固着基表面,然后利用粘结物质与纤维丝网结构的粘结效果,使得牡蛎幼虫较为稳定的附着在固着基上,配合硅微粉的间隔效果,尽量避免幼虫在扇贝壳上聚集,从而保证牡蛎幼虫的生长。
[0015]预处理扇贝壳、纤维丝网、幼虫饲料相配合,利用固着基表面纤维丝网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便于幼虫饲料贴近在纤维丝网结构表面,便于固着的幼虫摄食幼虫饲料,从而提高幼虫饲料的利用率,使幼虫能够快速摄食幼虫饲料,促进幼虫快速生长。
[0016]优选的,所述纤维丝网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称取明胶、天冬氨酸分别置于热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分别制得明胶液、天冬氨酸液;按重量比为1:0.2

0.5称取明胶液、天冬氨酸液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混合液,然后将玉米纤维丝、羟基磷灰石均匀分散在混合液中,明胶液、玉米纤维丝、羟基磷灰石的重量比为1:0.05

0.2:0.1

0.25,制得纤维丝网液。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玉米纤维丝、天冬氨酸液、明胶液、羟基磷灰石、硅微粉、海藻酸钠溶液相配合,纤维丝网中以玉米纤维为连结骨架,以羟基磷灰石为支撑骨架,配合明胶液中的羟基配合天冬氨酸液中的氨基和羧基,使纤维丝网液能够形成立体网络结构,即玉米纤维中羟基、天冬氨酸中的氨基和羧基、明胶中的羟基以及羟基磷灰石的羟基形成立体交联网络结构;当纤维丝网液与表面附着有海藻酸钠溶液的硅微粉接触后,利用海藻酸钠中的羧基,进一步促进玉米纤维丝、天冬氨酸液、明胶液、羟基磷灰石、硅微粉形成立体交联网络;使得纤维丝网结构不仅较为稳定的附着在扇贝壳表面,而且含有多孔隙结构,而幼虫分泌的有机水合物粘胶中的羟基能够与网络结构中的氨基、羧基等相吸引,从而便于牡蛎幼虫的稳定附着,也便于幼虫饲料的贴近。
[0018]优选的,所述羟基磷灰石为多孔羟基磷灰石。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孔羟基磷灰石、明胶液、天冬氨酸液相配合,利用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多孔结构便于吸附部分明胶液和天冬氨酸液,从而进一步提高羟基磷灰石与明胶、天冬氨酸之间的交联稳定性,使得纤维丝网结构中的羟基磷灰石附着稳定,不易脱离
扇贝壳表面;并且利用多孔羟基磷灰石、硅微粉相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牡蛎幼虫较为均匀的分散,尽量避免牡蛎幼虫出现聚集,影响牡蛎幼虫的生长。
[0020]优选的,S2中所述的培养采用分池培养,分池培养过程中24h持续充氧。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入氧气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而且能够促进饵料分散,从而促进幼虫食用饵料,提高三倍体幼虫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0022]优选的,S2中单细胞藻类饲料选用云微藻、金藻、小球藻、三角褐指藻、扁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促进D型幼虫的生长,从而提高三倍体牡蛎幼虫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0024]优选的,S3中幼虫饲料由重量比为1:0.5

3的单细胞藻类和硅藻类组成。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细胞藻类、硅藻类相配合,进一步提高幼虫饲料的营养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倍体牡蛎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人工授精孵化:收集成熟的卵子与成熟的精子授精形成受精卵,然后转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S2、幼虫培育:受精卵孵化为D型幼虫后进入培养池中培养,投喂单细胞藻类饲料,培育到壳长370

400μm;S3、固着基的投放:30

50%的幼虫出现眼点后,投放固着基,并投喂幼虫饲料,继续培养至幼虫变态,得到成品三倍体牡蛎幼虫;固着基是由扇贝壳表面附硅微粉后穿串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倍体牡蛎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着基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称取硅微粉均匀分散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然后取出硅微粉,均匀喷涂在扇贝壳表面,相邻硅微粉之间距离为0.4

0.7mm,经干燥,制得半成品;在半成品上打孔,将若干半成品穿绳成串,制得成品固着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倍体牡蛎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微粉为表面光滑的球形硅微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倍体牡蛎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扇贝壳是由预处理扇贝壳清洗干净后,进行杀菌处理,再在预处理扇贝壳表面均匀喷涂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雅林郭希瑞付杰李晓喻纪右康郭晓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