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充电模块串并联切换电路及车辆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335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1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充电模块串并联切换电路及车辆充电桩,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连接端、第二电连接端和第三电连接端,第一电连接端与第二电连接端或第三电连接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电连接端、第五电连接端和第六电连接端,第四电连接端与第五电连接端或第六电连接端电连接;第一充电模块正极端通过第一导线与负载输入端电连接;负载输出端通过第二导线与第二充电模块负极端电连接;第一电连接端与第一充电模块负极端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端与第二导线电连接,第三电连接端与第五电连接端电连接,第四电连接端与第二充电模块正极端电连接,第六电连接端与第一导线电连接。本申请降低了电路损耗。低了电路损耗。低了电路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充电模块串并联切换电路及车辆充电桩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充电模块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充电模块串并联切换电路及车辆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充电模块的输出功率要求越来越大,输出电压范围要求越来越宽(50V~1000V)。所以直流输出串并联切换电路被广泛应用。
[0003]专利文件“CN210724589U一种充电桩模块串并联电路”,公开了一种充电桩模块串并联电路,如图9所示,包括控制开关K1、第十二极管D10以及第十一二极管D11,控制开关K1电连接在充电模块A的负极输出和充电模块B的正极输出之间,第十一二极管D11电连接在充电模块A的负极输出和负载的负极输入之间,模块A正极输出直接电连接到负载的正极输入。第十二极管D10电连接在充电模块B的正极输出和负载的正极输入之间,充电模块B的负极输出直接电连接到负载的负极输入。现有技术主要利用两个二极管和一个开关器件,完成充电模块的串并联切换。当需要充电模块A和充电模块B串联工作时,开通控制开关K1;当需要充电模块A和充电模块B并联工作时,断开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充电模块串并联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模块、第二充电模块、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连接端、第二电连接端和第三电连接端,所述第一电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端或所述第三电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电连接端、第五电连接端和第六电连接端,所述第四电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五电连接端或所述第六电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模块的正极端通过第一导线与负载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负载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三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五电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模块串并联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导线的电连接处形成第一电路节点,所述第一电路节点与负载之间电连接有电流采样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充电模块串并联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充电模块串并联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设置有第七电连接端、第八电连接端和第九电连接端;所述第一电容器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器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所述第七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三电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模块串并联切换电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茹永刚张军涛傅作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星源博锐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