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充电
,更为具体的,涉及一种充电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充电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常用的快速充电策略是在电子设备的生产和设计阶段,根据电池和/或负载器件的关键参数,结合充电试验和理论计算制定充电策略;并且,在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按照该预设好的策略进行充电。但是,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存在老化的现象,继续以相同的充电参数对电池充电会对电池的寿命和充电速度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000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包括:在为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确定电池的正极电位;根据所述正极电位,更新所述电池的充电参数,所述充电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在恒流阶段的充电截止电压、所述电池在恒压阶段的充电截止电流和所述电池在恒流阶段的充电电流;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参数,对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为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确定电池的正极电位;根据所述正极电位,更新所述电池的充电参数,所述充电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在恒流阶段的充电截止电压、所述电池在恒压阶段的充电截止电流和所述电池在恒流阶段的充电电流;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参数,对所述电池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充电参数是根据所述正极电位与所述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对锂标准电位的第一电位差值更新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包括至少一个恒流阶段,所述至少一个恒流阶段包括相邻的第一恒流阶段和第二恒流阶段;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参数,对所述电池充电,包括:在所述第一恒流阶段,以第一预设充电电流或更新后的第一充电电流为所述电池充电,直到所述电池的电压达到更新后的第一截止电压;响应于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达到所述第一截止电压,进入所述第二恒流阶段;在所述第二恒流阶段,以第二预设充电电流或更新后的第二充电电流为所述电池充电,直到所述电池的电压达到更新后的第二截止电压;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第一充电电流是根据所述第一电位差值和所述第一预设充电电流确定的,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截止电压是根据所述第一电位差值和所述第一恒流阶段的预设截止电压确定的,所述更新后的第二充电电流是根据所述第一电位差值和所述第二预设充电电流确定的,所述更新后的第二截止电压是根据所述第一电位差值和所述第二恒流阶段的预设截止电压确定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还包括恒压阶段,在所述第二恒流阶段为所述至少一个恒流阶段的最后一个恒流阶段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参数,对所述电池充电,包括:在所述恒压阶段,以所述第二截止电压或大于所述第二截止电压的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直到所述电池的电流达到更新后的所述电池在恒压阶段的充电截止电流;其中,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电池在恒压阶段的充电截止电流是根据所述第一电位差和所述电池的预设充电截止电流确定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包括一个恒流阶段;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参数,对所述电池充电,包括:在所述一个恒流阶段,利用第三预设充电电流或更新后的第三充电电流为所述电池充电,直到所述电池的电压达到更新后的第三截止电压;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第三充电电流是根据所述第一电位差值和所述一个恒流阶段的第三预设充电电流确定的,所述更新后的第三截止电压是根据所述第一电位差值和所述一个恒流阶段的预设截止电压确定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充电过程还包括恒压阶段,所
述根据所述电池的充电参数,对所述电池充电,包括:在所述恒压阶段,以所述第三截止电压或大于所述第三截止电压的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直到所述电池的电流达到更新后的所述电池在恒压阶段的充电截止电流;其中,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电池在恒压阶段的充电截止电流是根据所述第一电位差和所述电池的预设充电截止电流确定的。7.根据权利要求1
‑
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壳体;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包括卷绕或堆叠设置的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正极柱,与所述多个正极片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绝缘设置;所述确定电池的正极电位,包括:在为所述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检测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一电位差,根据所述第一电位差,确定所述正极电位。8.根据权利要求1
‑
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壳体;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包括卷绕或堆叠设置的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正极柱,与所述多个正极片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绝缘设置;第三极片,设置在所述电芯与所述壳体之间;第三极柱,与所述第三极片电性连接;所述确定电池的正极电位,包括:在为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三极柱与所述正极柱的第三电位差,根据所述第三电位差,确定所述正极电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利用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红斌,纪策,田晨,张加亮,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