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粗糙度测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24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粗糙度测量仪,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右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机壳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的一端设置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底部通过滑槽与机壳滑动连接,所述L形板的外壁通过支架与第一电机相固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丝杠。该改进型粗糙度测量仪,通过横板和第二连杆之间的配合,使得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带动横板向上移动,横板会使两个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使第二连杆沿着与机壳的连接处转动,解决了上述文件在测量时需要人为对待测零件进行把持固定,无法将待测零件固定在载体的中间位置上,导致在测量和移动的过程中,待测零件即会发生位置移动,从而使得检测结果不精准的问题。精准的问题。精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粗糙度测量仪


[0001]本技术涉及粗糙度测量
,具体为一种改进型粗糙度测量仪。

技术介绍

[0002]粗糙度测量仪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宽、操作简便、便于携带、工作稳定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的加工表面的检测,该仪器是传感器主机一体化的袖珍式仪器,具有手持式特点,更适宜在生产现场使用,传统的粗糙度测量仪多由载体和测量仪两部分构成;
[0003]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398851U的一种粗糙度测量仪,虽然上述文件能够便于对设备表面进行测量,但是上述文件仍存在,在测量时需要人为对待测零件进行把持固定,无法将待测零件固定在载体的中间位置上,导致在测量和移动的过程中,待测零件即会发生位置移动,有无法保证待测零件的中心与粗糙度测量仪的测量头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从而使得检测结果不精准的问题,以及在将零件固定后,需要将粗糙度测量仪移动到待测零件的表面,而固定后的待测零件无法进行移动,同时不同的待测零件,厚度不同,所需要移动的距离也不相同,无法将不同厚度的待测零件精准的与粗糙度测量仪贴合在一起,从而存在测量误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粗糙度测量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测量时需要人为对待测零件进行把持固定,无法将待测零件固定在载体的中间位置上,导致在测量和移动的过程中,待测零件即会发生位置移动,有无法保证待测零件的中心与粗糙度测量仪的测量头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从而使得检测结果不精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粗糙度测量仪,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右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机壳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的一端设置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底部通过滑槽与机壳滑动连接,所述L形板的外壁通过支架与第一电机相固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机壳相固接,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端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外壁通过转轴与机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滑槽与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底部通过滑槽与机壳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对接装置包括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轴承与机壳转动连接,所述转盘的一端固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外壁与滚轮相贴合,所述滚轮的外壁通过转轴与支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杆的外壁右侧通过滑槽与机壳滑动连接,所述支杆的外壁左侧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机壳和L形板相固接。
[0008]优选的,所述丝杠的外壁与丝杠螺母螺纹连接,所述丝杠螺母的一侧通过滑槽与外壳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丝杠螺母的另一侧安装有粗糙度测量仪主体。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改进型粗糙度测量仪,通过电动推杆、横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固定块之间的配合,启动电动推杆,使得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带动横板向上移动,横板会使两个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使第二连杆沿着与机壳的连接处转动,第二连杆通过滑槽使两个固定块同时向中间移动,从而将待测零件固定在中间位置,解决了上述文件在测量时需要人为对待测零件进行把持固定,无法将待测零件固定在载体的中间位置上,导致在测量和移动的过程中,待测零件即会发生位置移动,有无法保证待测零件的中心与粗糙度测量仪的测量头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从而使得检测结果不精准的问题;
[0011]通过转盘、凸轮、滚轮、支杆和弹簧之间的配合,使用者转动转盘,转盘带动凸轮转动,在凸轮转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凸轮不会在对滚轮橡胶限制,同时弹簧的弹力使L形板向右移动,L形板通过第一电机、丝杠和丝杠螺母来带动粗糙度测量仪主体移动,从而将粗糙度测量仪主体的测量头与待测零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解决了在将零件固定后,需要将粗糙度测量仪移动到待测零件的表面,而固定后的待测零件无法进行移动,同时不同的待测零件,厚度不同,所需要移动的距离也不相同,无法将不同厚度的待测零件精准的与粗糙度测量仪贴合在一起,从而存在测量误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内部连接结构主视平面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内部连接结构右视平面示意图;
[0015]图4为图2中A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图2中实施例2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机壳,2、L形板,3、固定装置,301、电动推杆,302、横板,303、第一连杆,304、第二连杆,305、固定块,401、转盘,402、凸轮,403、滚轮,404、支杆,405、弹簧,501、第二电机,502、锥齿轮组,503、直齿轮,504、齿条,6、第一电机,7、丝杠,8、外壳,9、丝杠螺母,10、粗糙度测量仪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粗糙度测量仪,包括机壳1,机壳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用于对待测零件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3,机壳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用于将待测零件与粗糙度测量仪主体10的测量头对接在一起的对接装置,对接装置的
一端设置有L形板2,对接装置带动L形板2左右移动,L形板2的底部通过滑槽与机壳1滑动连接,L形板2的外壁通过支架与第一电机6相固接,L形板2带动第一电机6移动,第一电机6的型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满足工作需求即可,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固接有丝杠7,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带动丝杠7转动,丝杠7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外壳8转动连接。
[0021]请参阅图2和3,固定装置3包括电动推杆301、横板302、第一连杆303、第二连杆304和固定块305,电动推杆301的一端与机壳1相固接,电动推杆301的型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满足工作需求即可,电动推杆301的输出端固接有横板302,电动推杆301的输出端推动横板302上下移动,横板302的两端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303转动连接,横板302带动第一连杆303转动,第一连杆303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杆304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03带动第二连杆304沿着与机壳1的连接处转动,第二连杆304的外壁通过转轴与机壳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04的一端通过滑槽与固定块305滑动连接,第二连杆304通过滑槽使固定块305左右移动,固定块305的底部通过滑槽与机壳1滑动连接;
[0022]启动电动推杆301,使得电动推杆301的输出端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粗糙度测量仪,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固定装置(3),所述机壳(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的一端设置有L形板(2),所述L形板(2)的底部通过滑槽与机壳(1)滑动连接,所述L形板(2)的外壁通过支架与第一电机(6)相固接,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固接有丝杠(7),所述丝杠(7)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外壳(8)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粗糙度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电动推杆(301),所述电动推杆(301)的一端与机壳(1)相固接,所述电动推杆(301)的输出端固接有横板(302),所述横板(302)的两端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30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03)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杆(30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04)的外壁通过转轴与机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04)的一端通过滑槽与固定块(3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世远李安盛赵新郝增录单颖颖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山水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