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913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包括:船体,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船单体,两个所述船单体之间通过连接单元固定连接;弹性支撑单元,固定所述船体的上表面;料箱,安装在所述弹性支撑单元上,所述料箱的内部设有振动单元,所述弹性支撑单元能够对所述料箱进行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单元能够产生振动,控制料箱内的饵料进行下料;抛料盘单元,连接在所述料箱的出口处,所述抛料盘单元能够对所述料箱出口的饵料进行抛洒。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落料量均匀可控,其配合抛料盘单元使得饵料可以在预设好的范围内均匀洒出,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更加方便等优点。制造和维护更加方便等优点。制造和维护更加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投饲船
,尤其涉及一种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

技术介绍

[0002]池塘养殖是虾蟹养殖最重的模式之一,随着池塘养殖的集约化和精细化,虾蟹塘养殖对投饵作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工投饵作业方式,劳动力消耗大,投饵不均匀,不可控因素多,且容易产生大量的过剩残饵,不仅浪费饵料而且会导致池塘污染水体败坏。近年水产养殖投饵机械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主要可分为固定时投饵机和移动式投饵船两类。现有的固定式投饵机由于投饵范围小,不适用于虾蟹池塘养殖。现有的移动式投饵船则存在三大问题:控料机构复杂,制造和维护成本都较高;料箱斜度大、高度高影响投饵船运行的稳定性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抗风等级,使得投饵船对工作环境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不适用于露天的虾蟹养殖;落料量均匀性控制较差,导致饵料抛洒量无法精准控制。因此,简化控料机构、降低投饵料箱高度、提高落料可控性已经成为投饵船发展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
[0004]一种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包括:
[0005]船体,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船单体,两个所述船单体之间通过连接单元固定连接;
[0006]弹性支撑单元,固定所述船体的上表面;
[0007]料箱,安装在所述弹性支撑单元上,所述料箱的内部设有振动单元,所述弹性支撑单元能够对所述料箱进行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单元能够产生振动,控制料箱内的饵料进行下料;r/>[0008]抛料盘单元,连接在所述料箱的出口处,所述抛料盘单元能够对所述料箱出口的饵料进行抛洒。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0010]横梁凸台,设置在所述船单体的前后两侧,所述横梁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孔;
[0011]横梁,盖合固定在两个所述船单体的对应横梁凸台上,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自内向外依次间隔地设有第二至第四螺纹孔,且所述横梁具有内槽;
[0012]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三至第四螺纹孔相配合。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单元包括:
[0014]支撑钢条,所述支撑钢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每个船单体上的两个横梁上,所述支撑钢条通过第二螺纹孔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支撑钢条的一端设有第五螺纹孔;
[0015]横向支撑条,固定在两个船单体上对应的两个支撑钢条上,所述横向支撑条与所述支撑钢条通过螺栓穿过第五螺纹孔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条的上表面两端分别通过弹
簧与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料箱的底部;
[0016]弹簧销,固定在所述弹簧的底部,所述弹簧销向下穿过所述横向支撑条的通孔后与所述开口销相连接;
[0017]承接钢条,所述承接钢条的一端通过螺栓穿过第六螺纹孔与支撑钢条固定连接,所述承接钢条的另一端经第七螺纹孔和螺栓与料箱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料箱支撑架和料箱通过第八螺纹孔和螺栓固定连接。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与装料箱通过第八螺纹孔和螺栓固定连接。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抛料盘单元包括:
[0020]抛料盘,设置在抛料盘下盖和上抛料盘盖之间,所述抛料盘下盖与所述上抛料盘盖通过螺栓穿过第九螺纹孔与第十螺纹孔后固定连接;
[0021]扁平电机,与所述抛料盘相连接,且所述扁平电机固定在所述抛料盘下盖上;
[0022]抛料盘连接钢条,焊接固定在所述抛料盘下盖的下表面,所述抛料盘连接钢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十螺纹孔与第十一螺纹孔,所述第十螺纹孔与第十一螺纹孔与所述内槽相对应,所述抛料盘连接钢条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单元包括:
[0024]振动电机,通过第十二螺纹孔和螺栓固定在料箱的内侧壁上;
[0025]推杆机构,通过第十三螺纹孔和螺栓固定在料箱的内侧壁上,所述推杆机构的推杆端与底板相连接,所述底板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料箱的出口处,所述推杆机构能够驱动底板转动调节出口的开度。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船体上间隔地设有用于放置设备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船体的尾部设有螺旋桨防护罩。
[0028]上述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通过在料箱内安装振动单元,振动单元振动后会有很强的辅助下料功能,料箱底板的倾角可大幅度减小,其增大了饵料在料箱内的流动性,同时,在给定容量前提下可大幅度降低料箱的高度;并且,在一定的振动频率下,还可以使饵料的下落量与料箱的出口开口大小的关系接近线性关系,使得落料量均匀可控,其配合抛料盘单元使得饵料可以在预设好的范围内均匀洒出,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更加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单元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弹性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抛料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振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40]参阅图1

7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包括:
[0041]船体1,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船单体,两个所述船单体之间通过连接单元固定连接;
[0042]弹性支撑单元,固定所述船体1的上表面;
[0043]料箱5,安装在所述弹性支撑单元上,所述料箱5的内部设有振动单元,所述弹性支撑单元能够对所述料箱5进行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单元能够产生振动,控制料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船单体,两个所述船单体之间通过连接单元固定连接;弹性支撑单元,固定所述船体(1)的上表面;料箱(5),安装在所述弹性支撑单元上,所述料箱(5)的内部设有振动单元,所述弹性支撑单元能够对所述料箱(5)进行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单元能够产生振动,控制料箱(5)内的饵料进行下料;抛料盘单元(4),连接在所述料箱(5)的出口处,所述抛料盘单元(4)能够对所述料箱(5)出口的饵料进行抛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横梁凸台(104),设置在所述船单体的前后两侧,所述横梁凸台(104)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孔(105);横梁(2),盖合固定在两个所述船单体的对应横梁凸台(104)上,所述横梁(2)的两端分别自内向外依次间隔地设有第二至第四螺纹孔(202

204),且所述横梁(2)具有内槽(201);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孔(105)与第三至第四螺纹孔(203

204)相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振下料式虾蟹塘投饵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单元包括:支撑钢条(3),所述支撑钢条(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每个船单体上的两个横梁(2)上,所述支撑钢条(3)通过第二螺纹孔(202)与所述横梁(2)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支撑钢条(3)的一端设有第五螺纹孔(301);横向支撑条(350),固定在两个船单体上对应的两个支撑钢条(3)上,所述横向支撑条(350)与所述支撑钢条(3)通过螺栓穿过第五螺纹孔(301)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条(350)的上表面两端分别通过弹簧(308)与连接杆(340)相连接,所述连接杆(340)固定在所述料箱(5)的底部;弹簧销,固定在所述弹簧(308)的底部,所述弹簧销向下穿过所述横向支撑条(350)的通孔(304)后与开口销(303)相连接;承接钢条(320),所述承接钢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雷雷黄克诚朱皓李怀进胡庆松李俊李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