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空气润滑系统、冷却方法及空气润滑式船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165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3
本申请提供一种船舶空气润滑系统、冷却方法及空气润滑式船舶。船舶空气润滑系统包括冷却舱、空压机以及多根压缩空气管。冷却舱进水口用于通入海水,出水口用于排出在冷却舱内热交换后的海水。压缩空气管与空压机的出口连通,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压缩空气管,压缩空气管穿过冷却舱与海水热交换后,将空压机产生的气泡喷至船底。本申请利用流动的海水对压缩空气管进行热交换,使压缩空气管内的高温压缩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在航行过程中可以不间断的进行冷却。本申请在对船底进行空气润滑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润滑气体在排出时的温度,避免高温气体对船底油漆涂层造成破坏。免高温气体对船底油漆涂层造成破坏。免高温气体对船底油漆涂层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空气润滑系统、冷却方法及空气润滑式船舶


[0001]本申请涉及船舶建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船舶空气润滑系统、冷却方法及空气润滑式船舶。

技术介绍

[0002]在航行中的船舶中,一般在船体的浸水表面受到水的摩擦阻力,特别是在大型船的情况下,在浸水表面因外部水的相对流动产生的摩擦阻力占船体阻力的大部分。为提高船舶的能效水平,可通过空气润滑技术减少船体与水之间的摩擦阻力,可节省5

10%的燃料。空气润滑技术是通过空气润滑系统在船体底部释放一层密布气泡来减少船体和水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船舶的燃料消耗以及尾气排放量。
[0003]空气润滑系统中所需的压缩空气经空压机产生,但是,空压机出口的气体温度较高,通常会超过150

250摄氏度,气体温度根据所需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改变,经空压机出口喷出的高温气体对船底油漆涂层具备较大的破坏力。
[0004]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空气润滑系统、冷却方法及空气润滑式船舶,其能够有效降低润滑气体在排出时的温度,避免高温气体对船底油漆涂层造成破坏。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空气润滑系统,包括冷却舱、空压机以及多根压缩空气管。
[0007]冷却舱设于船舶底部,所述冷却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于所述冷却舱沿船舶航行方向的两端,所述进水口用于通入海水,所述出水口用于排出在所述冷却舱内热交换后的海水。
[0008]空压机设于船舶艏部,用于制造并排出润滑气体。
[0009]压缩空气管与所述空压机的出口连通,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压缩空气管,相邻两个所述压缩空气管之间间隔预定距离,每根所述压缩空气管穿过所述冷却舱与海水热交换后伸出所述冷却舱,所述压缩空气管的出口将所述空压机产生的气泡喷至船底。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加强空舱,所述加强空舱设于所述冷却舱顶部。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舱和所述加强空舱的首尾两端分别为艏部横舱壁、艉部横舱壁,所述艏部横舱壁和所述艉部横舱壁均采用高强度钢材质,所述艏部横舱壁和所述艉部横舱壁的板厚为10

25mm。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艏部横舱壁和所述艉部横舱壁均采用15mm的高强度钢材质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艏部横舱壁的下端,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艉部横舱壁的下端,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为矩形口。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口处设置保护格栅。
[00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空气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波浪形弯管。
[00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压缩空气管之间的间距至少为所述压缩空气管管径的5倍。
[0017]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船舶空气润滑系统的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在润滑气体排至船舶底部进行空气润滑之前,使用流动的海水与润滑气体进行热交换,在完成热交换后将润滑气体排至船底处进行空气润滑。
[0019]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气润滑式船舶,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船舶空气润滑系统。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21]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压缩空气管的设置,将空压机产生的高温压缩空气输出进行冷却处理后,再排至船舶底部进行空气润滑。通过冷却舱的设置,利用流动的海水对压缩空气管进行热交换,使压缩空气管内的高温压缩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在航行过程中可以不间断的进行冷却。本申请在对船底进行空气润滑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润滑气体在排出时的温度,避免高温气体对船底油漆涂层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船舶空气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船舶空气润滑系统中,A

A剖面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船舶空气润滑系统中,B

B剖面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船舶空气润滑系统中,C

C剖面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船舶空气润滑系统的横剖面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8]1、冷却舱;2、压缩空气管;3、内底板;4、船体外板;5、进水口;6、出水口;7、加强空舱;8、艏部横舱壁;9、艉部横舱壁;10、保护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3]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参见图1至图5,首先提供一种船舶空气润滑系统,包括冷却舱1、空压机以及多根压缩空气管2。图1中,a方向为海水流动方向,b方向为润滑气体的流动方向。
[0034]冷却舱1设于船舶的内底板3与船体外板4之间,冷却舱1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分别设于冷却舱1沿船舶航行方向的前后两端,进水口5用于通入海水,出水口6用于排出在冷却舱1内热交换后的海水。空压机设于船舶艏部,用于制造绵密气泡,绵密气泡作为润滑气体。压缩空气管2与空压机的出口连通,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压缩空气管2,压缩空气管2用于输送空压机产生的绵密气泡至船底。相邻两个压缩空气管2之间间隔预定距离,每根压缩空气管2穿过冷却舱1与海水热交换后伸出冷却舱1,压缩空气管2的出口将冷却后的绵密气泡喷至船底。
[003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加强空舱7,加强空舱7设于冷却舱1顶部,加强空舱7的顶部为船舶内底板3,考虑冷却舱1内接触的海水存在较大的温差,舱壁容易发生形变,因此在顶部设置加强空舱7,以增加船底的结构强度。并且通过加强空舱7将冷却舱1与船舶底部的其他舱室隔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空气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舱,设于船舶底部,所述冷却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于所述冷却舱沿船舶航行方向的两端,所述进水口用于通入海水,所述出水口用于排出在所述冷却舱内热交换后的海水;空压机,设于船舶艏部,用于制造并排出润滑气体;压缩空气管,与所述空压机的出口连通,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压缩空气管,相邻两个所述压缩空气管之间间隔预定距离,每根所述压缩空气管穿过所述冷却舱与海水热交换后伸出所述冷却舱,所述压缩空气管的出口将所述空压机产生的气泡喷至船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空气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空舱,所述加强空舱设于所述冷却舱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空气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舱和所述加强空舱的首尾两端分别为艏部横舱壁、艉部横舱壁,所述艏部横舱壁和所述艉部横舱壁均采用高强度钢材质,所述艏部横舱壁和所述艉部横舱壁的板厚为10

2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空气润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卫东王璐玭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