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驱热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41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驱热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包括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所述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上穿设有第一驱热组件和第二驱热组件,所述第一驱热组件形成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阴极室的散热驱热结构,所述第二驱热组件形成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阳极室的散热驱热结构,在阴极和阳极室内部升温时,回型驱热管底部的冷凝液就会汽化,此时就会大量吸热,实现阴极和阳极室内部的驱热和散热,通过散热翅片和散热扇及V型驱热管和冷却水通水管的配合,将汽化的冷凝液液化,然后液化的冷凝液重回回型驱热管底部,从而实现驱热和散热的循环。从而实现驱热和散热的循环。从而实现驱热和散热的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驱热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二氧化碳电解
,具体涉及一种高驱热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

技术介绍

[0002]大力研发二氧化碳资源转化新技术,可以推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皮革等领域。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在水溶液中用电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催化还原为甲酸的方法,其反应原理为水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离子和氧气,氢离子经传质过程迁移到阴极,在阴极上参与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生成甲酸和副反应产物,在二氧化碳电解制甲酸过程中,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是重要的电解设备,在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内部反应时,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内部阳极和阴极的电解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因此这就要求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具备较好的反应驱热功能,但是现有的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都缺少比较高效的驱热结构,如果电解池内部反应剧烈时,电解池驱热效率低,就会导致电解池内部聚热,同时导致电解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驱热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具有保证电解池高效使用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驱热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包括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所述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上穿设有第一驱热组件和第二驱热组件,所述第一驱热组件形成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阴极室的散热驱热结构,所述第二驱热组件形成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阳极室的散热驱热结构;
[0006]所述第一驱热组件包括驱热框架,所述驱热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回型驱热管和支撑顶架,所述支撑顶架顶部设置有散热扇,所述回型驱热管一侧顶部设置有V型驱热管和散热翅片,所述支撑顶架侧面设置有冷却水通水管,所述冷却水通水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水端管和第二通水端管,且冷却水通水管内部设置有多个隔离内腔板,所述隔离内腔板和冷却水通水管内部之间形成通水狭缝。
[0007]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包括第一电解池外框台和第二电解池外框台,所述第一电解池外框台上设置有进气端管和组装架杆,所述组装架杆端部设置有安装螺帽,所述第一电解池外框台和第二电解池外框台之间串设有阴极电解板、隔离框架和阳极电解板,所述阳极电解板和阴极电解板一端均设置有电机连接端头,所述隔离框架内部设置有离子交换膜,且隔离框架两端均设置有框架通道。
[0008]优选的,所述回型驱热管和V型驱热管形成完整的驱热管结构,且回型驱热管和V型驱热管内部均设置为负压的中空结构,所述回型驱热管内部底端设置有冷凝液。
[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隔离内腔板在冷却水通水管内间隔分布,所述冷却水通水管内部被多个隔离内腔板分隔成冷却间隔腔。
[0010]优选的,所述V型驱热管探入冷却水通水管内部的冷却间隔腔内,所述冷却水通水管的两端通过第一通水端管和第二通水端管与外部的冷却水循环装置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冷却水通水管内部的通水狭缝均设置在顶部,通过所述隔离内腔板和通水狭缝的配合,所述冷却水通水管内形成由下到上的蛇型冷却水流通通道。
[0012]优选的,所述散热扇形成对散热翅片的吹风散热结构,所述回型驱热管底部管体外部喷涂有绝缘漆。
[0013]优选的,所述阴极电解板分布在第一电解池外框台和隔离框架之间,所述阳极电解板分布在第二电解池外框台和隔离框架之间,所述第一电解池外框台和隔离框架之间形成阴极室,所述第二电解池外框台和隔离框架之间形成阳极室,所述阴极电解板在阴极室形成阴极电解片结构,所述阳极电解板在阳极室形成阳极电解片结构,所述阴极电解板和阳极电解板分别通过电机连接端头与外部电源连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阴极电解板分布在第一电解池外框台和隔离框架之间,阳极电解板分布在第二电解池外框台和隔离框架之间,第一电解池外框台和隔离框架之间形成阴极室,第二电解池外框台和隔离框架之间形成阳极室,阴极电解板和阳极电解板分别通过电机连接端头与外部电源连通,实际使用时,阴极电解板和阳极电解板处均为放热过程,此时第一驱热组件形成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阴极室的散热驱热结构,第二驱热组件形成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阳极室的散热驱热结构,第一驱热组件的结构与第二驱热组件的结构一致,本专利技术第一驱热组件的驱热散热原理如下,回型驱热管和V型驱热管形成完整的驱热管结构,且回型驱热管和V型驱热管内部均设置为负压的中空结构,回型驱热管内部底端设置有冷凝液,冷凝液为现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同时回型驱热管和V型驱热管内部设置为负压的结构,负压的结构可以使得冷凝液的沸点低于其正常沸点,方便冷凝液的快速蒸发,这个原理是这样的,在阴极和阳极室内部升温时,回型驱热管底部的冷凝液就会汽化,此时就会大量吸热,实现阴极和阳极室内部的驱热和散热,回型驱热管一侧顶部设置有V型驱热管和散热翅片,支撑顶架顶部设置有散热扇,散热扇形成对散热翅片的吹风散热结构,V型驱热管探入冷却水通水管内部的冷却间隔腔内,冷却水通水管的两端通过第一通水端管和第二通水端管与外部的冷却水循环装置连通,通过此种方式,将汽化的冷凝液降温冷凝,将汽化的冷凝液液化,然后液化的冷凝液重回回型驱热管底部,从而实现驱热和散热的循环,同时多个隔离内腔板在冷却水通水管内间隔分布,冷却水通水管内部被多个隔离内腔板分隔成冷却间隔腔,V型驱热管探入冷却水通水管内部的冷却间隔腔内,冷却水通水管内部的通水狭缝均设置在顶部,通过隔离内腔板和通水狭缝的配合,冷却水通水管内形成由下到上的蛇型冷却水流通通道,通过此种方式,保证冷却水对V型驱热管的有效冷却,加速驱热管内汽化冷凝液的快速液化,从而保证第一驱热组件和第二驱热组件在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内的驱热散热使用效果,保证电解池的实际电解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的爆炸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驱热组件的立体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驱热组件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驱热组件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驱热组件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0022]图中:100、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101、第一电解池外框台;102、进气端管;103、阴极电解板;104、组装架杆;105、隔离框架;106、框架通道;107、阳极电解板;108、第二电解池外框台;109、离子交换膜;110、电机连接端头;111、安装螺帽;200、第一驱热组件;201、驱热框架;202、回型驱热管;203、支撑顶架;204、冷却水通水管;205、散热扇;206、散热翅片;207、第一通水端管;208、第二通水端管;209、隔离内腔板;210、V型驱热管;211、通水狭缝;300、第二驱热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驱热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包括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100)上穿设有第一驱热组件(200)和第二驱热组件(300),所述第一驱热组件(200)形成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100)阴极室的散热驱热结构,所述第二驱热组件(300)形成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100)阳极室的散热驱热结构;所述第一驱热组件(200)包括驱热框架(201),所述驱热框架(201)上设置有多个回型驱热管(202)和支撑顶架(203),所述支撑顶架(203)顶部设置有散热扇(205),所述回型驱热管(202)一侧顶部设置有V型驱热管(210)和散热翅片(206),所述支撑顶架(203)侧面设置有冷却水通水管(204),所述冷却水通水管(204)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水端管(207)和第二通水端管(208),且冷却水通水管(204)内部设置有多个隔离内腔板(209),所述隔离内腔板(209)和冷却水通水管(204)内部之间形成通水狭缝(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驱热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组件(100)包括第一电解池外框台(101)和第二电解池外框台(108),所述第一电解池外框台(101)上设置有进气端管(102)和组装架杆(104),所述组装架杆(104)端部设置有安装螺帽(111),所述第一电解池外框台(101)和第二电解池外框台(108)之间串设有阴极电解板(103)、隔离框架(105)和阳极电解板(107),所述阳极电解板(107)和阴极电解板(103)一端均设置有电机连接端头(110),所述隔离框架(105)内部设置有离子交换膜(109),且隔离框架(105)两端均设置有框架通道(1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驱热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型驱热管(202)和V型驱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姗赵跃马凤翔刘伟宋玉梅黄杰朱峰董王朝刘子恩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