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098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把分别表示2↑[N]种灰度级的N比特信号转换成表示2↑[M]种灰度级的M比特信号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的每个N比特信号分成高位的N比特和低位N-M比特的装置,2↑[N-M]个分别存贮着修正值的表,选择出一个上述的表的装置,检测表中的第1组校正值与第2组校正值互不相同的装置,生成上述的选中表的校正表的装置,形成第1组P×Q个M比特信号以及形成第2组P×Q个M比特信号的装置,以及将上述的第1及第2组M比特信号供给具有2↑[M]个灰度级的显示装置的装置。(*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变换显示装置的灰度等级的系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把表示2N个灰色等级的N比特信号(N为2以上的整数)变换或表示2M个灰色等级(M为满足N>M≥1的整数)的M比特信号的显示系统。在先有技术中,曾经要求把二种显示装置如CRT(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及LCO(液晶显示)装置与一台个人计算机相联接。这种连接构成示于图2中,图中,个人计算机20的输出分别通过D/A变换器22及LCD控制装置23与CRT显示装置21及LCD显示装置25相连接。由这二种显示装置由显示的灰度等级是互不相同的。举个例子来说,CRT显示装置21能显示64种灰度,而LCD显示装置只能显示16种灰度。个人计算机20对于显示装置的每个象素向输出线供给6比特信号。这个6比特信号表示CRT显示装置25的64种灰度等级。这样,就要求在每个象素只显示16种灰度级的LCD显示装置上显示出64种灰度级。为此,LCD控制装置23将对应于每个6比特信号生成4种比特信号。4比特信号表示LCD装置25中的一个象素的16种灰度级。LCD装置25中每4个象素用来显示上述的4个4比特信号,其结果是,如果个人计算机20提供的一个信号的尺寸为320×200象素(点),那么,CRT显示装置21上有320×200点,而LCD装置25上则有640×400点。上述的控制装置在与第5,059,962号美国专利对应的日本专利申请63-236291中得到了披露。附图说明图1中标有参考数字1、2、3、4、5、6、7、8、9、10、12、21及25的方框表示日本专利申请63-236291中的控制装置。由于本专利技术中也采用了日本专利申请63-236291中的算法,因此,对于怎样从对应于CRT显示装置21中的一个象素的1个6比特信号产生出用于LCD显示装置25的4个4比特信号,我们将在后面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使用把图象显示在LCD装置25上的算法时产生的问题。假定CRT显示装置21的Dx点数为320点,Dy点数为200点。由于CRT显示装置21中显示的每一个象素在LCD装置中要用4个象素来表示,因此,要求LCD装置25在x方向上有640个点,在y方向上有400个点,如图3中所示的那样。CRT显示装置21所显示的图象的宽高比固定为A∶B。决定着水平扫描线之间的间距的CRT显示装置21的电子束垂直扫描速度被控制成这样,即在二条水平扫描线上重复显示相同的水平方向上的图象点。也就是说,在CRT显示装置21的尺寸B内将显示200×2即400根水平扫描线。这种控制通过调整CRT偏转电路的电容、线圈及电路来进行。与CRT显示装置形成对照的是,LCD装置的象素间的间距在其被制造时决定。在大多数场合下,LCD装置25显示的图象的宽高比C∶D与CRT显示装置21的图象显示区域的宽高比A∶B不同。这样,与CRT显示装置21上显示的图象相比,LCD装置中显示的图象在垂直方向被压缩或者扩展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尝试了使用如图3中所示的那种水平方向上有640个点、垂直方向上有480个点的LCD装置,以期用与CRT显示装置相同的宽高比(A∶B=E∶F)在显示图象。640×480点的LCD装置中的间距与640×400点的间距相等。为了实现A∶B=E∶F,每隔5个水平图象行便插入亦即加入一个水平图象行,然后将与紧邻的前一行图象相同的图象重复地显示在加入的行上。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也发现了由加入图象行而产生的问题。在说明这个新问题之前,先说明一下日本专利申请63-236291中的算法。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这个问题是由于使用了这种算法以及加入了图象行这二者共同产生的。参照图1,如上所述,方框1,2,3,4,5,6,7,8,9,10,12和21为日本专利申请63-236291中的方框。该专利申请中的算法的目的是响应于CRT显示装置21中的一个象素(如象素(0,0))的一个6比特信号为LCD装置25中的一个区域14A中的4个象素产生出用于显示出4个图象点的4个4比特信号。控制装置12产生显示装置21的象点(如0,0)的灰度信号如101010(10制中的42),并将此二进制值存入寄有器1中。接下来,控制装置12通过连线2将这个二进制值101010的高4位(即M位)移至低4位。这里,通常把寄存器4的高2位置为“00”。增加这二个高位“00”的理由以后再讲述。此外,控制装置12将连线3上的灰度信号101010中的高频(dither)表的表5,6,7,8中选择一个表。表的数量为2N-M个,本实施例中准备了4张表。这里,N为2以上的整数。如用x和y表示低2位,则由于x=1及y=0,表7将被选中。各表中存贮了4个亦即P×Q个(P、Q满足P×Q≥2N-M)校正值,每组校正值分别与下面将要讲述的显示装置25的每个区域14A,14B,14C中4个点相对应。校正值用10进制值来表示,0对应于二进制的00000,1对应于二进制的00001,这些二进制值将被存贮在表中。校正值可以为+15~-15范围内的任意值,但是为真实起见,最好取+3~-3这一范围,校正值通过5比特可以表示为+15~-15,负值用2的补码来表示。来自表7的5比特输出被进行符号扩展,再被加上一个最高位。比方说,表中的校正值为正1时,00001将被存贮在表中,再通过符号扩展再加上一个“0”,其结果使得送位加法器9中的输入为000001。表中的校正值为-1时,存入表中的将是11111。通过符号扩展再加上一个“1”,其结果是使6比特的“111111”供给加法器9。这样,由于加法器的一个输入为6个比特,因此,在寄存器4中要象前面所述的那样加上二个“0”。为了给LCD装置25的区域14A的点(0,0)产生灰度信号,控制装置12把在表7的左上角的校正值00000中加入比特“0”后形成的000000送入加法器9中。接下来,控制装置12使加法器9工作,对二个输入进行加法运算。表示表7的左上角的校正值0的“000000”与2+M比特的“001010”进行加法运算,生成的合计值为001010。控制装置12将这一合计值001010送往判断装置10。当合计值大于15(二进制值为001111)时,判断装置10将在输出线上形成15(二进制值为001111);当合计值小于0(二进制值为000000)即为负时,判断装置10将在输出线上生成0(二进制值为000000);而15≥合计值≥0时,则把合计值的低四位送至输出线。为了进行上面的判断,对合计值的高二位进行判断。亦即,如合计值的最高位为1,则表示合计值为负如合计值的高2位为01,则表示合计值比15大;而如果合计值的高2位为00,则表示15≥合计值≥0。由于左上角的校正值的合计值为01010,表示这个值的4个比特位1010被作为显示装置11的区域14的点(0,0)的灰度信号送入LCD装置25中,这样,灰度为10(即二进制值1010)的点(0,0)被显示了出来。对于CRT显示装置21的象点行0上的第二个象点(1,0),控制装置12对此进行同样的灰度级变换,生成LCD装置25的区域14B的象点(2,0)及(3,0)的灰色信号,并将这些象点显示出来。同样,也对CRT显示装置21的象点行0上的第3个象点(2,0)及后续象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把分别表示2↑[N]种灰度级的N比特信号转换成表示2↑[M]种灰度级的M比特信号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的每个N比特信号分成处于高位的N比特和处于低位的N-M比特的装置,.2↑[N-M]个分别存贮着满足P×Q≥2↑[N-M]的P×Q个修正值的表,.使用上述的N-M比较选择出一个上述的表的装置,.用于检测上述的选中表中的第1组校正值与第2组校正值互不相同的装置。.把上述的第1组校正值与第2组校正值进行交换而生成上述的选中表的校正表的装置,.把一个N比特信号中的M位与上述的选中表中的校正值分别相加而形成第1组P×Q个M比特信号、再把下一个M比特信号的M位与上述的校正表中的校正值分别相加从而形成第2组P×Q个M比特信号的装置,以及.将上述的第1及第2组M比特信号供给具有2↑[M]个灰度级的显示装置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朝田茂树早田真幸安田浩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