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翻式车门把手、车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419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翻式车门把手、车门和车辆,具体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翻式车门把手包括把手底座、手柄、直线驱动装置及连杆机构,所述把手底座上设有手柄安装槽,所述手柄安装在所述手柄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把手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把手底座上,所述连杆机构转动安装在所述把手底座上,所述连杆机构的驱动输入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铰接,动作输出端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启动时,驱动所述连杆机构带动封堵在所述手柄安装槽上的所述手柄向所述把手底座内侧转动,以将所述手柄安装槽露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门把手在开启时向车门内部翻转,解决了手柄向车外弹出易磕碰损伤的问题。解决了手柄向车外弹出易磕碰损伤的问题。解决了手柄向车外弹出易磕碰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翻式车门把手、车门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内翻式车门把手、车门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隐藏式外把手在开启后,手柄操作部分均凸出车门外板(图1),当手柄操作部分凸出车门外板后,乘员拉动操作部分,打开车门。此类隐藏把手因手柄操作部分凸出车门外板,手柄部分容易磕碰损伤,维修成本高。且外把手总成整体Y向尺寸大(约65mm),布置空间需求大,布置困难。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内翻式的把手,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翻式车门把手、车门和车辆,以改善因手柄操作部分凸出车门外板,导致手柄部分磕碰损伤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翻式车门把手,所述车门把手包括把手底座、手柄、直线驱动装置及连杆机构,所述把手底座上设有手柄安装槽,所述手柄安装在所述手柄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把手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把手底座上,所述连杆机构转动安装在所述把手底座上,所述连杆机构的驱动输入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铰接,所述连杆机构的动作输出端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启动时,驱动所述连杆机构带动封堵在所述手柄安装槽上的所述手柄向所述把手底座内侧转动,以将所述手柄安装槽露出。
[0005]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执行器和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电动执行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动执行器带动所述推杆做直线往复运动。
[0006]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把手底座上设有第一容纳腔和滑道,所述电动执行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滑道设置在所述电动执行器的输出端的一侧,所述推杆沿着所述滑道做直线往复运动。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形成V型转臂,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交汇处转动安装在所述把手底座上,所述第一连杆背离所述交汇处的一端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背离所述交汇处的一端与所述推杆铰接。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交汇处设有向所述把手底座侧突出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围,所述把手底座上对应设有第三轴套,所述第三轴套插入所述第二轴套内并通过第一转轴固定。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把手底座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轴套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把手底座上。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手柄连接的位置设有卡槽,所述手柄上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第一连接座,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一连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
卡槽配合实现滑动连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把手底座对应所述手柄安装槽的下方设有手柄安装座,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手柄安装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两个扭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内翻式车门把手还包括解锁开关,所述解锁开关设置在所述手柄安装槽的上方,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手柄与所述手柄安装槽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沿着所述手柄安装槽的外沿周向设置。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内翻式车门把手还包括手柄后盖,所述手柄后盖安装在所述把手底座上。
[0016]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门,所述车门包括车门外板及本专利技术的内翻式车门把手,所述内翻式车门把手安装在所述车门外板上。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或者本专利技术的内翻式车门把手。
[0018]本专利技术的内翻式车门把手,利用连杆机构将直线驱动装置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进而带动手柄向车门内部翻转实现手柄的内翻式收缩,解决了手柄向车外弹出易磕碰损伤的问题,同时压缩了把手整体的Y向布置空间,优化车门把手的结构,降低成本。
[0019]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杆机构采用类V型的转臂结构,既能实现与把手底座转动连接,又能与手柄、直线驱动装置铰接,直线驱动装置的推杆的直线运动驱使转臂绕着转轴转动,由于转臂与手柄连接,转臂转动带动手柄向手柄安装槽的内部转动,以此实现直线驱动装置力的传动;连杆机构及手柄与把手底座的连接处均设置扭簧,可使连杆机构和手柄始终保持有回弹力,具有回复初始位置的趋势。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翻式车门把手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翻式车门把手于一实施例中手柄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翻式车门把手于一实施例中把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区域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翻式车门把手于一实施例中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内翻式车门把手于一实施例中手柄与连杆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内翻式车门把手于一实施例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内翻式车门把手关闭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内翻式车门把手开启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专利技术内翻式车门把手由闭合到开启过程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专利技术内翻式车门把手开启、解锁的原理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专利技术内翻式车门把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为本专利技术车门在内翻式车门把手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4为本专利技术车门在内翻式车门把手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元件标号说明
[0036]100、把手底座;110、手柄安装槽;120、第一容纳腔;130、滑道;140、第二容纳腔;141、定位凸起;150、第三轴套;151、轴套固定座;152、第二安装槽;160、手柄安装座;170、第二转轴;180、第二扭簧;181、扭力输出部;182、连接部;190、解锁开关;200、手柄;210、第一连接座;211、座体;212、横梁;220、第二连接座;230、密封结构;240、手柄开启按钮;300、连杆机构;310、第一连杆;311、凸起;312、卡槽;320、第二连杆;330、第一轴套;331、第一安装槽;340、第二轴套;350、第一转轴;360、第一扭簧;400、直线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翻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底座,其上设有手柄安装槽;手柄,安装在所述手柄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把手底座转动连接;直线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把手底座上;连杆机构,转动安装在所述把手底座上,所述连杆机构的驱动输入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所述连杆机构的动作输出端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启动时,驱动所述连杆机构带动封堵在所述手柄安装槽上的所述手柄向所述把手底座内侧转动,以将所述手柄安装槽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翻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执行器和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电动执行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动执行器带动所述推杆做直线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翻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底座上设有第一容纳腔和滑道,所述电动执行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滑道设置在所述电动执行器的输出端的一侧,所述推杆沿着所述滑道做直线往复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翻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形成V型转臂,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交汇处转动安装在所述把手底座上,所述第一连杆背离所述交汇处的一端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背离所述交汇处的一端与所述推杆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翻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交汇处设有向所述把手底座侧突出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围,所述把手底座上对应设有第三轴套,所述第三轴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心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