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904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换梁上起柱连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包括工字型钢骨梁,工字型钢骨梁的上方设有梁上柱,将两个内置横钢筋穿过中间的两个钢筋通孔内,将若干个外置横钢筋分别穿过上方的两个钢筋通孔和下方的两个钢筋通孔,将若干个内置竖钢筋放置在竖槽内并分别固定在两个内置横钢筋上,将若干个内筋箍均匀固定在若干个内置竖钢筋上,将梁上柱放置在若干个内置竖钢筋之间,将若干个加强型钢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型钢箱和工字型钢骨梁上,将混凝土浇筑进上部混凝土通腔和下部混凝土通腔内,即完成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与纯装配式的连接节点强度更高,更适用于大跨度转换梁,且装配简单,省时省力。时省力。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转换梁上起柱连接
,尤其是一种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层建筑结构的底部,当上部楼层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时,应设置结构转换层,在结构转换层中需布置转换结构构件,转换结构构件就是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形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称为转换层,转换层承托着上部建筑巨大的竖向荷载,又处于内力状态与边界条件都很复杂的高层建筑的底部,因此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转换层内的水平转换结构包括转换梁,而梁上柱(一般为非转换层的框架柱)是指支撑在楼层梁上的柱,柱只能从转换层的梁上生根。
[0003]申请号为CN202020699979.7公开的一种型钢转换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结构的转换梁为纯钢结构,不需要支模浇筑混凝土,也不需要在型钢梁的翼缘开洞,提高了整个工期的施工效率,切尔该连接节点结构通过栓钉与方钢管连接件进行有效连接,使得连接强度和刚度能够得到保障;
[0004]虽然该连接节点结构通过栓钉与方钢管连接件进行有效连接,使得连接强度和刚度能够得到保障,但由于现有的梁上柱的连接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式连接节点的现场作业量大,装配式的连接节点的强度普遍低于混凝土浇筑式连接节点,而对于大跨度转换梁上的连接节点,强度的要求则更高,且预制装配式的连接节点,在进行装配时一般操作比较复杂,而上述对比文件公开的连接节点结构仅仅通过栓钉与方钢管连接件进行有效连接,这种结构的连接强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显得不足,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缺陷。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提供一种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包括工字型钢骨梁,所述工字型钢骨梁的上方设有梁上柱,所述工字型钢骨梁和所述梁上柱的相交处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型钢箱,所述型钢箱的顶端开设有竖槽,所述型钢箱的左右侧壁下端开设有工字型通孔,所述工字型钢骨梁穿过所述工字型通孔,所述工字型钢骨梁的顶端将所述竖槽分为上部混凝土通腔和前后两个下部混凝土通腔,所述梁上柱位于所述竖槽内,所述梁上柱的底端与所述工字型钢骨梁的顶端贴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部混凝土通腔内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梁上柱平行的内置竖钢筋,所述内置竖钢筋的底端与所述型钢箱的底端内侧壁贴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若干个所述内置竖钢筋的外部通过钢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内筋箍,若干个所述内筋箍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型钢箱的下端开设有若干个钢筋通孔,中间两个所述钢筋通孔内设有内置横钢筋,上方两个所述钢筋通孔和下方两个所述钢筋通孔内均设有外置横钢筋。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内置横钢筋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部混凝土通腔内。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内置横钢筋分别通过钢丝与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内置竖钢筋之间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外置横钢筋的外部通过钢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外筋箍。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外筋箍在所述型钢箱的两侧均匀分布。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型钢箱的左右外侧壁上均设有两个加强型钢,若干个所述加强型钢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型钢箱的外侧壁上。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加强型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工字型钢骨梁的侧壁上,若干个所述加强型钢均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有的型钢箱、竖槽和工字型通孔等,即在建转换层时需先将梁上起柱的位置预留好,使型钢箱上工字型通孔穿过工字型钢骨梁,型钢箱的位置即是建设梁上起柱的位置;将两个内置横钢筋穿过中间的两个钢筋通孔内,将若干个外置横钢筋分别穿过上方的两个钢筋通孔和下方的两个钢筋通孔,将若干个内置竖钢筋放置在竖槽内并分别固定在两个内置横钢筋上,将若干个内筋箍均匀固定在若干个内置竖钢筋上,将梁上柱放置在若干个内置竖钢筋之间,将若干个加强型钢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型钢箱和工字型钢骨梁上,将混凝土浇筑进上部混凝土通腔和下部混凝土通腔内,即完成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与纯装配式的连接节点强度更高,更适用于大跨度转换梁,且装配简单,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图3的剖视图。
[0022]图中各个标记的意义为:
[0023]1、工字型钢骨梁;
[0024]2、梁上柱;
[0025]3、连接结构;31、型钢箱;311、竖槽;3111、上部混凝土通腔;3112、下部混凝土通腔;312、工字型通孔;313、钢筋通孔;32、内筋箍;33、内置竖钢筋;34、内置横钢筋;
[0026]4、外筋箍;
[0027]5、外置横钢筋;
[0028]6、加强型钢;
[0029]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参照图1

4,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包括工字型钢骨梁1,工字型钢骨梁1的上方设有梁上柱2,工字型钢骨梁1和梁上柱2的相交处设有连接结构3,连接结构3包括型钢箱31,型钢箱31的顶端开设有竖槽311,型钢箱31的左右侧壁下端开设有工字型通孔312,工字型钢骨梁1穿过工字型通孔312,工字型钢骨梁1的顶端将竖槽311分为上部混凝土通腔3111和前后两个下部混凝土通腔3112,梁上柱2位于竖槽311内,梁上柱2的底端与工字型钢骨梁1的顶端贴合,该技术方案保证连接结构3强度的同时使装配过程更简单。
[0032]上部混凝土通腔3111内设有若干个与梁上柱2平行的内置竖钢筋33,内置竖钢筋33的底端与型钢箱31的底端内侧壁贴合,若干个内置竖钢筋33的外部通过钢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内筋箍32,若干个内筋箍32在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包括工字型钢骨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钢骨梁(1)的上方设有梁上柱(2),所述工字型钢骨梁(1)和所述梁上柱(2)的相交处设有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型钢箱(31),所述型钢箱(31)的顶端开设有竖槽(311),所述型钢箱(31)的左右侧壁下端开设有工字型通孔(312),所述工字型钢骨梁(1)穿过所述工字型通孔(312),所述工字型钢骨梁(1)的顶端将所述竖槽(311)分为上部混凝土通腔(3111)和前后两个下部混凝土通腔(3112),所述梁上柱(2)位于所述竖槽(311)内,所述梁上柱(2)的底端与所述工字型钢骨梁(1)的顶端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混凝土通腔(3111)内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梁上柱(2)平行的内置竖钢筋(33),所述内置竖钢筋(33)的底端与所述型钢箱(31)的底端内侧壁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所述内置竖钢筋(33)的外部通过钢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内筋箍(32),若干个所述内筋箍(32)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转换梁上起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箱(31)的下端开设有若干个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国浩石檀林郭世卿王果翟厚智余振华沈康赵勇朱灿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寰宇建筑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