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釜式热塑性塑料超临界流体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942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量化釜式热塑性塑料超临界流体循环系统,包括超临界流体循环结构、密封冷却装置和支撑架,通过设置了超临界流体循环结构和密封冷却装置,超临界流体对冷却腔室内的热塑性塑料进行冷却降温后,经过滤器过滤以及换热器后通过输送泵将暂存罐内的超临界流体输送至流体源储罐进行使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超临界流体的循环使用,通过冷却腔室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进料通道组件和出料通道组件,在进料通道组件和出料通道组件前端分别连接有进料输送带组件和出料输送带组件,使需要进行冷却热塑性塑料放置在进料输送带上,自动进入至冷却腔室内进行冷却、自动进行出料以及输送,增加设备的自动化效果,进而减少使用者的手动操作。减少使用者的手动操作。减少使用者的手动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釜式热塑性塑料超临界流体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塑性塑料冷却技术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轻量化釜式热塑性塑料超临界流体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塑性塑料是一类在一定温度下具有可塑性,冷却后固化且能重复这种过程的塑料,分子结构特点为线型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情况下不具有活性基团,受热不发生线型分子间交联,废旧品回收后可重新加工为新的产品,主要品种有聚烯烃(乙烯基类、烯烃类、苯乙烯类、丙烯酸酯类、含氟烯类等)、纤维素类、聚醚聚酯类及芳杂环聚合物类等,为对釜式器具的轻量化,通过采用热塑性塑料模压热塑制成轻量化釜式器具,热塑性塑料在模压热塑后,需要进行冷却定型,而超临界流体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有与液体接近的密度,又有与气体接近的黏度及高的扩散系数,因此具有良好的流动、传输性能,具备了液态冷却剂大的冷却能力,同时具有气体一样的冷却均匀性,是对冷却均匀性有高要求的精密零件理想的冷却剂。
[0003]现有的超临界流体循环冷却设备多体现在超临界流体的循环以及冷却工件的输送方面,例如专利号为CN202010690285.1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超临界流体循环冷却方法及其装置》,环形密闭腔体的结构设计,超临界流体无需外排,实现了超临界流体在密闭腔体内的循环利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超临界流体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在环形密闭腔体内设置输送带,多个工件在输送带流转的过程中依次完成超临界流体的冷却处理,冷却处理效果好,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环形密闭腔体内设置引风机和换热器,超临界流体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形成超临界流体循环,通过引风机可以实现超临界流体流速的调节;通过换热器将工件传给超临界流体的热量传输出来,维持超临界流体的温度稳定,在密闭腔体内设置相应的温度、压力和流速传感器,通过PID控制系统实时测量和控制超临界流体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参数,控制冷却速率按照理想冷却曲线进行,实现可控冷却的目的。
[0004]虽然上述的超临界流体循环冷却技术在超临界流体的循环以及冷却工件的输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仍有存在一定弊端:
[0005]1:将超临界流体位于环形密封腔体内部进行循环,工件的温度与超临界流体进行换热,对工件进行快速降温的同时,导致超临界流体的温度上升快,且通过换热器对超临界流体进行换热降温,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及工件对超临界流体的升温,不利于超临界流体在密封腔体内的循坏使用,容易增加密封腔体内的温度,进而降低工件的冷却效率以及冷却效果,未能实现对超临界流体的循环使用。
[0006]2:采用环形输送带对物料进行输送,且环形输送带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料转移室和出料转移室对物料的进料和出料进行控制,在进料转移室和出料转移室内部两侧分别设置了两个快开门进行开合控制,但工件进入至两个快开门之间时,不便于自动进入转移至环形输送带上,且需要人工手动对冷却的工件进行进料出料控制,增加人工的手动操作效果,降低设备的自动化效果;
[0007]3:通过快开门对进料转移室和出料转移室内部两侧进行开合控制,由于进料转移室和出料转移室与密闭腔体之间需要进行密封,避免密闭腔体内部的超临界流体泄漏,采用无法保证密闭腔室内的密封效果,导致超临界流体容易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轻量化釜式热塑性塑料超临界流体循环系统。
[0009]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轻量化釜式热塑性塑料超临界流体循环系统,该装置包括超临界流体循环结构和密封冷却装置,所述密封冷却装置左右两端分别与超临界流体循环结构相连接,所述密封冷却装置底端固定有支撑架,所述超临界流体循环结构包括流体源储罐、第一单向阀、增压泵、第一截止阀、第二单向阀、输送泵、第二截止阀、暂存罐、第三单向阀、换热器、过滤器和第三截止阀,所述流体源储罐顶端右侧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右端与增压泵相连接,所述增压泵右端通过导管与第一截止阀相连接,所述流体源储罐顶端后侧连接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后端通过导管与输送泵一端相连接,且输送泵另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二截止阀相连接,所述第二截止阀右端与暂存罐相连接,所述暂存罐顶端前侧与第三单向阀相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前端通过导管与换热器顶端后侧相连接,且换热器顶端前侧通过导管与过滤器相连接,所述过滤器左端与第三截止阀相连接,所述第一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分别连接于密封冷却装置左右两端。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冷却装置包括密封冷却输送室、进料输送带组件、出料输送带组件、固定支板、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一推板,所述密封冷却输送室前端左侧与进料输送带组件后侧右端相连接,所述密封冷却输送室前端右侧与出料输送带组件后侧左端相连接,所述进料输送带组件前端壁右端固定有固定支板,所述固定支板前端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后端的活动杆与第一推板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冷却输送室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相连接,所述密封冷却输送室、进料输送带组件和出料输送带组件底端均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密封冷却输送室包括冷却腔室、进气管、出气管、第一电机、第一输送带、进料通道组件、出料通道组件、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二推板,所述冷却腔室左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冷却腔室右端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冷却腔室后端左侧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冷却腔室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电机前端的输出轴与第一输出带内部左侧的转动辊相连接,所述冷却腔室前端左右两侧分别与进料通道组件和出料通道组件相连接,所述冷却腔室后端壁右侧固定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前端的活动杆伸入至冷却腔室内与第二推板固定连接,所述进料通道组件前端与进料输带组件相连接,且出料通道组件前端与出料输送带组件相连接,所述冷却腔室底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左端与第一截止阀相连接,所述出气管右端与第三截止阀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进料通道组件和出料通道组件结构一致,所述进料通道组件包括输料通道壳、底壳、第二电机、第二输送带、后开合密封门和前开合密封门,所述输料通道壳底端固定有底壳,所述底壳左端后侧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底壳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二输送带,且第二电机右端的输出轴与第二输送带内部后侧的转动辊相连接,所述输料通道壳后端安装有后开合密封门,所述输料通道壳前端安装有前开合密封门,所述输料通道壳后端与冷
却腔室固定连接,且冷却腔室与输料通道壳连接处相贯通,所述进料通道组件和出料通道组件的输料通道壳前端分别与进料输送带组件和出料输送带组件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后开合密封门和前开合密封门结构一致,且后开合密封门和前开合密封门呈对称设置,所述后开合密封门包括活动门板、固定转轴、固定块、第一密封圈、凸出板、第二密封圈、支板、第三电动推杆和连接转轴,所述活动门板内部顶端沿固定转轴转动,且固定转轴左右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门板前后边沿处粘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动门板前端中部固定有凸出板,所述凸出板前端面边沿处粘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凸出板前端左上角部位固定有支板,所述第三电动推杆后侧顶部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釜式热塑性塑料超临界流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临界流体循环结构(1)和密封冷却装置(2),所述密封冷却装置(2)左右两端分别与超临界流体循环结构(1)相连接,所述密封冷却装置(2)底端固定有支撑架(3),所述超临界流体循环结构(1)包括流体源储罐(11)、第一单向阀(12)、增压泵(13)、第一截止阀(14)、第二单向阀(15)、输送泵(16)、第二截止阀(17)、暂存罐(18)、第三单向阀(19)、换热器(110)、过滤器(111)和第三截止阀(112),所述流体源储罐(11)顶端右侧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2),所述第一单向阀(12)右端与增压泵(13)相连接,所述增压泵(13)右端通过导管与第一截止阀(14)相连接,所述流体源储罐(11)顶端后侧连接有第二单向阀(15),所述第二单向阀(15)后端通过导管与输送泵(16)一端相连接,且输送泵(16)另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二截止阀(17)相连接,所述第二截止阀(17)右端与暂存罐(18)相连接,所述暂存罐(18)顶端前侧与第三单向阀(19)相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19)前端通过导管与换热器(110)顶端后侧相连接,且换热器(110)顶端前侧通过导管与过滤器(111)相连接,所述过滤器(111)左端与第三截止阀(112)相连接,所述第一截止阀(14)和第三截止阀(112)分别连接于密封冷却装置(2)左右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轻量化釜式热塑性塑料超临界流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冷却装置(2)包括密封冷却输送室(21)、进料输送带组件(22)、出料输送带组件(23)、固定支板(24)、第一电动推杆(25)和第一推板(26),所述密封冷却输送室(21)前端左侧与进料输送带组件(22)后侧右端相连接,所述密封冷却输送室(21)前端右侧与出料输送带组件(23)后侧左端相连接,所述进料输送带组件(22)前端壁右端固定有固定支板(24),所述固定支板(24)前端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25),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5)后端的活动杆与第一推板(26)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冷却输送室(21)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截止阀(14)和第三截止阀(112)相连接,所述密封冷却输送室(21)、进料输送带组件(22)和出料输送带组件(23)底端均与支撑架(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轻量化釜式热塑性塑料超临界流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冷却输送室(21)包括冷却腔室(211)、进气管(212)、出气管(213)、第一电机(214)、第一输送带(215)、进料通道组件(216)、出料通道组件(217)、第二电动推杆(218)和第二推板(219),所述冷却腔室(211)左端连接有进气管(212),所述冷却腔室(211)右端连接有出气管(213),所述冷却腔室(211)后端左侧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214),所述冷却腔室(211)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输送带(215),所述第一电机(214)前端的输出轴与第一输出带(215)内部左侧的转动辊相连接,所述冷却腔室(211)前端左右两侧分别与进料通道组件(216)和出料通道组件(217)相连接,所述冷却腔室(211)后端壁右侧固定有第二电动推杆(218),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18)前端的活动杆伸入至冷却腔室(211)内与第二推板(219)固定连接,所述进料通道组件(216)前端与进料输带组件(22)相连接,且出料通道组件(217)前端与出料输送带组件(23)相连接,所述冷却腔室(211)底端与支撑架(3)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212)左端与第一截止阀(14)相连接,所述出气管(213)右端与第三截止阀(112)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轻量化釜式热塑性塑料超临界流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道组件(216)和出料通道组件(217)结构一致,所述进料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军易浩周照杨刘润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海瑞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