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框架梁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简称抗规)的规定,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米的框架,其中就涉及了组成框架的框架梁和框架柱,应用于大跨度框架中的框架梁亦可称为大跨度梁。不同长度的大跨度梁的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无论是从结构设计,取材用料,还是从施工方法上都有所区别,不可一概而论。
[0003]大跨度梁的设计方案有多种,比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结构”,其公开号为CN216584351U,授权公告日为2022年05月24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在框架梁内插穿有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来抵消框架梁在使用中的正弯矩,避免框架结构出现裂缝、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然而该专利文献中未指出其所展示的数据所匹配的梁的长度,所以该文献中的技术手段不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大跨度梁。
[0004]众所周知,对于大跨度梁的结构设计、取材用料和施工方法的计算不仅仅需要满足相关标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包括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梁和预应力钢筋辅助定位装置,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梁包括框架梁和框架柱,框架梁内穿插有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包括钢绞线、缓粘结胶粘剂和PE护套,框架梁内设有起受力作用的梁钢筋,梁钢筋包括纵筋和箍筋,纵筋和箍筋连接组成框架梁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辅助定位装置固装在纵筋下方,用于调节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与框架梁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从框架梁的两端伸出,并在框架梁的两端侧壁内分别设有张力端和锚固端,所述钢绞线的直径不小于21.8mm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钢绞线的极限强度标准值fptk不小于1860MPa,抗拉强度设计值fpy不小于1320MPa,抗压强度设计值f
’
py==不小于390MPa,最大力总伸长率不小于3.5%,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每米重量为2.9~3.0kg,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肋高不低于2.0mm,肋槽深不低于1.8mm,缓粘结胶粘剂的标准张拉适用期不低于120天,标准固化时间不高于360天,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呈二次抛物线形状布置,两框架柱之间的距离L1为21000~24000mm;框架梁延伸至框架柱外的长度L2为5000mm~6000mm;两框架柱之间的框架梁高度H1为1780~1820mm;延伸至框架柱外的框架梁高度H2为1080~1120mm;张拉端与锚固端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到框架梁上端面的垂直距离H3为280~320mm;框架柱中心处正上方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到框架梁上端面的垂直距离H4为130~170mm;延伸至框架柱外的框架梁的长度中点处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到框架梁上端面的垂直距离H5为230~270mm;两框架柱之间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最低点到框架梁下端面的垂直距离H6为130~17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端上包括第一承压板、间接钢筋、穴模和夹片式单孔锚具,第一承压板设置在框架梁内,第一承压板的内侧安装有间接钢筋,第一承压板外侧的框架梁侧壁上设有柱形穴模,第一承压板上安装有夹片式单孔锚具,夹片式单孔锚具包括锚环和夹片,锚环通过穴模凹进框架梁内,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穿过锚环中的筋孔并在锚环的筋孔中设有夹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端包括第二承压板、间接钢筋和挤压式锚具,第二承压板设置在框架梁内,第二承压板的内侧安装有间接钢筋,第二承压板的外侧安装有挤压式锚具,缓粘结预应力钢筋被挤压式锚具所夹紧,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在锚固端的端部采用密封措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式单孔锚具和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平,刘彬,张震,马月,陈金星,王刚,邹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