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载楼面的混合预应力槽型叠合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41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重载楼面的混合预应力槽型叠合梁及其安装方法。它包括预制混凝土梁、钢牛腿、后张拉预应力筋;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包括纵向延伸的槽型混凝土梁以及埋设于槽型混凝土梁内的纵向直线型预应力筋、普通纵向钢筋和箍筋;所述槽型混凝土梁包括两个侧壁板、底板以及横隔板;两个侧壁板通过底板连接形成带凹槽的长方体,横隔板位于凹槽内;后张拉预应力筋位于凹槽内且穿过横隔板;钢牛腿固定于侧壁板的外侧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轻便、便于运输安装且安装方便的优点。便于运输安装且安装方便的优点。便于运输安装且安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重载楼面的混合预应力槽型叠合梁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一种用于重载楼面的混合预应力槽型叠合梁。

技术介绍

[0002]物流仓储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在连接、中转、存放、保管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多层物流仓库逐渐在中心城市周边成为主要的建造形式。
[0003]根据物流工艺的需求,目前主流的多层物流仓库的层高通常在10~12m,柱距为10~12m,楼面使用载荷为2T/m2以上。如采用常规的现浇框架结构体系,需在现场搭设体量巨大的支撑模板系统,建造成本高,材料耗费大,建设周期长。如采用现有的矩形叠合梁,则存在构件自重大,节点区钢筋密集等问题,给预制安装带来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轻便、便于运输安装且安装方便的用于重载楼面的混合预应力槽型叠合梁。
[0005]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重载楼面的混合预应力槽型叠合梁,它包括预制混凝土梁1、钢牛腿2、后张拉预应力筋3;
[0006]所述预制混凝土梁1包括纵向延伸的槽型混凝土梁1

1以及埋设于槽型混凝土梁1

1内的纵向直线型预应力筋1

2、普通纵向钢筋1

3和箍筋1

4;
[0007]所述槽型混凝土梁1

1包括两个侧壁板1

1a、底板1

1b以及多个横隔板1r/>‑
1c;两个侧壁板1

1a底部通过底板1

1b连接形成带凹槽的长方体,横隔板1

1c位于凹槽内且与侧壁板1

1a和底板1

1b连接;
[0008]所述横隔板1

1c上设有穿筋孔1

1d,后张拉预应力筋3通过穿过穿筋孔1

1d置于凹槽内;
[0009]钢牛腿2固定于侧壁板1

1a的外侧壁面。
[0010]一种混合预应力槽型叠合梁的安装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0011]步骤1:将预制混凝土梁1架越在框架柱7间,普通纵向钢筋1

3的端部伸入框架节点;
[0012]步骤2:将预制次梁5端部嵌入钢牛腿2中以及放置于框架柱7上;
[0013]步骤3:将预制楼板6放置在预制混凝土梁1和预制次梁5上;
[0014]步骤4:将后张拉预应力筋3置于侧壁板1

1a和底板1

1b围合形成的凹槽内,后张拉预应力筋3通过穿筋孔1

1d穿越横隔板1

1c;
[0015]步骤5:设置预制混凝土梁1、框架柱7、预制次梁5以及预制楼板6处的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4。
[0016]较之前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技术中,预制混凝土梁、钢牛腿均采用工厂预制,工厂预制部分自重轻,便于运输和吊装,特别适用于大跨度的混凝土楼盖系统;而后张拉预应力筋的设置可以减少普通钢筋的用量,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同时可以降低节点区的钢筋数量,降低预制构件的安装难度。
[0018]2.所述纵向直线型预应力筋设置于侧壁板和底板相交处,可以显著减少预制混凝土梁在生产、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另一方面,纵向直线型预应力筋可以采用长线法生产,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的优点。
[0019]3.后张拉预应力筋设置于侧壁板和底板围合形成的凹槽内,可用于承担使用阶段楼面活荷载产生的内力。将纵向直线型预应力筋和后张拉预应力筋组合应用,可以避免一次预应力造成预制构件的过大反拱。
[0020]4.在横隔板处设置的穿筋孔可以用于曲线型后张法预应力筋的辅助就位,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0021]5.横隔板可以增大侧壁板的面外刚度,使得纵向直线型预应力筋的张拉更加安全。横隔板还可以作为吊点的加固措施,保证大型预制梁的吊装安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轴侧图;
[0023]图2为预制混凝土梁的轴侧图;
[0024]图3为槽型混凝土梁的轴侧图;
[0025]图4为预制混凝土梁的横截面图;
[0026]图5为钢牛腿的轴侧图;
[0027]图6为后张拉预应力筋安装于预制混凝土梁后的透视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安装方法的步骤1的完成效果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安装方法的步骤2的完成效果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安装方法的步骤3的完成效果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安装方法的步骤4的完成效果图;
[0032]图11为本技术安装方法的步骤5的完成效果图;
[0033]标号说明:1预制混凝土梁、1

1槽型混凝土梁、1

1a侧壁板、1

1b底板、1

1c横隔板、1

1d穿筋孔、1

2纵向直线型预应力筋、2

1锚固板、2

2底板、2

3侧板、1

3普通纵向钢筋、1

4箍筋、2钢牛腿、3后张拉预应力筋、4后浇混凝土、5预制次梁、6预制楼板、7框架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
[0035]如图1

6所示:一种用于重载楼面的混合预应力槽型叠合梁,它包括预制混凝土梁1、钢牛腿2、后张拉预应力筋3;
[0036]所述预制混凝土梁1包括纵向延伸的槽型混凝土梁1

1以及埋设于槽型混凝土梁1

1内的纵向直线型预应力筋1

2、普通纵向钢筋1

3和箍筋1

4;
[0037]所述槽型混凝土梁1

1包括两个侧壁板1

1a、底板1

1b以及多个横隔板1

1c;两个侧壁板1

1a底部通过底板1

1b连接形成带凹槽的长方体,横隔板1

1c位于凹槽内且与侧壁
板1

1a和底板1

1b连接;
[0038]所述横隔板1

1c上设有穿筋孔1

1d,后张拉预应力筋3通过穿过穿筋孔1

1d置于凹槽内;
[0039]钢牛腿2固定于侧壁板1

1a的外侧壁面。
[0040]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载楼面的混合预应力槽型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预制混凝土梁(1)、钢牛腿(2)、后张拉预应力筋(3);所述预制混凝土梁(1)包括纵向延伸的槽型混凝土梁(1

1)以及埋设于槽型混凝土梁(1

1)内的纵向直线型预应力筋(1

2)、普通纵向钢筋(1

3)和箍筋(1

4);所述槽型混凝土梁(1

1)包括两个侧壁板(1

1a)、底板(1

1b)以及多个横隔板(1

1c);两个侧壁板(1

1a)底部通过底板(1

1b)连接形成带凹槽的长方体,横隔板(1

1c)位于凹槽内且与侧壁板(1

1a)和底板(1

1b)连接;所述横隔板(1

1c)上设有穿筋孔(1

1d),后张拉预应力筋(3)通过穿过穿筋孔(1

1d)置于凹槽内;钢牛腿(2)固定于侧壁板(1

1a)的外侧壁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重载楼面的混合预应力槽型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直线型预应力筋(1

2)设置于侧壁板(1

1a)和底板(1

1b)相交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重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彧池思源张雅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工装配式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