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379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包括现浇墙柱单元、预制叠合主梁、预制叠合次梁、带肋免撑叠合楼板、普通叠合板以及预制盆型楼板;其施工方法为先根据现浇墙柱单元的位置进行模板拼接并布设若干梁下支撑件;然后吊装预制叠合主梁;再进行吊装预制叠合次梁的作业;进一步对现浇墙柱单元的模板进行浇筑,然后移除梁下支撑件;最后进行带肋免撑叠合楼板、预制盆型楼板、普通叠合板的铺设,最后在布设有机电管线后进行混凝土浇筑。较之前技术而言,它针对居住型建筑结构,提出了一种实现楼盖免支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它能够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最大程度满足特定构型房屋的建造。最大程度满足特定构型房屋的建造。最大程度满足特定构型房屋的建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居住类建筑的装配式楼盖大多需要在预制构件的底部设置满堂支撑,使得现场的施工措施有增无减,建造费用明显高于现浇楼盖,给装配式建筑的推广造成了障碍。
[0003]目前的居住类建筑强调结构构件在室内侧不凸梁、不凸柱,因此主体结构的梁宽往往要求与剪力墙厚度相同,这就使得梁墙相交的位置钢筋非常密集。由于预制构件生产时,连接钢筋的生产和安装均会引入定位偏差,叠加上高度密集的节点钢筋分布,造成与剪力墙相连的预制梁安装极为不便,因此在实践中很少使用;只使用预制板类构件,由于缺少支承条件,无法实现装配式楼盖的免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它针对居住型建筑结构,提出了一种实现楼盖免支撑的居住建筑结构,相对现有技术,能够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最大程度满足特定构型房屋的建造。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包括现浇墙柱单元、预制叠合主梁、预制叠合次梁、带肋免撑叠合楼板、普通叠合板以及预制盆型楼板;预制叠合主梁的两端设有外伸钢筋和抗剪键槽;带肋免撑叠合楼板为钢筋混凝土板,带肋免撑叠合楼板的前后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钢筋部,带肋免撑叠合楼板的表面设有若干道与第一钢筋部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桁架钢筋,部分第一桁架钢筋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形成的加强肋;普通叠合板为钢筋混凝土板,普通叠合板的前后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钢筋部,普通叠合板的表面设有若干道与第二钢筋部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桁架钢筋;预制盆型楼板为钢筋混凝土板,预制盆型楼板的前后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钢筋部,预制盆型楼板的中部设有下凹区且下凹区内预埋有管路;现浇墙柱单元,设有多组且依前后向依序排列,现浇墙柱单元通过模板拼接并通过后期浇筑成型,在现浇墙柱单元上由左至右设有多根外伸墙肢;任意两个相邻的现浇墙柱单元之间设有多个可移除的梁下支撑件,预制叠合主梁架设于相邻的现浇墙柱单元之间,预制叠合主梁两端的外伸钢筋延伸至现浇墙柱单元的外伸墙肢中且预制叠合主梁的底部通过梁下支撑件承托;使得现浇墙柱单元浇筑成型的同时现浇墙柱单元和预制叠合主梁连接成一体;多根预制叠合主梁中,根据相邻两根预制叠合主梁之间的跨度,分为了长跨区和短跨区,位于长跨区左右两侧的预制叠合主梁,其侧壁面还预埋设有承托槽;所述预制叠合次梁架设于承托槽且预制叠合次梁和承托槽之间填充有填充物;
带肋免撑叠合楼板铺设于长跨区,且带肋免撑叠合楼板的两侧分别支承在现浇墙柱单元上设有的第一承托件以及预制叠合次梁上;预制盆型楼板支承在短跨区预制叠合主梁上设有的第二承托件上,且预制盆型楼板的两侧第三钢筋部分别架设于短跨区两侧的预制叠合主梁上;短跨区未铺设预制盆型楼板的区域,采用普通叠合板铺设;普通叠合板两侧的第二钢筋部分别架设于短跨区两侧的预制叠合主梁上;在带肋免撑叠合楼板、普通叠合板、预制盆型楼板共同铺设完成并构成的表面上布设有机电管线并铺设有混凝土现浇层。
[0006]一种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现浇墙柱单元的位置进行模板拼接,以保证现浇墙柱单元由前至后依序排列,且现浇墙柱单元中由左至右设有多根外伸墙肢;同时在任意相邻的现浇墙柱单元的模板之间布设若干梁下支撑件;步骤2,吊装预制叠合主梁,预制叠合主梁呈前后向布设且预制叠合主梁两端的外伸钢筋延伸至现浇墙柱单元的外伸墙肢中;其中,位于长跨区两侧的外伸钢筋侧壁设有承托槽,且预制叠合主梁的底部通过梁下支撑件承托;步骤3,吊装预制叠合次梁,将其两端架设在长跨区左右两侧预制叠合主梁的承托槽上;步骤4,对现浇墙柱单元的模板进行浇筑,使现浇墙柱单元和预制叠合主梁连接形成一体;步骤5,移除梁下支撑件承托;步骤6,在预制叠合主梁和预制叠合次梁的连接处喷涂封闭胶;步骤7,在预制叠合主梁和预制叠合次梁之间的间隙处灌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步骤8,在长跨区的现浇墙柱单元上连接用于承托带肋免撑叠合楼板的第一承托件,同时在短跨区的预制叠合主梁侧壁连接用于承托预制盆型楼板的第二承托件;步骤9,在长跨区铺设带肋免撑叠合楼板,其中带肋免撑叠合楼板两侧的第一钢筋部分别支承在现浇墙柱单元上设有第一承托件以及预制叠合次梁上;步骤10,在短跨区的预制叠合主梁侧壁安装第二承托件,预制盆型楼板支承在第二承托件上;其中预制盆型楼板的两侧第三钢筋部分别架设于短跨区两侧的预制叠合主梁上;步骤11,对短跨区剩余区域进行普通叠合板的铺设,普通叠合板的两侧第二钢筋部分别架设于短跨区两侧的预制叠合主梁上;步骤12,在带肋免撑叠合楼板、普通叠合板、预制盆型楼板共同铺设形成的表面上布设有机电管线;步骤13,在步骤12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现浇层,并拆除第一承托件和第二承托件。
[0007]较之前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了居住类建筑楼板的免撑免模;与现有建筑构型以及施工方式相比,取消了现场模架的支撑,实现了绿色建造,建造过程中材料用量明显减少;2.采用了预制梁先装法的方式,在现浇墙柱单元浇筑混凝土前,对预制叠合主梁
进行提前定位;由于在现浇墙柱单元混凝土尚未浇筑,方便对现浇墙柱单元中钢筋定位进行调整,避免了由于预制梁外伸钢筋与现浇墙柱中的钢筋发生位置干涉而带来的安装困难;3.采用了预制梁先装法的方式,其在进行竖向构件浇筑时,仅需进行一次混凝土浇筑;而传统建筑构型以及施工方式需要对竖向构件浇筑进行两次浇筑;故本专利技术能有效避免梁柱节点区域因振捣不利引起的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还能提高了居住类建筑的建造效率;4.主次梁连接节点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安装,施工完成后的室内效果与常规现浇结构完全一致,不会影响室内装修效果;5.本专利技术通过带肋免撑叠合楼板、普通叠合板和预制盆型楼板的组合应用,可以实现居住类建筑对于厨卫区域的功能性要求,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预制叠合主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预制叠合次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带肋免撑叠合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普通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预制盆型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步骤1现浇墙柱单元模板安装以及梁下支撑件布设的示意图;图8为步骤2预制叠合主梁布设的示意图;图9为步骤3预制叠合次梁安装的示意图;图10为步骤4完成现浇墙柱单元模板内浇筑的示意图;图11为步骤5移除梁下支撑件的示意图;图12为步骤6在预制叠合主梁和预制叠合次梁的连接处喷涂封闭胶的示意图;图13为步骤7在预制叠合主梁和预制叠合次梁之间的间隙处灌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的示意图;图14为步骤8安装第一承托件和第二承托件后的示意图;图15为步骤9铺设带肋免撑叠合楼板的示意图;图16为步骤10铺设预制盆型楼板的示意图;图17为步骤11完成普通叠合板铺设的示意图;图18为步骤12完成机电管线铺设的示意图;图19为步骤13完成混凝土现浇层浇筑的示意图。
[00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墙柱单元(1)、预制叠合主梁(2)、预制叠合次梁(3)、带肋免撑叠合楼板(4)、普通叠合板(5)以及预制盆型楼板(6);预制叠合主梁(2)的两端设有外伸钢筋(21)和抗剪键槽(22);带肋免撑叠合楼板(4)为钢筋混凝土板,带肋免撑叠合楼板(4)的前后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钢筋部(41),带肋免撑叠合楼板(4)的表面设有若干道与第一钢筋部(41)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桁架钢筋(42),部分第一桁架钢筋(42)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形成的加强肋(43);普通叠合板(5)为钢筋混凝土板,普通叠合板(5)的前后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钢筋部(51),普通叠合板(5)的表面设有若干道与第二钢筋部(51)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桁架钢筋(52);预制盆型楼板(6)为钢筋混凝土板,预制盆型楼板(6)的前后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钢筋部(61),预制盆型楼板(6)的中部设有下凹区(62)且下凹区(62)内预埋有管路(63);现浇墙柱单元(1),设有多组且依前后向依序排列,现浇墙柱单元(1)通过模板拼接并通过后期浇筑成型,在现浇墙柱单元(1)上由左至右设有多根外伸墙肢(11);任意两个相邻的现浇墙柱单元(1)之间设有多个可移除的梁下支撑件(91),预制叠合主梁(2)架设于相邻的现浇墙柱单元(1)之间,预制叠合主梁(2)两端的外伸钢筋(21)延伸至现浇墙柱单元(1)的外伸墙肢(11)中且预制叠合主梁(2)的底部通过梁下支撑件(91)承托;使得现浇墙柱单元(1)浇筑成型的同时现浇墙柱单元(1)和预制叠合主梁(2)连接成一体;多根预制叠合主梁(2)中,根据相邻两根预制叠合主梁(2)之间的跨度,分为了长跨区和短跨区,位于长跨区左右两侧的预制叠合主梁(2),其侧壁面还预埋设有承托槽(23);所述预制叠合次梁(3)架设于承托槽(23)且预制叠合次梁(3)和承托槽(23)之间填充有填充物;带肋免撑叠合楼板(4)铺设于长跨区,且带肋免撑叠合楼板(4)的两侧分别支承在现浇墙柱单元(1)上设有的第一承托件以及预制叠合次梁(3)上;预制盆型楼板(6)支承在短跨区预制叠合主梁(2)上设有的第二承托件(95)上,且预制盆型楼板(6)的两侧第三钢筋部(61)分别架设于短跨区两侧的预制叠合主梁(2)上;短跨区未铺设预制盆型楼板(6)的区域,采用普通叠合板(5)铺设;普通叠合板(5)两侧的第二钢筋部(51)分别架设于短跨区两侧的预制叠合主梁(2)上;在带肋免撑叠合楼板(4)、普通叠合板(5)、预制盆型楼板(6)共同铺设完成并构成的表面上布设有机电管线(7)并铺设有混凝土现浇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叠合主梁(2)内埋设有顶部延伸出预制叠合主梁(2)的主梁箍筋(24);预制叠合次梁(3)内埋设有顶部延伸出预制叠合次梁(3)的次梁箍筋(32);预制盆型楼板(6)的左右侧埋设有顶部延伸出预制盆型楼板(6)的楼板箍筋(6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次梁(3)两端下部的前后侧开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彧池思源张雅杰林祯杉吴雨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工装配式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