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39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属于轴向永磁电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第一水冷组件、第二水冷组件、定子绕组单体、筋条以及定子铁芯,所述定子绕组单体通过定子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筋条在所述定子支撑架外壁呈间隔分布设有若干组,所述定子铁芯设置在相邻两组筋条之间,定子铁芯上设有绕组,所述第一水冷组件设置在所述筋条远离所述定子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水冷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水冷组件以及第二水冷组件的设置,可根据轴向永磁电机工作时功率的不同,满足电机对于散热的需求,提高了轴向永磁电机的冷却效率和功率密度,具有冷却效果好以及冷却效率高的优点。具有冷却效果好以及冷却效率高的优点。具有冷却效果好以及冷却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轴向永磁电机
,具体是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轴向永磁电机具有轴向尺寸短、结构紧凑、转动惯量低、转矩功率效率高等优点,且可沿袭径向磁通电机控制方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使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及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轴向永磁电机,但轴向永磁电机的冷却和热设计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的轴向永磁电机主要使用自然空冷的方式来冷却,通过电机外部流动的空气将热量带走,这种冷却效果有限,冷却效率低,难于满足大功率电机的要求,限制了电机功率的提升,同时也影响电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包括壳体、第一水冷组件、第二水冷组件、定子绕组单体、筋条以及定子铁芯,所述定子绕组单体通过定子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筋条在所述定子支撑架外壁呈间隔分布设有若干组,所述定子铁芯设置在相邻两组筋条之间,定子铁芯上设有绕组,所述第一水冷组件设置在所述筋条远离所述定子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水冷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每组所述筋条远离所述定子支撑架的一端均设置有凹陷槽,所述第一水冷组件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呈螺旋结构嵌设于所述凹陷槽内部,所述冷却管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以及所述出水端均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可供所述进水端伸出的第一进水孔以及第二进水孔,以及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可供所述出水端伸出的第一出水孔以及第二出水孔。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左端盖以及右端盖,所述左端盖以及所述右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相对两侧,所述外壳内侧还设置有内环,所述定子绕组单体、定子支撑架以及冷却管通过灌封层进行封装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内环之间。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定子支撑架上设有若干线槽,所述定子绕组单体采用绳体以及所述线槽绑缚于所述凹陷槽内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侧壁的冷却水道以及开设于所述壳体端面处的U型槽,所述冷却水道端部与所述U型槽连通,每组所述U型槽内均设置有密封圈。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冷却管为冷却铜管。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灌封层为环氧树脂层。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定子铁芯采用0.2mm的超薄硅钢片压粘而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水冷组件以及第二水冷组件的设置,可根据轴向永磁电机工作时功率的不同,满足电机对于散热的需求,提高了轴向永磁电机的冷却效率和功率密度,具有冷却效果好以及冷却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图4为专利技术电机冷却铜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机定子绕组单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机内环结构示意图;图中:1

右端盖、2

外壳、3

左端盖、4

冷却管、5

定子绕组单体、6

定子支撑架、7

内环、8

环氧树脂层、9

凹陷槽、10

线槽、11

筋条、12

第二出水孔、13

第二进水孔、14

第一进水孔、15

第一出水孔、16

U型槽、17

密封圈、18

出水端、19

进水端、20

定子铁芯、21

绕组、22

灌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17]请参阅图1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包括壳体、第一水冷组件、第二水冷组件、定子绕组单体5、筋条11以及定子铁芯20,所述定子绕组单体5通过定子支撑架6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筋条11在所述定子支撑架6外壁呈间隔分布设有若干组,所述定子铁芯20设置在相邻两组筋条11之间,定子铁芯20上设有绕组21,所述第一水冷组件设置在所述筋条11远离所述定子支撑架6的一侧,所述第二水冷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
[0018]通过第一水冷组件以及第二水冷组件可将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实现电机的双路冷却散热。
[0019]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筋条11远离所述定子支撑架6的一端均设置有凹陷槽9,所述第一水冷组件包括冷却管4,所述冷却管4呈螺旋结构嵌设于所述凹陷槽9内部,所述冷却管4一端为进水端19,另一端为出水端18,所述进水端19以及所述出水端18均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
[0020]冷却水通过进水端19进入冷却管4内部,再由出水端18输出,从而可将电机工作热量带走,实现电机的散热冷却。
[0021]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可供所述进水端19伸出的第一进水孔14以及第二进水孔13,以及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可供所述出水端18伸出的第一出水孔15以及第二出水孔12。
[0022]请参阅图1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2、左端盖3以及右端盖1,所述左端盖3以及所述右端盖1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2相对两侧,所述外壳2内侧还设置有内环7,所述定子绕组单体5、定子支撑架6以及冷却管4通过灌封层进行封装在所述外壳2与所述内环7之间,所述内环7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灌封孔22。
[0023]通过灌封层将定子绕组单体5、定子支撑架6以及冷却管4封装于外壳2与内环7之间,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稳定性。
[0024]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子支撑架6上设有若干线槽10,所述定子绕组单体5采用绳体以及所述线槽10绑缚于所述凹陷槽9内部。
[0025]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2侧壁的冷却水道以及开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水冷组件、第二水冷组件、定子绕组单体、筋条以及定子铁芯,所述定子绕组单体通过定子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筋条在所述定子支撑架外壁呈间隔分布设有若干组,所述定子铁芯设置在相邻两组筋条之间,定子铁芯上设有绕组,所述第一水冷组件设置在所述筋条远离所述定子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水冷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筋条远离所述定子支撑架的一端均设置有凹陷槽,所述第一水冷组件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呈螺旋结构嵌设于所述凹陷槽内部,所述冷却管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以及所述出水端均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可供所述进水端伸出的第一进水孔以及第二进水孔,以及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可供所述出水端伸出的第一出水孔以及第二出水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转子轴向永磁电机的双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谭永康李宏生廖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科赛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