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9225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0
一种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的防水结构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密封胶层、填充单元、第二密封胶层和防水层;填充单元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两条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麻绳均被沥青浸渍;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分别封装待填补的缝隙;相邻的麻绳之间间隔布置并使用沥青胶泥填充,相邻的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之间间隔布置并使用沥青胶泥填充;聚乙烯泡沫棒的外侧与第二密封胶层之间填充有沥青胶泥;第一密封胶层和第二密封胶层将填充单元固定在缝隙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麻绳应用到防水结构中,能利用沥青浸渍的特性起到密封变形缝的作用,每一个麻绳都起到防水带的作用。沥青浸渍麻绳变形小,不受温度湿度的影响,且便宜易获取。具有防水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水领域,特别是一种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结构顶板的变形缝位置的防渗防漏一直都是重点、难点问题。在过往的施工过程中,对于结构顶板变形缝部位的防水,往往投入了大量的人工和材料却收效甚微,因此,亟需对于地铁顶板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施工的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密封胶层、填充单元、第二密封胶层和防水层;
[0006]所述填充单元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两条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
[0007]所述聚乙烯泡沫棒外带有防腐蚀层;
[0008]所述麻绳均被沥青浸渍;
[0009]所述麻绳和所述聚乙烯泡沫棒分别封装待填补的缝隙;
[0010]相邻的麻绳之间间隔布置并使用沥青胶泥填充,相邻的麻绳和所述聚乙烯泡沫棒之间间隔布置并使用沥青胶泥填充;
[0011]所述聚乙烯泡沫棒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密封胶层之间填充有沥青胶泥;
[0012]所述第一密封胶层和所述第二密封胶层将所述填充单元固定在所述缝隙中。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为聚氨酯涂料。
[0014]进一步的,所述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的直径分别等于所述缝隙的宽度。
[0015]进一步的,相邻的麻绳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缝隙的宽度。
[0016]进一步的,相邻的麻绳和所述聚乙烯泡沫棒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缝隙的宽度。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胶层和所述第二密封胶层之间可填充多个所述填充单元。
[0018]一种利用防水结构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对变形缝进行修整,扣除适合的高度以放置防水结构;
[0020]S2、在变形缝的底部挤入一层聚氨酯密封胶作为所述第一密封胶层;
[0021]S3、在所述第一密封胶层放置一层沥青浸渍的麻绳后挤入一层沥青胶泥;
[0022]S4、在所述沥青胶泥上放置一层沥青浸渍的麻绳后挤入一层沥青胶泥;
[0023]S5、在沥青胶泥上放置一层所述聚乙烯泡沫棒后在所述乙烯泡沫棒上挤入一层沥青胶泥;
[0024]S6、在沥青胶泥上挤入一层聚氨酯密封胶作为所述第二密封胶层后涂刷防水层。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的每一道浸渍麻绳都相当于一道止水带,顶层的聚乙烯泡沫棒能有效阻隔水的侵入,延长渗水路径,达到止水效果。其次,沥青浸渍麻绳变形小,不受温度湿度的影响,且便宜易获取将麻绳应用到防水结构中,能利用沥青浸渍的特性起到密封变形缝的作用。这种防水结构具有防水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填充单元的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两个填充单元的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第一密封胶层1、聚乙烯泡沫棒20、第二密封胶层3、防水层4。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2]一种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如图1所示,其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密封胶层1、填充单元、第二密封胶层3和防水层4。从内到外与缝隙的深度方向一致,深处是内部,越靠近建筑物外表面的地方就越靠近外部。
[0033]其中,填充单元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两条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20,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20的中心线都置于缝隙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处。
[0034]其中,聚乙烯泡沫棒带有防腐蚀层;其有加强憎水作用,具有防渗、防腐性能,按施工需求聚乙烯泡沫棒产品本身自带。
[0035]其中,麻绳均被沥青浸渍;
[0036]其中,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20分别封装待填补的缝隙,也就是要求麻绳或聚乙烯泡沫棒20的直径的两端接触缝隙。麻绳或聚乙烯泡沫棒20的直径不能小于缝隙宽度。
[0037]相邻的麻绳的轴线之间间隔布置并使用沥青胶泥填充,相邻的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20的轴线之间间隔布置并使用沥青胶泥填充;
[0038]聚乙烯泡沫棒20的外侧与第二密封胶层3之间有距离并填充有沥青胶泥,聚乙烯泡沫棒20和第二密封胶层3也是有间隔的,间隔通过沥青胶泥填充;优选的,聚乙烯泡沫棒20的最外侧的顶点到第二密封胶层3的距离为缝宽。
[0039]第一密封胶层1和第二密封胶层3将填充单元固定且密封在缝隙中,最内侧的麻绳贴在第一密封胶层1上。在缝隙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第一密封胶层1和第二密封胶层3的厚度优选为缝隙的宽度的一半。
[0040]防水层优选为聚氨酯涂料。防水层根据建筑物的要求选择厚度,防水层位于建筑的表面上。
[0041]优选的,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3的直径分别等于缝隙的宽度。
[0042]优选的,相邻的麻绳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缝隙的宽度,如图1所示两条麻绳在中
心线上的顶点A和B之间的距离为缝隙宽度的一半,麻绳的直径为缝隙的宽度。
[0043]优选的,相邻的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2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缝隙的宽度。
[0044]优选的,第一密封胶层1和第二密封胶层3之间可填充多个填充单元。按照施工经验取值,经过对比试验,一个填充单元时,可保证深度在400mm厚至1000mm厚的顶板均不漏水。为了适用更厚的顶板,可以在第一密封胶层1和第二密封胶层3之间设置多个填充单元。如图2所示,外侧(上侧)的填充单元的第一道麻绳与里侧的填充单元的聚乙烯泡沫棒20仍保持间隔,麻绳与聚乙烯泡沫棒之间用沥青胶泥填充。当麻绳与聚乙烯泡沫棒的直径均等于缝隙的宽度时,两者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优选为缝隙的宽度,则在变形缝的宽度的中心线处,麻绳与聚乙烯泡沫棒之间沿变形缝高度方向上的沥青胶泥的厚度为半个缝隙的宽度。如图2中CD之间的距离为10mm。
[0045]每一道浸渍麻绳都相当于一道止水带,顶层的聚乙烯泡沫棒能有效阻隔水的侵入,延长渗水路径,达到止水效果。其次,沥青浸渍麻绳变形小,不受温度湿度的影响,且便宜易获取。
[0046]使用前述的防水结构进行施工的方法,以缝隙宽度为20mm为例,首先进行材料准备,至少包括沥青胶泥、聚氨酯密封胶、直径20mm沥青浸渍麻绳、直径20mm带防腐蚀层的聚乙烯泡沫棒、聚氨酯防水涂料、气泵和胶枪。具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沥青胶泥的厚度都是指缝隙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密封胶层(1)、填充单元、第二密封胶层(3)和防水层(4);所述填充单元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两条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20);所述聚乙烯泡沫棒(20)外设置有防腐蚀层;所述麻绳均被沥青浸渍;所述麻绳和所述聚乙烯泡沫棒(20)分别封装待填补的缝隙;相邻的麻绳之间间隔布置并使用沥青胶泥填充,相邻的麻绳和所述聚乙烯泡沫棒(20)之间间隔布置并使用沥青胶泥填充;所述聚乙烯泡沫棒(20)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密封胶层(3)之间填充有沥青胶泥;所述第一密封胶层(1)和所述第二密封胶层(3)将所述填充单元固定在所述缝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为聚氨酯涂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麻绳和聚乙烯泡沫棒(3)的直径分别等于所述缝隙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麻绳的轴线之间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雪冬刘宏宇祖培禄张志刚陈久恒郑建伟徐勇兵霍成英张海建夏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