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沟打孔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8959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沟打孔机器人,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打孔装置、设置在两个打孔装置之间用于带动两个打孔装置反向运动的横向进给装置以及设置在横向进给装置底部的行走装置;每个打孔装置均包括竖向的边立柱、设置在边立柱上部的高度可调的上电锤以及设置在边立柱下部的高度可调的下电锤,所述上电锤的锤头和下电锤的锤头均垂直朝向电缆沟的沟壁,所述边立柱与进给装置相连。在打孔时,可在一次调整后进行批量打孔,使每次打孔的位置一致,从而保证了打孔的精度,使电缆支架安装后的位置一致,既美观又便于后续的电缆敷设。既美观又便于后续的电缆敷设。既美观又便于后续的电缆敷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沟打孔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施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沟打孔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变电所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线缆的敷设。通过电缆沟进行线缆敷是一种常用的线缆施工手段,通常的做法是在电缆沟的沟壁上进行测量,确定电缆支架的安装位置,然后根据电缆支架的规格尺寸画出膨胀螺栓孔的位置,之后使用电锤打孔,然后将电缆支架通过上、下两个膨胀螺栓安装到电缆沟的沟壁上。由于人工测量定位以及打孔时的误差,常常导致电缆支架在安装后倾斜,电缆支架高度不一致,从而既不美观,又影响后期电缆的架设。电缆支架的安装孔数量庞大,因而打孔工作量极大,而且工作效率低,施工进度慢。而同一个电缆支架上的两个膨胀螺栓孔如发生错位,还会导致电缆支架无法安装。
[0003]公开号为CN202578527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铁路桥梁防撞墙和电缆沟壁打孔用水钻支架,包括设置有调节槽道的门型支撑以及夹持部件,调节槽道上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水钻固定板,垂直水钻固定板外面设置用于连接水钻底座的固定螺栓。使用时将水钻支架卡需要打孔的位置,然后调节水钻固定板的高度位置,将整个水钻支架牢固卡接到防撞墙或电缆沟壁上,然后进行打孔操作。其每次只能进行打一个孔,如再次进行打孔,则需要重新定位,因而在大电缆支架膨胀螺栓孔时不容易保证同一个电缆支架上两个孔之间的间距,并且打孔效率低。
[0004]公开号为CN214134077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钻孔设备,包括钻孔装置、推进装置和固定装置,其提高了钻孔装置在电缆沟侧壁上的开孔时的安全性,在打孔时节省人力,但是同样每次仅能打一个孔,且每次打孔均须重新定位,不容易保证同一个电缆支架上的两个膨胀螺栓孔之间的距离,打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沟打孔机器人,以提高电缆沟安装电缆支架前预制孔打孔时效率和打孔的精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电缆沟打孔机器人,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打孔装置、设置在两个打孔装置之间用于带动两个打孔装置反向运动的横向进给装置以及设置在横向进给装置底部的行走装置;每个打孔装置均包括竖向的边立柱、设置在边立柱上部的高度可调的上电锤以及设置在边立柱下部的高度可调的下电锤,所述上电锤的锤头和下电锤的锤头均垂直朝向电缆沟的沟壁,所述边立柱与进给装置相连。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电锤固定连接有上滑板,所述下电锤固定连接有下滑板,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均与对应的边立柱滑动连接;所述边立柱的侧方设有竖向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与上滑板螺纹传动,所述边立柱顶部连接有水平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丝杠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间设有竖向的电动推杆,
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分别与电动推杆对应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进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行走装置顶部的竖向的中间立柱、固定连接在中间立柱下部的固定板以及滑动连接在中间立柱上部的活动板;所述第三立柱和每个边立柱之间均设有呈X形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活动板铰接,另一端铰接有下端块;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固定板铰接,另一端铰接有上端块;所述下端块与边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上端块与边立柱滑动连接或所述上端块与边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下端块与边立柱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立柱一旁平行设置有第三丝杠,所述第三丝杠与活动板螺纹传动,所述中间立柱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第三丝杠转动的第三电机。
[0011]进一步的,所述边立柱与支撑板贯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贯穿设置有竖向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与支撑板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丝杠与上滑板螺纹传动,所述边立柱顶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二丝杠转动的第二电机。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滑板在上电锤一旁固定设置有上伸缩杆和/或所述下滑板在下电锤一旁固定设置有下伸缩杆。
[0013]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上的车轮以及固定设置在底盘上的用于带动车轮转动的第四电机,所述底盘与横向进给装置相连。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车轮为麦克纳姆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电机为关节伺服电机。
[0016]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为:
[0017]1、本专利技术设有行走装置、横向进给装置和打孔装置,打孔装置包括上电锤、下电锤、支撑板、边立柱、上滑板、下滑板、电动推杆、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杠,在打孔时,支撑板抵在电缆沟的顶部,通过第一电机和电动推杆可调整上电锤与电缆沟顶部的间距以及上电锤和下电锤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在一次调整后进行批量打孔,使每次打孔的位置一致,从而保证了打孔的精度,使电缆支架安装后的位置一致,既美观又便于后续的电缆敷设。
[0018]2、打孔装置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从而使本专利技术一次可为两个电缆支架打四个膨胀螺丝孔,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9]3、本专利技术设有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杠,在打孔前,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丝杠转动,使行走装置脱离电缆沟的沟底并依靠重力通过支撑板压在电缆沟的沟顶,使各孔均以电缆沟的沟顶为基准,保证了打孔的一致性。
[0020]4、本专利技术设有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在打孔时,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依靠摩擦力抵在电缆沟的内壁上,使本专利技术与电缆沟的侧壁撑紧,从而使上电锤和下电锤在打孔时更加稳定,避免发生错位的现象,也避免因晃动而导致打孔过大,从而保证电缆支架安装在电缆沟时位置准确,与电缆沟固定牢靠。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打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图;
[0024]图4是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行走装置;2、第一连杆;3、下端块;4、下电锤;5、下伸缩杆;6、下滑板; 7、电动推杆;8、边立柱;9、第二连杆;10、上端块;11、上伸缩杆;12、上滑板; 13、上电锤;14、第一丝杠;15、支撑板;16、第二丝杠;17、第一电机;18、第二电机;19、第一端板;20、第三电机;21、第二端板;22、第三丝杠;23、中间立柱; 24、活动板;25、固定板;26、电缆沟;27、推杆;28、套筒;29、弹簧;30、丝堵; 31、车轮;32、第四电机;33、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以下描述中,与电缆沟26的沟底垂直的方向为“竖向”,电缆沟26的走向为“纵向”,在水平面内与电缆沟26的侧壁垂直的方向为“横向”。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一种电缆沟打孔机器人,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打孔装置、设置在两个打孔装置之间用于带动两个打孔装置沿横向反向运动的横向进给装置以及设置在横向进给装置底部的可在电缆沟26底部行走的行走装置1。每个打孔装置均包括竖向的两个边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沟打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打孔装置、设置在两个打孔装置之间用于带动两个打孔装置反向运动的横向进给装置以及设置在横向进给装置底部的行走装置(1);每个打孔装置均包括竖向的边立柱(8)、设置在边立柱(8)上部的高度可调的上电锤(13)以及设置在边立柱(8)下部的高度可调的下电锤(4),所述上电锤(13)的锤头和下电锤(4)的锤头均垂直朝向电缆沟(26)的沟壁,所述边立柱(8)与进给装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沟打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锤(13)固定连接有上滑板(12),所述下电锤(4)固定连接有下滑板(6),所述上滑板(12)和下滑板(6)均与对应的边立柱(8)滑动连接;所述边立柱(8)的侧方设有竖向的第一丝杠(14),所述第一丝杠(14)与上滑板(12)螺纹传动,所述边立柱(8)顶部连接有水平的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丝杠(14)转动的第一电机(17),所述上滑板(12)和下滑板(6)之间设有竖向的电动推杆(7),所述上滑板(12)和下滑板(6)分别与电动推杆(7)对应的一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沟打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进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行走装置(1)顶部的竖向的中间立柱(23)、固定连接在中间立柱(23)下部的固定板(25)以及滑动连接在中间立柱(23)上部的活动板(24);所述第三立柱和每个边立柱(8)之间均设有呈X形铰接的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9);所述第一连杆(2)一端与活动板(24)铰接,另一端铰接有下端块(3);所述第二连杆(9)一端与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向阳张俊王生旭苑玉超张钊霍红果马志广张立那王敬渊庞佩赫王先铎刘靖纳魏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