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雁军专利>正文

一种钳式手术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862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钳式手术拉钩,主要由手柄2、5,齿条1及棘齿6和拉钩板3、4所组成,它采用了板式拉钩和上下齿条棘齿结构,从而使两手柄可单独操作,它解决了现有拉钩只能用于腹壁,不能用于排垫肠管,手术视野不清晰,易损伤其它器官的问题,与现有拉钩相比,具有暴露手术视野充分、稳定、操作安全、快速、便捷、可自动定位,可单人操作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腹部横切口手术,也可用于纵切口手术。(*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手术器械,特别是一种腹部手术用切口拉钩。目前,由于对传统手术方法的改进,腹部横向切口手术越来越普遍,但迄今为止,尚无与该手术配套的手术拉钩,在临床上仍采用老式拉钩,由于其拉钩为钢丝结构,在手术中肠管易外冒,其定位部分采用锯齿板,操作时两柄不可分,需几个助手配合才能手术,操作麻烦,易损伤其它器官,手术视野易受影响,手术时间较长,病人痛苦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单人操作,快速方便的可分式钳式手术拉钩。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外张钳式结构来实现的,主要由手柄,定位棘齿,拉钩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其拉钩采用板式结构,拉钩板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变化,定位棘齿采用上下可分式齿条、棘齿结构。手术时,用手扒开两钩板,其开张位置便由棘齿的作用而自动固定,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由于该拉钩采用了板式拉钩和上下棘齿齿条自定位结构,该技术与现有拉钩相比,具有暴露手术视野充分、稳定,操作安全,快速、方便,两手柄可分开单独操作的特点,其结构简单,便于消毒灭菌。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该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该技术的整体组装图。图2为该技术的部件图。图3为该技术的变形图。如图1所示2为左手柄,1为与左手柄2焊结或采用其它方法固定在一起的棘齿齿条,3为左拉钩板,4为右拉钩板,5为右手柄。在图2中,6为固定在右手柄上的定位棘齿,7为左手柄2上的圆形凸轴,8为右手柄5上与7相配合的凹槽。在使用时,可分别用拉钩板扒开腹壁切口,向上排垫肠管,向下排垫膀胱,然后对上钳轴7、8,这样在棘齿的作用下,钳的开张角度便固定了,钳轴在腹壁切口及肠管的推力下保持稳定。左右拉钩板3、4的顶端与左、右手柄2、5的端部用螺丝9、10铰结在一起,这样在手术时能使两拉钩板平行,不受钳身开张角度的影响。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将拉钩板3、4分别焊接在左、右手柄2、5上,拉钩板3、4的大小形状,可根据不同需要而调整。例如拉钩板可做成半圆形,用于阴道手术,如图3所示。钳轴部分也可将凸凹的7、8部分改为轴孔的插入式或固定轴式结构。该技术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同切口的腹部外科手术。权利要求1.一种钳式手术拉钩,由手柄、定位棘齿和拉钩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技术的拉钩3、4采用板式结构,其定位棘齿1、6采用上下可分式齿条、棘齿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式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拉钩板3、4与手柄2、5的联结还可以采用焊结。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钳式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拉钩板3、4可以做成半圆形状。专利摘要一种钳式手术拉钩,主要由手柄2、5,齿条1及棘齿6和拉钩板3、4所组成,它采用了板式拉钩和上下齿条棘齿结构,从而使两手柄可单独操作,它解决了现有拉钩只能用于腹壁,不能用于排垫肠管,手术视野不清晰,易损伤其它器官的问题,与现有拉钩相比,具有暴露手术视野充分、稳定,操作安全、快速、便捷、可自动定位,可单人操作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腹部横切口手术,也可用于纵切口手术。文档编号A61B17/02GK2127301SQ9221907公开日1993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10日专利技术者张雁军 申请人:张雁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钳式手术拉钩,由手柄、定位棘齿和拉钩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实用新型的拉钩3、4采用板式结构,其定位棘齿1、6采用上下可分式齿条、棘齿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雁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雁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