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及接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通信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情况下海缆在登陆后会与陆缆进行转接,此时通常会在登陆点附近设置水线井,用于海、陆缆转接施工、维护及对转接部位进行保护,此类水线井一般采用砖混材料砌建而成,在顶部留有标准的供施工作业人员进出的井口,日常采用井盖封闭,需要进入时移开即可,线缆在其内部采取平铺放置方式,其结构形式简单、应用广泛。但对于复杂的水下设备而言,其系统内部包含大量海、陆缆转接,且转接工艺要求较高,为提高工程可靠性、减少海缆登陆及转接用地需求、以及方便设备交装后的日常维护,以上转接工作均需在特制的岸基配电箱内部完成,这就导致较多海缆需在同一地点集中登陆并需与陆缆在较为狭窄的区域进行转接作业施工,此时如仍采用传统水线井方式,不仅无法满足建设用地面积限制要求,还会使作业施工区域也大幅增加、提高对作业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利于后续对海、陆缆转接部位进行维护及保护。
[0003]此外,通过对现有专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海缆(1)、岸滩人井(3)、岸基配电箱(8)、跨接电缆(9)、陆地光缆(10)以及陆地电缆(11),所述海缆(1)穿过所述岸滩人井(3)一端延伸至所述岸基配电箱(8)内,所述岸基配电箱(8)内的所述跨接电缆(9)延伸至所述岸滩人井(3)内,且所述跨接电缆(9)分别连接所述陆地光缆(10)和所述陆地电缆(11),所述陆地光缆(10)和所述陆地电缆(11)从所述岸滩人井(3)另一端延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基配电箱(8)底部设有岸基配电箱穿缆盖板(12),所述海缆(1)与所述岸基配电箱穿缆盖板(12)之间设有水密灌封安装接头(13),所述陆地光缆(10)和所述陆地电缆(11)分别与所述岸基配电箱穿缆盖板(12)之间设有水密接头(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缆(1)上连接有所述水密灌封安装接头(13),位于所述水密灌封安装接头(13)一侧的所述海缆(1)上设有锥形橡胶(21),位于所述水密灌封安装接头(13)另一侧的所述海缆(1)的海缆内部光纤(17)分别连接硬质密封胶(18)和尼龙编织套管(19),所述硬质密封胶(18)和所述尼龙编织套管(19)外侧连接软质密封胶(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基配电箱(8)内设有数据处理设备(24)和光纤转接架(25),所述海缆(1)以单芯光纤形式所述数据处理设备(24),所述海缆(1)通过所述数据处理设备(24)整合后以两芯光纤输出接入所述光纤转接架(2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岸滩人井(3)内设有岸滩人井存缆架(5),所述岸滩人井存缆架(5)包括存缆架立架(15)和插销(16),所述存缆架立架(15)上分布有所述插销(16),所述存缆架立架(15)通过所述插销(16)分隔成多个区域;所述海缆(1)绕接于所述存缆架立架(15)一侧,所述跨接电缆(9)、所述陆地光缆(10)以及所述陆地电缆(11)分别饶接于所述存缆架立架(15)另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基配电箱(8)连接于岸基配电箱基座(7)上,所述岸基配电箱基座(7)上设有岸滩人井进舱穿线管(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岸滩人井进舱穿线管(6)分别与所述海缆(1)、所述陆地光缆(10)以及所述陆地电缆(11)一一对应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设备岸基配电箱海缆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岸滩人井(3)上设有岸滩人井路由穿线管(4),所述海缆(1)、所述陆地光缆(10)以及所述陆地电缆(11)分别通过所述岸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超,姚赛,杨小芳,李进,钟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