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电子设备海上施工装置及作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水下电子设备海上施工装置及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下电子设备施工时常常面临恶劣海况的干扰。布放及维护通常采用常规驳船吊装的方式将水下设备起吊或下放,但一般需要挑选合适的作业窗口期,需要海面风力、海况不足以对母船稳定性及吊车吊装造成影响,这样的窗口期比较少,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同时,海上天气复杂多变,窗口期时间跨度无法准确预估,若遇天气突变,驳船在海中易发生摇晃,不仅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且施工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极有可能完不成设备维护任务,需等待下一次窗口期,极大的提高了维护成本。因此,应尽可能缩短母船上维护作业时间,同时需要保证维护质量,减少天气海况影响作业的风险,保证人员与设备安全,降低经济成本。
[0003]此外,通过对现有专利和文献以关键字搜索方式进行查询,未发现与本专利技术专利背景及
相关度较高的专利文献资料,目前暂无可进一步对比分析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电子设备海上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分机模块、安装固定组件、线缆连接器组件以及性能检测模块,所述水下分机模块连接于所述安装固定组件上,且所述水下分机模块连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所述性能检测模块通过气管连接于所述水下分机模块顶部,所述性能检测模块分别对所述水下分机模块进行气密性检测和光电性能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电子设备海上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分机模块包括第一水下分机模块、第二水下分机模块以及第三水下分机模块,所述第一水下分机模块、所述第二水下分机模块以及所述第三水下分机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固定组件上,所述第三水下分机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水下分机模块和所述第二水下分机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水下分机模块和所述第二水下分机模块分别与其他传输线缆连接;所述第一水下分机模块包括第一水下分机(1)、顶端壳体(2)、第一传输线缆(3)、连接器(4)以及吊放固定构件(5),所述第一水下分机(1)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吊放固定构件(5),所述吊放固定构件(5)连接于所述安装固定组件上,所述顶端壳体(2)连接于所述第一水下分机(1)顶部,所述第一传输线缆(3)穿过所述顶端壳体(2),且所述第一传输线缆(3)末端的所述连接器(4)连接于所述第一水下分机(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电子设备海上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支架(9)和导向构件(10),所述导向构件(10)位于所述安装支架(9)上,所述吊放固定构件(5)与所述导向构件(10)相连,所述第一水下分机(1)通过所述吊放固定构件(5)和所述导向构件(10)的配合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9)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电子设备海上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下分机模块包括第二水下分机(11)、支架底座(12)、固定盖板(13)、压紧构件(15)、盖型螺母(16)以及第二传输线缆(17),所述第二水下分机(11)顶部连接所述固定盖板(13),所述第二传输线缆(17)穿过所述固定盖板(13)与所述第二水下分机(11)相连,所述固定盖板(13)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9)上,所述第二水下分机(11)底部连接所述压紧构件(15),所述压紧构件(15)通过所述盖型螺母(16)连接于所述支架底座(12)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电子设备海上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下分机模块包括轴座(18)和第三水下分机(21),所述第三水下分机(21)顶部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轴座(18),所述轴座(18)分别通过定位销(19)和锁紧螺钉(20)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9)上,所述第三水下分机(21)底部的支脚通过锁紧销(23)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9)的撑脚(22)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电子设备海上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压紧螺套(25)、橡胶保护盖(26)以及光电插座(27),所述第一水下分机(1)和所述第二水下分机(11)通过所述连接器(4)与所述光电插座(27)插合,并通过所述压紧螺套(25)锁紧所述连接器(4),所述橡胶保护盖(26)覆盖于所述压紧螺套(25)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电子设备海上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螺套(25)和所述橡胶保护盖(26)的隙缝处填充硅胶。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电子设备海上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赛,杨小芳,张云超,董浩,张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