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铜银合金的组合导线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8753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铜银合金的组合导线连接装置,涉及电缆固定结构技术领域,包括:防水壳,用于对导线连接处进行防护;导线卡箍固定机构,位于防水壳的内侧;安装拼装机构,位于防水壳的底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便于对多个导线进行夹箍固定的同时对要夹箍的导线同步进行分别卡箍,便于对不同大小的导线进行夹箍固定,便于对导线夹箍时对要固定的导线连接头进行快速剥壳固定,有利于提高导线安装的效率,便于在使用时对外部雨水进行阻挡,有利于提高导线连接出的使用寿命,便于对连接装置进行安装固定的同时对拼装的另一个装置进行定位固定,拼装固定时较为便捷快速,便于一次对装置的安装点进行同步安装固定。装置的安装点进行同步安装固定。装置的安装点进行同步安装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铜银合金的组合导线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固定结构
,具体是一种基于铜银合金的组合导线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组合导线是以一定根数的漆包铜扁线组合成宽面相互接触的两列,并用绝缘纸带作多层连续紧密包绕组成。
[0003]导线也称电线,电线在往电线杆上安装时,需要用到连接装置将连接的电线对接接通,现有的电线连接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大都是通过安装固定块将对接的电线固定接固好,且接固的电线大都是暴露在空气下的,下雨时对接的接线处容易受潮发生接触不良受损,且对接的连接装置并没有设置电线定位固定结构,雨水过大,电线连接的点出容易因为电线受到的雨雪重压与连接处发生分离,影响电线的使用情况,现有的连接装置大都是通过螺母将装置固定在电线杆上安装的固定安装架上,安装固定时大都是对连接装置的各个安装点进行分别固定,安装固定时较为麻烦和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导线也称电线,电线在往电线杆上安装时,需要用到连接装置将连接的电线对接接通,现有的电线连接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大都是通过安装固定块将对接的电线固定接固好,且接固的电线大都是暴露在空气下的,下雨时对接的接线处容易受潮发生接触不良受损,且对接的连接装置并没有设置电线定位固定结构,雨水过大,电线连接的点出容易因为电线受到的雨雪重压与连接处发生分离,影响电线的使用情况,现有的连接装置大都是通过螺母将装置固定在电线杆上安装的固定安装架上,安装固定时大都是对连接装置的各个安装点进行分别固定,安装固定时较为麻烦和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铜银合金的组合导线连接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铜银合金的组合导线连接装置,包括:
[0006]防水壳,用于对导线连接处进行防护;
[0007]导线卡箍固定机构,位于防水壳的内侧;
[0008]安装拼装机构,位于防水壳的底端;
[0009]所述导线卡箍固定机构包括导线托箍台,所述导线托箍台位于防水壳内侧的底端,且与防水壳内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线托箍台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线卡箍腔,所述防水壳一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线口,所述导线托箍台顶端的一端卡接有第一弧形夹线板,所述第一弧形夹线板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板,所述第一推动板内侧的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一调节齿杆,所述第一调节齿杆一侧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连接齿带,所述第二连接齿带内侧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四调节齿杆,所述第四调节齿杆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梯形齿轮组杆,所述第一梯形齿轮组杆外侧一端的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一双头梯形齿轮
杆,所述第一双头梯形齿轮杆的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五调节齿杆,所述导线卡箍腔内侧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卡线通孔,所述卡线通孔内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动限位腔,所述滑动限位腔内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滑动限位杆,所述滑动限位腔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推压齿板,所述第一推压齿板底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压箍板,所述滑动限位腔内侧的中部旋转连接有第三调节齿杆,所述第三调节齿杆外侧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一连接齿带,所述第一连接齿带内侧的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二调节齿杆,所述第二调节齿杆的外侧旋转连接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位于防水壳内侧顶端的一端,所述收纳腔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卡箍隔板,所述卡箍隔板与第二调节齿杆啮合连接,所述第四调节齿杆位于导线托箍台顶端的中部,所述第四调节齿杆一侧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推动板,所述第二推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夹线板,所述导线托箍台顶端的一端旋转连接有线壳外剥推板,所述线壳外剥推板顶端的中部设有定位绕线卡板,所述定位绕线卡板顶端的外侧卡接有第四推动板,所述第四推动板内侧的顶端与第三调节齿杆啮合连接,所述第四推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推动板,所述第三推动板内侧一侧的中部与第五调节齿杆外侧的一侧啮合连接,所述第三推动板的内侧与第三调节齿杆外侧中部的一端啮合连接,所述定位绕线卡板的顶端滑动卡接有第四推动板,所述防水壳内侧顶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卡槽,所述防水壳内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安装腔。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拼装机构包括拼装滑动榫腔,所述拼装滑动榫腔位于防水壳另一端的上下两端,且与防水壳另一端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拼装滑动榫腔的内侧卡接有第一榫头板,所述第一榫头板一端的中部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杆,所述第一齿轮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盘,所述第一齿轮盘的顶端啮合连接有T形齿轮杆,所述T形齿轮杆外侧中部的两端啮合连接有定位固定齿板,所述定位固定齿板顶端的外侧卡接有定位固定卡槽,所述定位固定齿板中部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双头梯形齿轮杆,所述第二双头梯形齿轮杆的底端啮合连接有工形齿柱,所述工形齿柱外侧顶端的两端旋转连接有吊板,所述吊板的顶端与防水壳内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工形齿柱一侧的中部啮合连接有第二单头梯形齿轮杆,所述第二单头梯形齿轮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齿轮杆中部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三双头梯形齿轮杆,所述第三双头梯形齿轮杆的底端啮合连接有转动齿盘杆,所述转动齿盘杆底端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四双头梯形齿轮杆,所述第四双头梯形齿轮杆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梯形齿轮组杆,所述第二梯形齿轮组杆的外侧旋转连接有限位旋转腔,所述限位旋转腔内侧一端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一单头梯形齿轮杆,所述第一单头梯形齿轮杆底端的外侧啮合连接有固定卡杆,所述固定卡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动卡腔,所述限位滑动卡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脚块,所述安装脚块的顶端与防水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梯形齿轮组杆外侧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二推压齿板,所述第二推压齿板的顶端旋转连接有压箍轮,所述压箍轮位于进线口内侧底端中部的两端,所述限位旋转腔的一侧卡接有拼接卡箍板,所述拼接卡箍板的一端铆合有固定连接榫板,所述拼接卡箍板一端的上下两端卡接有定位固定卡箍齿板,所述安装脚块的一端设有定位卡板,所述定位卡板的顶端与防水壳底端中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绕线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卡头。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推动板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两侧与防水壳内侧中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夹线板的外侧卡接有连接卡
槽。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推压齿板的剖视图为T形,所述第一推压齿板外侧的大小与滑动限位腔内侧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调节齿杆与收纳腔内侧的底端旋转连接,所述卡箍隔板外侧的大小与收纳腔内侧的大小相匹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推动板外侧顶端的大小与收纳卡槽内侧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三调节齿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卡块。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拼装滑动榫腔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梯形榫腔,所述第一榫头板外侧的大小与梯形榫腔内侧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一榫头板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U形齿槽,所述第一齿轮杆一端外侧的大小与U形齿槽内侧的大小相匹配。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固定卡槽内侧的大小与定位固定齿板外侧的大小相匹配,所述拼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铜银合金的组合导线连接装置,包括:防水壳(1),用于对导线连接处进行防护;导线卡箍固定机构(2),位于防水壳(1)的内侧;安装拼装机构(3),位于防水壳(1)的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卡箍固定机构(2)包括导线托箍台(225),所述导线托箍台(225)位于防水壳(1)内侧的底端,且与防水壳(1)内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线托箍台(22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线卡箍腔(21),所述防水壳(1)一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线口(22),所述导线托箍台(225)顶端的一端卡接有第一弧形夹线板(23),所述第一弧形夹线板(23)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板(24),所述第一推动板(24)内侧的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一调节齿杆(25),所述第一调节齿杆(25)一侧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连接齿带(227),所述第二连接齿带(227)内侧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四调节齿杆(216),所述第四调节齿杆(216)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梯形齿轮组杆(228),所述第一梯形齿轮组杆(228)外侧一端的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一双头梯形齿轮杆(229),所述第一双头梯形齿轮杆(229)的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五调节齿杆(223),所述导线卡箍腔(21)内侧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卡线通孔(215),所述卡线通孔(215)内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动限位腔(213),所述滑动限位腔(213)内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滑动限位杆(214),所述滑动限位腔(21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推压齿板(211),所述第一推压齿板(211)底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压箍板(212),所述滑动限位腔(213)内侧的中部旋转连接有第三调节齿杆(210),所述第三调节齿杆(210)外侧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一连接齿带(29),所述第一连接齿带(29)内侧的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二调节齿杆(28),所述第二调节齿杆(28)的外侧旋转连接有收纳腔(26),所述收纳腔(26)位于防水壳(1)内侧顶端的一端,所述收纳腔(26)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卡箍隔板(27),所述卡箍隔板(27)与第二调节齿杆(28)啮合连接,所述第四调节齿杆(216)位于导线托箍台(225)顶端的中部,所述第四调节齿杆(216)一侧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推动板(218),所述第二推动板(2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夹线板(217),所述导线托箍台(225)顶端的一端旋转连接有线壳外剥推板(220),所述线壳外剥推板(220)顶端的中部设有定位绕线卡板(221),所述定位绕线卡板(221)顶端的外侧卡接有第四推动板(222),所述第四推动板(222)内侧的顶端与第三调节齿杆(210)啮合连接,所述第四推动板(2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推动板(219),所述第三推动板(219)内侧一侧的中部与第五调节齿杆(223)外侧的一侧啮合连接,所述第三推动板(219)的内侧与第三调节齿杆(210)外侧中部的一端啮合连接,所述定位绕线卡板(221)的顶端滑动卡接有第四推动板(222),所述防水壳(1)内侧顶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卡槽(224),所述防水壳(1)内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安装腔(2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银合金的组合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拼装机构(3)包括拼装滑动榫腔(31),所述拼装滑动榫腔(31)位于防水壳(1)另一端的上下两端,且与防水壳(1)另一端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拼装滑动榫腔(31)的内侧卡接有第一榫头板(32),所述第一榫头板(32)一端的中部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杆(33),所述第一齿轮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盘(34),所述第一齿轮盘(34)的顶端啮合连接有T形齿轮杆(35),所述T形齿轮杆(35)外侧中部的两端啮合连接有定位固定齿板(36),所述定位固定齿板(36)顶端的外侧卡接有定位固定卡槽(37),所述定位固定齿板(36)中部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双头梯形齿轮杆(38),所述第二双头梯形齿轮杆(38)的底端啮合连接有工
形齿柱(310),所述工形齿柱(310)外侧顶端的两端旋转连接有吊板(39),所述吊板(39)的顶端与防水壳(1)内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工形齿柱(310)一侧的中部啮合连接有第二单头梯形齿轮杆,所述第二单头梯形齿轮杆的一侧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恒雷杨卫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康成特导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