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844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冷镜、红外发光二极管、照明电路、成像镜头、图像传感器、成像处理电路、外壳和USB连接线,冷镜后方顺序有照明电路、成像镜头、图像传感器、成像处理电路,且冷镜、照明电路、成像镜头和图像传感器共一中心轴。该采集装置无需外接电源,通过USB接口同计算机进行连接,实现虹膜图像采集与传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远距离眼睛自定位和虹膜居中拍摄,当有用户靠近时,能自动触发设备工作并采集图像序列。本装置可用于虹膜身份识别系统及虹膜图像数据库的建立。该采集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无需外接其它设备(如图像采集卡),直接可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即能工作,因此可直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面进行工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尤其是能远距离非接触并可方便携带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虹膜作为重要的身份鉴别特征,具有非接触性、唯一性、稳定性(特征固定不变)、非侵犯性等优点,同时,据统计,虹膜识别的错误率是各种生物特征识别中最低的。基于虹膜的身份鉴别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虹膜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虹膜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虹膜图像的获取是虹膜识别中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步骤。虹膜是一个很小的器官,直径约十几毫米,而且不同人种的虹膜颜色有着很大的差别,白种人的虹膜颜色丰富,黄种人的虹膜则多为深褐色。虹膜的这些特征使得普通的摄像头无法拍摄出可以用于识别的清晰虹膜图像。现有的虹膜采集设备由于采用变焦系统,多为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也出现了一些采用定焦镜头的小型设备,但这些设备或为接触式,采集距离较近,应用不方便,或为非接触远距离设备,用户很难找到合适的定位点使用户准确位于合适成像处,以采集清晰有效的虹膜图像。所以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远距离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冷镜、红外发光二极管、照明电路、成像镜头、图像传感器、成像处理电路、外壳和USB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外壳为封闭的容体;在外壳的正面上镶嵌有冷镜,至少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均匀分布在冷镜周围;   外壳的正面内侧有一块照明电路,与至少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电连接,以保证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照明电路的中心部分有一孔,该孔位于冷镜后方;外壳内腔设有光学镜头,光学镜头的后部与图像传感器固连,图像传感器设于成像处理电路上,成像处理电路与外壳后侧内壁固连;成像处理电路与图像传感器电连接;照明电路分别与成像处理电路、红外发光二极管和距离感应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生何玉青屈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