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
,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一种制造工序繁多的基础零部件,轴承的加工精度和质量决定了机械产品的最终使用性能、质量和寿命。因此,对于与轴承相关的检测技术一直是科研人员和生产厂家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制造工艺,提高轴承的性能和质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制造工艺,包括磨前制造和磨装制造,所述磨前制造包括轴承钢管制造流程,包括:钢棒备料
→
断料
→
加热穿孔
→
球化退火
→
酸洗、磷皂化
→
轧、拔
→
再结晶退火
→
矫直
→
切头
→
无损探伤;热锻加工流程,包括:钢棒备料
→
中频感应加热
→
棒料剪切
→
料段(或料段冷却后重新加热)镦粗
→
内外圈分离
→
外圈辗环
→
外圈整形
→
内圈镦粗
→
内圈挤压
→
内圈切底(或切底后扩孔)
→
退火
→
检验;高速精密锻造流程,包括:棒料中频快速加热
→
自动剪切
→
预成型
→
成型 />→
分离
→
退火
→
检验;车加工流程,包括:毛坯件粗车
→
软磨
→
车内径
→
车沟道
→
车密封槽、倒角
→
检验;可控气氛热处理流程,包括:工件上料
→
前清洗
→
烘干
→
奥氏体化加热
→
介质中淬火
→
淬火硬度检测
→
热清洗
→
冷清洗
→
回火
→
金相及硬度检验
→
涂油;所述磨装制造包括,套圈磨加工流程,包括:磨端面
→
磨沟道
→
磨内径
→
超精沟道
→
清洗;装配流程,包括:内外圈分组
→
内外圈合套装球
→
装保持架
→
铆合
→
清洗烘干
→
加脂
→
压盖
→
均脂
→
检测
→
防锈包装。
[0005]本专利技术的轴承制造工艺的轴承套圈经过锻造成形后,其组织结构变得更加致密、流线性更好,从而可以提高轴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07]实施例:一种轴承制造工艺,包括磨前制造和磨装制造,分为磨前制造和磨装制造两大部分,磨前制造包括(1)轴承钢管制造工艺流程,高端精密轴承钢管主要用于生产中小型轴承深沟球轴承磨前产品及冷辗用坯料,与热锻加工与高速精密锻造加工相比,具有制造快捷,成本低的优势,包括:钢棒备料
→
断料
→
加热穿孔
→
球化退火
→
酸洗、磷皂化
→
轧、拔
→
再结晶退火
→
矫直
→
切头
→
无损探伤
→
包装入库。(2)热锻加工工艺流程,轴承套圈经过锻造成形后,其组织结构变得更加致密、流线性更好,从而可以提高轴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包括:钢棒备料
→
中频感应加热
→
棒料剪切
→
料段(或料段冷却后重新加热)镦粗
→
内外圈分离
→
外圈辗环
→
外圈整形
→
内圈镦粗
→
内圈挤压
→
内圈切底(或切底后扩孔)
→
退火
→
检验
→
包装入库,(3)高速精密锻造工艺流程,棒料中频快速加热
→
自动剪切
→
预成型
→
成型
→
分离
→
退火
→
检验
→
包装入库,(4)车加工工艺流程,轴承套圈车加工分粗车和精车二大工序,精车加工要求质量一致、稳定性好、可追溯性,包括:毛坯件粗车
→
软磨
→
车内径
→
车沟道
→
车密封槽、倒角
→
检验
→
包装入库;(5)精密冷辗加工工艺流程,精密冷辗加工是通过对套圈的精密冷辗最大限度地使工件接近于成品零件的形状和精度的近净成形工艺,可以使零件的组织致密、金属流线分布合理,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对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产生积极作用。与传统车加工工艺相比,材料利用率提高,节能降耗,寿命与可靠性大幅提升。精密冷辗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毛坯准备
→
精密冷辗
→
检验
→
包装入库;(6)可控气氛热处理工艺流程,热处理是将磨前车加工产品在可控气氛状态下加热到工艺规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在介质中快速冷却,获得高硬度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热处理改变了轴承零件的内部组织及性能,热处理质量控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是最为严格的,直接关系到轴承的可靠性和寿命。热处理质量不可探测度很高,属特殊过程,需要稳定、可靠的工艺加以保证。可控气氛热处理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工件上料
→
前清洗
→
烘干
→
奥氏体化加热
→
介质中淬火
→
淬火硬度检测
→
热清洗
→
冷清洗
→
回火
→
金相及硬度检验
→
涂油
→
包装入库。
[0008]磨装制造包括(1)套圈磨加工工艺流程,磨加工包括磨削与超精研两个过程。对热处理后的轴承套圈进行磨、超加工,这是保证轴承精度的重要环节。磨加工的主要生产环节包括:磨端面
→
磨沟道
→
磨内径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制造工艺,包括磨前制造和磨装制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前制造包括轴承钢管制造流程,包括:钢棒备料
→
断料
→
加热穿孔
→
球化退火
→
酸洗、磷皂化
→
轧、拔
→
再结晶退火
→
矫直
→
切头
→
无损探伤;热锻加工流程,包括:钢棒备料
→
中频感应加热
→
棒料剪切
→
料段镦粗
→
内外圈分离
→
外圈辗环
→
外圈整形
→
内圈镦粗
→
内圈挤压
→
内圈切底
→
退火
→
检验;高速精密锻造流程,包括:棒料中频快速加热
→
自动剪切
→
预成型
→
成型
→
分离
→
退火
→
检验;车加工流程,包括:毛坯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云,潘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常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