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819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抽水井得到多个第一水样,通过第二抽水井得到多个第二水样;检测多个第一水样的污染物浓度,生成第一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检测多个第二水样的污染物浓度,生成第二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基于第一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基于第二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根据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污染物移动速率及第一抽水井位置,确定第一区域;根据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污染物移动速率及第二抽水井位置,确定第二区域;根据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重合区域确定污染源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识别污染源位置的成本,提高识别污染源位置的效率。染源位置的效率。染源位置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源定位
,具体涉及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污染溯源是污染调查评价、风险管控和修复、责任认定等工作的基础。现有地下水污染源识别方法通常以天然地下水动力条件下的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分析为依据,基于天然水动力条件,利用现场示踪试验,根据监测井浓度响应特征差异逐步判定污染源。然而,当低渗场地含水层地下水受到污染时,局部地下水流场方向并不明确,甚至与区域地下水流场方向相反,现场示踪试验将难以开展;同时由于地下水流速相对缓慢,污染物进入含水层后,对流作用较弱、弥散作用相对较强,污染源呈现小范围、高浓度的近似点状分布,这导致基于天然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过程的浓度分析容易遗漏局部污染点源。另外,对地下水污染源的识别需建设具备高监测精度的监测井网,可见现有识别低渗场地地下水污染源的方案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以避免现有识别低渗场地地下水污染源的方案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包括:通过以第一预设频率采集第一抽水井的水样得到多个第一水样,通过以第二预设频率采集第二抽水井的水样得到多个第二水样;所述第一抽水井和所述第二抽水井位于待确定污染源位置的区域内;通过检测所述多个第一水样的污染物浓度,生成第一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通过检测所述多个第二水样的污染物浓度,生成第二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基于所述第一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基于所述第二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所述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表示污染物从污染源位置运移至第一抽水井位置所用的时间,所述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表示污染物从污染源位置运移至第二抽水井位置所用的时间;根据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污染物移动速率及所述第一抽水井位置,确定第一区域;根据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污染物移动速率及所述第二抽水井位置,确定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表示待确定污染源位置的一个区域范围,所述第二区域表示待确定污染源位置的另一个区域范围;根据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重合区域确定污染源位置。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检测得到的两个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污染物移动速率和两个抽水井位置确定了两个污染源位置所在区域,基于两个区域的重合区域确定污染源位置,实现利用便捷的方法识别污染源位置,降低了识别污染源位置的成本,提高了识别污染源位置的效率。
[000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还
包括:通过以第三预设频率采集多个观测井的水样得到各观测井的多个第三水样;其中,所述多个观测井包围所述第一抽水井和所述第二抽水井;通过检测所述各观测井的多个第三水样的污染物浓度,生成各观测井的第三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根据所述重合区域和所述各观测井的第三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污染源位置。
[0008]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观测井,根据浓度升高幅度最大的观测井位置和重合区域筛选污染源位置,降低识别污染源位置的偏差,进一步提升识别污染源位置的准确度。
[0009]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通过以第一预设频率采集第一抽水井的水样得到多个第一水样之前,还包括:获取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污染特征;根据所述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污染特征确定采集参数,所述采集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抽水井位置、所述第二抽水井位置、所述多个观测井位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所述第二预设频率及所述第三预设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污染特征确定采集参数可以设计因地制宜的采集参数,提高采集水样的准确度,进而提高确定污染源位置的准确度。
[0011]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例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基于所述第二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包括:从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的第一浓度时间函数中读取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从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的第二浓度时间函数中读取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对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进行拟合得到浓度时间函数,利用浓度时间函数确定污染物运移时间,减少了计算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无条件限制。
[0013]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污染物移动速率及所述第一抽水井位置,确定第一区域;根据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污染物移动速率及所述第二抽水井位置,确定第二区域,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和所述污染物移动速率确定第一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抽水井位置和所述第一距离确定第一区域;根据所述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和所述污染物移动速率确定第二距离,根据所述第二抽水井位置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距离表示污染源位置至第一抽水井位置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表示污染源位置至第二抽水井位置的距离;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界上的至少一个位置到所述第一抽水井位置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区域的边界上的至少一个位置到所述第二抽水井位置的距离为所述第二距离。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根据污染物运移时间和污染物移动速率确定污染源位置到抽水井的距离,提高了确定污染物到抽水井的距离的准确度,根据抽水井位置和污染源位置到抽水井的距离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区域进一步提高了识别污染源位置的准确度。
[0015]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抽水井位置和所述第一距离确定第一区域,包括:以所述第一抽水井位置为圆心且以所述第一距离为半径,确定圆形的第一区域;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抽水井位置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第二区域,包括:以所述第二抽水井位置为圆心且以所述第二距离为半径,确定圆形的第二区域。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以抽水井位置为圆心且以污染源位置到抽水井的距离为半径,
确定圆形的区域为污染源位置所在区域,提高了确定污染源所在位置的区域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确定污染源位置的准确度。
[0017]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六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重合区域和所述各观测井的第三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污染源位置,包括:基于所述重合区域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区域的边界的多个交叉点;基于所述各观测井的第三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浓度升高幅度最大的观测井;从所述多个交叉点中,筛选出与所述浓度升高幅度最大的观测井距离最近的交叉点,确定为污染源位置。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确定第一区域的边界与第二区域的边界的多个交叉点,然后筛选出与浓度升高幅度最大的观测井距离最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以第一预设频率采集第一抽水井的水样得到多个第一水样,通过以第二预设频率采集第二抽水井的水样得到多个第二水样;所述第一抽水井和所述第二抽水井位于待确定污染源位置的区域内;通过检测所述多个第一水样的污染物浓度,生成第一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通过检测所述多个第二水样的污染物浓度,生成第二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基于所述第一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基于所述第二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所述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表示污染物从污染源位置运移至第一抽水井位置所用的时间,所述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表示污染物从污染源位置运移至第二抽水井位置所用的时间;根据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污染物移动速率及所述第一抽水井位置,确定第一区域;根据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污染物移动速率及所述第二抽水井位置,确定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表示待确定污染源位置的一个区域范围,所述第二区域表示待确定污染源位置的另一个区域范围;根据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重合区域确定污染源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以第三预设频率采集多个观测井的水样得到各观测井的多个第三水样;其中,所述多个观测井包围所述第一抽水井和所述第二抽水井;通过检测所述各观测井的多个第三水样的污染物浓度,生成各观测井的第三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根据所述重合区域和所述各观测井的第三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污染源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以第一预设频率采集第一抽水井的水样得到多个第一水样之前,还包括:获取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污染特征;根据所述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污染特征确定采集参数,所述采集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抽水井位置、所述第二抽水井位置、所述多个观测井位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所述第二预设频率及所述第三预设频率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基于所述第二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确定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包括:从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的第一浓度时间函数中读取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从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的第二浓度时间函数中读取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污染物移动速率及所述第一抽水井位置,确定第一区域;根据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污染物移动速率及所述第二抽水井位置,确定第二区域,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污染物运移时间和所述污染物移动速率确定第一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抽水井位置和所述第一距离确定第一区域;根据所述第二污染物运移时间和所述污染物移动速率确定第二距离,根据所述第二抽
水井位置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航张佳陈鸿汉刘菲代云容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