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杂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89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除杂罐,包括罐体,其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磁性体,其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与罐体内壁面连接;以及搅拌体,其具有搅拌部,搅拌部插入容纳腔内。浆料通过输入通道进入到容纳腔内,部分浆料与磁性体接触,磁性体将该部分浆料内的磁性金属物质吸出,待浆料填充了一定量后,通过搅拌体的运动带动浆料晃动,使得浆料与磁性体有充分的接触,最后浆料通过输出通道排出。通过该种方式,增加了浆料与磁性体接触的面积,提升了磁性体对浆料内的磁性金属物质的吸附效果,此外,由于磁性体具有足够大的面积,因此不易发生磁性金属物质堆积问题,不易降低磁性体的吸附效果。降低磁性体的吸附效果。降低磁性体的吸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杂罐


[0001]本技术涉及除磁装置
,具体地,涉及一种除杂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与转变,电子产品的出现满足了大众的需求。而电子产品基本都配套了电池,便于携带外出使用。近年来,随着消费类电池的普及,消费者对于续航更长,自放电更小的电池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锂离子电池便是主流之一。
[0003]锂离子电池主材在烧制过程以及浆料搅拌过程中,往往会参入有杂质,尤其是磁性金属杂质,磁性金属杂质若是没能清除且混入浆料中制成电池,由于正极电位较高,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磁性金属杂质会被逐渐被氧化,然后以离子形态穿过隔膜在负极还原析出,在离子穿过隔膜过程时,会导致电芯电压大幅下降,从而导致电芯自放电过大,严重时可能会形成枝晶,刺破隔膜,导致电芯内短路。
[0004]目前采用的浆料除磁手段主要是采用单个磁棒串联浆料管道方式,由于单个磁棒的面积有限,因此其除磁面积小,且磁性金属物质在磁棒表面堆积后,出现除磁效果明显下降的现象,此外,由于除磁管道面积小,在浆料高压高速流动下,磁棒表面吸附的磁性金属物质会被冲走,导致浆料的磁性金属杂质被吸附效果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杂罐。
[0006]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除杂罐,包括:
[0007]罐体,其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
[0008]磁性体,其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与罐体内壁面连接;以及
[0009]搅拌体,其具有搅拌部,搅拌部置入容纳腔内;/>[0010]其中,浆料由输入通道流入,再由输出通道流出,过程中与磁性体及搅拌体接触,搅拌部对浆料进行搅拌。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导流体,导流体位于容纳腔内,且导流体与输入通道相对设置。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导流体具有弧面,弧面的开口朝向输入通道。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输入通道设置于罐体上部,输出通道设置于罐体下部。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搅拌体包括转动件及搅拌件,转动件一端置入容纳腔内,搅拌件设置于转动件的一端,且形成搅拌部。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沿转动件的轴向,设置至少两组搅拌件。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搅拌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叶片。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搅拌体还包括驱动件,转动件远离搅拌件的一端连接驱动件,驱动件带动转动件转动。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磁性体位于罐体内壁面与搅拌体之间,且磁性体与罐体内壁面不接触。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磁性体铺设于罐体内壁面。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浆料通过输入通道进入到容纳腔内,部分浆料与磁性体接触,磁性体将该部分浆料内的磁性金属物质吸出,待浆料填充了一定量后,通过搅拌体的运动带动浆料晃动,使得浆料与磁性体有充分的接触,最后浆料通过输出通道排出。通过该种方式,增加了浆料与磁性体接触的面积,提升了磁性体对浆料内的磁性金属物质的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实施例中除杂罐的剖视图;
[0023]图2为实施例中磁性体位置示意图;
[0024]图3为实施例中又一磁性体位置示意图;
[0025]图4为实施例中另一磁性体位置示意图;
[0026]图5为实施例中除杂罐的另一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罐体;11

容纳腔;12

输入通道;13

输出通道;
[0029]2‑
磁性体;
[0030]3‑
搅拌体;31

搅拌部;32

转动件;33

搅拌件;331

叶片;34

驱动件;4

导流体;41

弧面;42

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32]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如图1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除杂罐的剖视图。本申请的除杂罐包括罐体1、磁性体2及搅拌体3,罐体1用于承载浆料,磁性体2设置于罐体1内,且磁性体2与罐体1内的浆料接触,搅拌体3置入到罐体1内,并对罐体1内的浆料进行搅拌,使得浆料与磁性体2充分接触,通过磁性体2将浆料内的磁性金属杂质吸附出来,进一步说明,磁性金属杂质指的是铁、钴、
镍等可以被磁吸的金属物质。
[0034]罐体1具有容纳腔11、输入通道12及输出通道13,磁性体2位于容纳腔11内,输入通道12设置于罐体1的上部,且输入通道12与容纳腔11连通,也就是说,外部通过输入通道12与容纳腔11连通,便于向容纳腔11内输入浆料;输出通道13设置于罐体1的下部,同理,输出通道13也是作为外部与容纳腔11连通的通道,便于将罐体1内的浆料输送出外部。具体应用时,输入通道12可以是开设于罐体1侧壁的通孔,该通孔由罐体1外壁面贯穿至内壁面,使得外部与容纳腔11连接。输入通道12还可以是一个由外部贯穿罐体1壁面直至容纳腔11的中空管体,通过该中空管体也可以向容纳腔11内输入浆料。同理,输出通道13的具体设置情况与输入通道12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罐体1存储浆料的量为50~500kg,其体积可为0.5~5.0立方米。当然该数据仅仅作为实施例之一,可根据需求进行扩增或缩减。
[0035]再一并参照图2

图4所示,图2为实施例中磁性体2位置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又一磁性体2位置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另一磁性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杂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其具有容纳腔(11)以及与所述容纳腔(11)连通的输入通道(12)和输出通道(13);磁性体(2),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以及搅拌体(3),其具有搅拌部(31),所述搅拌部(31)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其中,浆料由所述输入通道(12)流入,再由所述输出通道(13)流出,过程中与所述磁性体(2)及所述搅拌体(3)接触,所述搅拌部(31)对浆料进行搅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杂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体(4),所述导流体(4)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且所述导流体(4)与所述输入通道(12)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杂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4)具有弧面(41),所述弧面(41)的开口朝向所述输入通道(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杂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通道(12)设置于所述罐体(1)上部,所述输出通道(13)设置于所述罐体(1)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杂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科赵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