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763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发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包括主罐体,所述主罐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发酵机构,所述主罐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内部转动连接有加热机构,所述发酵机构包括四个副罐体。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通过发酵机构的设计,将目标菌株放置于主罐体内部培养,将对应的共生体益生菌菌株放置于副罐体中进行发酵,实现了对目标菌株以及共生体益生菌菌株的分类培养,在副罐体中的共生体益生菌菌株发酵好后,打开第一阀门,副罐体内部的微生物分泌物通过纳米膜释放到主罐体内部中,从而达到目标菌株迅速增殖的目的。增殖的目的。增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益生菌发酵
,具体为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是指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目前国内使用的益生菌有20多种,主要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布拉氏酵母菌、肠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益生菌需要经过发酵产生,所谓的发酵,即微生物不断生长,将食物分解成各种代谢产物,并使食物中富含大量益生菌的过程,发酵过程不仅可以延长食物的储存时间,而且还能使食物变得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0003]目前现有的益生菌发酵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在对益生菌进行发酵培养的过程中,只是将菌株放置在单一的发酵罐内部进行培养发酵,由于培养方式单一,相应地目标菌株增殖比较缓慢,发酵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包括主罐体,所述主罐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发酵机构,所述主罐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内部转动连接有加热机构。
[0006]所述发酵机构包括四个副罐体,四个所述副罐体均贯穿主罐体外侧壁并延伸入主罐体内部,所述主罐体顶部固定连接有衔接框,所述衔接框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主罐体内部固定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圆杆贯穿主罐体顶部,所述第一圆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于第一锥齿轮底部,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副罐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一侧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贯穿主罐体一侧壁并与主罐体转动连接,所述出料管内部固定连接有纳米膜。
[0007]优选的,四个所述副罐体对称分布与主罐体上,所述副罐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圆杆贯穿副罐体顶部并与副罐体转动连接,第二搅拌叶对副罐体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
[0008]优选的,所述主罐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贯穿衔接框,所述副罐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料口,所述副罐体内腔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块,第一加热块对副罐体内部进行加温。
[0009]优选的,所述衔接框顶部固定连接有仪表盘,所述主罐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通过第二阀门来控制主罐体内部物料是否排出。
[0010]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辅助框,所述辅助框固定连接于主罐体内部,所述第一圆杆贯穿辅助框并与辅助框通过密封轴承连接,所述辅助框内部设置有两个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辅助框并与辅助框通过密封轴承连接,所述辅助框顶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型号为ADAN,温度传感器对主罐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
[0011]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外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螺纹杆与移动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罐体内腔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螺纹杆顶部与定位板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块,所述移动块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定位板与辅助框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矩形板,螺纹杆转动后带动移动块上下移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圆杆外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皮带轮,两个螺纹杆外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均设置有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通过发酵机构的设计,将目标菌株放置于主罐体内部培养,将对应的共生体益生菌菌株放置于副罐体中进行发酵,实现了对目标菌株以及共生体益生菌菌株的分类培养,在副罐体中的共生体益生菌菌株发酵好后,打开第一阀门,副罐体内部的微生物分泌物通过纳米膜释放到主罐体内部中,从而达到目标菌株迅速增殖的目的。
[0015]2、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通过加热机构的设计,在目标菌株在主罐体内部发酵的同时,温度传感器对主罐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过低时,第二加热块通电产生热量进行加热,第一圆杆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则第二皮带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块带动第二加热块在主罐体内部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对不同区域进行均匀加热,以避免加热不均匀而对发酵过程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打开第二阀门,发酵好的物料通过排料管向外界排出,完成整个发酵过程。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
[0019]图3辅助框的前视剖视图;
[0020]图4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21]图5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
[0022]图6为图3中的C处放大图;
[0023]图7为辅助框的立体图。
[0024]图中:1、主罐体;2、发酵机构;21、副罐体;22、衔接框;23、第一电机;24、第一锥齿轮;25、第一圆杆;26、第一搅拌叶;27、第二锥齿轮;28、出料管;29、第一阀门;291、纳米膜;292、第二电机;293、第二搅拌叶;294、第一进料口;295、第二进料口;296、第一加热块;297、第二阀门;3、框体;4、加热机构;41、辅助框;42、螺纹杆;43、温度传感器;44、移动块;45、定
位板;46、限位杆;47、第一皮带轮;48、第二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27]实施例一
[0028]结合图1至图7,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包括主罐体1,主罐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发酵机构2,主罐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框体3,框体3内部转动连接有加热机构4。
[0029]发酵机构2包括四个副罐体21,四个副罐体21均贯穿主罐体1外侧壁并延伸入主罐体1内部,主罐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衔接框22,衔接框22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3,第一电机23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4,主罐体1内部固定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杆25,第一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包括主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发酵机构(2),所述主罐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框体(3),所述框体(3)内部转动连接有加热机构(4);所述发酵机构(2)包括四个副罐体(21),四个所述副罐体(21)均贯穿主罐体(1)外侧壁并延伸入主罐体(1)内部,所述主罐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衔接框(22),所述衔接框(22)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3),所述第一电机(23)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4),所述主罐体(1)内部固定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杆(25),所述第一圆杆(25)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一圆杆(25)贯穿主罐体(1)顶部,所述第一圆杆(25)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7),所述第二锥齿轮(27)设置于第一锥齿轮(24)底部,且第二锥齿轮(27)与第一锥齿轮(24)相啮合,所述副罐体(21)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28),所述出料管(28)一侧设置有第一阀门(29),所述第一阀门(29)贯穿主罐体(1)一侧壁并与主罐体(1)转动连接,所述出料管(28)内部固定连接有纳米膜(2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副罐体(21)对称分布与主罐体(1)上,所述副罐体(2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92),所述第二电机(29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293),所述第二圆杆贯穿副罐体(21)顶部并与副罐体(21)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口(294),所述第一进料口(294)贯穿衔接框(22),所述副罐体(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聃洋亚历山大苏沃洛夫托马斯哈特勒王春华舒欢刘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普世特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