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益生菌发酵
,具体为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是指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目前国内使用的益生菌有20多种,主要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布拉氏酵母菌、肠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益生菌需要经过发酵产生,所谓的发酵,即微生物不断生长,将食物分解成各种代谢产物,并使食物中富含大量益生菌的过程,发酵过程不仅可以延长食物的储存时间,而且还能使食物变得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0003]目前现有的益生菌发酵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在对益生菌进行发酵培养的过程中,只是将菌株放置在单一的发酵罐内部进行培养发酵,由于培养方式单一,相应地目标菌株增殖比较缓慢,发酵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包括主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发酵机构(2),所述主罐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框体(3),所述框体(3)内部转动连接有加热机构(4);所述发酵机构(2)包括四个副罐体(21),四个所述副罐体(21)均贯穿主罐体(1)外侧壁并延伸入主罐体(1)内部,所述主罐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衔接框(22),所述衔接框(22)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3),所述第一电机(23)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4),所述主罐体(1)内部固定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杆(25),所述第一圆杆(25)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一圆杆(25)贯穿主罐体(1)顶部,所述第一圆杆(25)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7),所述第二锥齿轮(27)设置于第一锥齿轮(24)底部,且第二锥齿轮(27)与第一锥齿轮(24)相啮合,所述副罐体(21)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28),所述出料管(28)一侧设置有第一阀门(29),所述第一阀门(29)贯穿主罐体(1)一侧壁并与主罐体(1)转动连接,所述出料管(28)内部固定连接有纳米膜(2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副罐体(21)对称分布与主罐体(1)上,所述副罐体(2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92),所述第二电机(29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293),所述第二圆杆贯穿副罐体(21)顶部并与副罐体(21)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共生体益生菌的纳米膜双套层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口(294),所述第一进料口(294)贯穿衔接框(22),所述副罐体(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聃洋,亚历山大苏沃洛夫,托马斯哈特勒,王春华,舒欢,刘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普世特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