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组件、具有电容器组件的车辆驱动功率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761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容器组件(KA),所述电容器组件具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容器组件、具有电容器组件的车辆驱动功率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组件、特别是中间电路电容器组件或者尤其用于功率电子装置的电容器组件或功率逆变器电容器组件,以及一种车辆驱动功率电子装置、尤其是功率逆变器装置、特别是具有所提到的电容器组件的车辆驱动功率逆变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具有被构造成环形的大的电容器绕组的环形电容器是已知的并且除其他外(例如作为中间电路电容器)被应用于电驱动车辆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功率电子装置中,以便运行并且调节驱动装置的驱动电马达。
[0003]所述环形电容器具有多个联接片,所述联接片构造出相应的环形电容器的正电压侧的或者负电压侧的电流接头。在此,所述联接片一般沿着对应的环形电容器的周缘方向分布地布置。通过联接片之间的间距、尤其是一方面正接头与另一方面负接头之间的间距,与这些联接片的电连接撑开提高电容器的电感的面。如果将这种环形电容器联接在功率电子装置的、例如车辆驱动功率逆变器装置的钟控半导体开关上,那么在接通半导体开关时所述电容器中的大的电感就可能导致半导体开关上的开关过电压。所述半导体开关上的过电压又可能导致功能干扰、甚至导致功率电子装置中的失灵。
[0004]如在所有电气装置中常见的那样,对环形电容器或者功率电子装置、尤其是车辆驱动装置的功率逆变器装置来说,也存在对高可靠性的通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申请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尤其在上面所提到的问题方面可靠的电容器组件或者功率电子装置或者车辆驱动装置的具有电容器组件的功率逆变器装置。
[0006]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尤其用于功率电子装置、例如用于车辆驱动功率电子装置、特别地用于车辆驱动功率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组件、特别是中间电路电容器组件、逆变器电容器组件或功率逆变器电容器组件。
[0008]所述电容器组件具有电容器,该电容器被实施成至少部分地环绕着空间、尤其是空腔。所述电容器又具有(一个或多个)(尤其呈联接片的形式的)正电压侧的第一电流接头和(一个或多个)(尤其呈联接片的形式的)负电压侧的第二电流接头。所述第一电流接头和所述第二电流接头优选沿着所述空间的周缘方向分布地布置。
[0009]所述电容器组件还具有第一汇流排(英文:“Busbar”)和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尤其被布置在所述空间中。所述汇流排沿着所述空间或电容器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空间的端侧或者横截面对齐。所述汇流排分别沿着通过横向于所述空间的轴向方向穿过所述空间的截面所得到的面来延伸。换言之,所述汇流排平行于所述空间的端侧来布置或者(尤其是略微)倾斜于所述空间的端侧来布置。在该情况中,“倾斜”尤其意味着,在
相应的汇流排延伸所沿着的所述面与所述端侧的延伸面之间的角度不大于90
°
(优选不大于45
°
或30
°
)的空间。在此,所述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沿着轴向方向)尤其彼此搭接或叠置地布置并且(沿着轴向方向)彼此主要地(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对齐。所述第一汇流排与第一电流接头(尤其是直接)在实体上连接且电连接、例如熔焊、钎焊、拧接、铆接。类似地,所述第二汇流排与第二电流接头(尤其是直接)在实体上连接且电连接、例如熔焊、钎焊、拧接、铆接。所述汇流排优选从所述空间的纵轴线以径向的方式、比如星形地延伸直至电流接头。
[0010]不仅所述第一汇流排而且所述第二汇流排尤其处于电容器组件的空间中、比如处于所述空间的端侧上或者处于所述空间的两个端侧之间。所有或至少多个第一电流接头尤其分别经由第一汇流排的接触区段中的一个被电联接到第一汇流排上。类似地,所有或至少多个第二电流接头尤其分别经由第二汇流排的接触区段中的一个被电联接到第二汇流排上。
[0011]所述电容器尤其被实施为具有联接片(尤其是具有筒形空腔)的环形电容器,其中,所述联接片构造出所述电容器的正电压侧的或者负电压侧的电流接头。在此,所述联接片在环形电容器的圆形的或圆环盘形的底侧上分布地布置。每两个联接片尤其分别构成环形电容器的电容器角度的正电压侧的电流接头和负电压侧的电流接头的组。在此,所述联接片组彼此等距地在环形电容器的底侧上环形分布地布置,其中,相应的联接片组的一个(例如正电压侧的)联接片从电容器的轴线观察被分别布置在同一个联接片组的另一个(例如负电压侧的)联接片的后面。
[0012]所述电容器例如能够具有多个电容器绕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正电压侧的第一电流接头构造出相应的电容器绕组的正电压侧的联接片。类似地,所述负电压侧的第二电流接头构造出相应的电容器绕组的负电压侧的联接片。所述两个汇流排彼此并联地将电容器绕组电连接。
[0013]所述第一和第二汇流排可以彼此平行地走向。所述两个汇流排优选彼此平行地布置,由此得到关于电磁辐射的良好的辐射特性。所述两个汇流排尤其由金属板、例如铜板或铜合金板冲裁、切割或激光束切割而成。所述汇流排优选彼此上下放置并且尤其借助于位于之间的绝缘层来彼此电绝缘。
[0014]所述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以及由此与电容器的电连接)在电容器组件的空间中的布置,其中,所述汇流排沿着所述空间的轴向方向彼此对齐,可以实现所述电容器组件的节省空间的结构和所述电容器组件中的经提高的设计灵活性,尤其是用以下方式:与电容器的电连接可以穿引过所述空间并且经由两个汇流排来建立。
[0015]在这里所描述的电容器组件的内部中设置所述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与电容器绕组(的端部)连接。所述内部在这里一般也被称为“空腔”(还更一般地被称为“空间”)。所述电容器组件的端侧也被算作是内部或空腔。所述电容器绕组将电容器的或者电容器组件的内部包围。概念“空腔”尤其应被理解为:存在导引汇流排或导电体的可能性。所述电容器的内部可以是空的并且容纳汇流排或者导电体,或者除了用于汇流排或者导电体以及可能的其他部件的空间之外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例如用填充材料来)填充。概念“空心的”在该情况中意味着:所述电容器将相关的空间包围,在所述空间中设置所述汇流排。因此,以下空间被称为是空心的,所述空间不具有填料,或者所述空间在电方面是空心的且具有用于导引
导体、比如汇流排和/或导电体的空间。所述汇流排或者导电体可以露出或者可以完全地或部分地被埋入到填料中。代替概念“空腔”,也可以使用概念“内部”。
[0016]所述空腔或者内部可以实现在至少一个端侧上引出所述汇流排的接触部、比如导电体。这个端侧可以对应空心圆筒的端侧,该空心圆筒的本体由电容器构成。所述汇流排具有用于导电体的联接元件。这些导电体可以从汇流排向空腔的端侧延伸出去并且可以在那里优选进行电接触。所述导电体通往电容器组件的端侧并且由此允许具有小的寄生电感的非常短的布线并且由此提供有益的中心的联接可行方案。因为所述导电体在电容器的内部中走向,所以通过所述电容器元件得到有利的屏蔽。
[0017]所述导电体优选彼此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电容器组件(KA),具有:

电容器(KD),所述电容器被实施成至少部分地环绕着空间(HR);

其中,所述电容器(KD)具有正电压侧的第一电流接头(SA1)和负电压侧的第二电流接头(SA2);

第一汇流排(S1),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一电流接头(SA1)电连接;

第二汇流排(S2),所述第二汇流排与所述第二电流接头(SA2)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平行于或倾斜于所述空间(HR)的端侧来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KA),其中,所述第一电流接头(SA1)和/或所述第二电流接头(SA2)沿着所述空间(HR)的周缘方向(UR1)分布地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组件(KA),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排(S1)和所述第二汇流排(S2)在所述空间(HR)中或沿着所述空间(HR)的轴向方向(AR)对齐地布置。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组件(KA),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排(S1)和所述第二汇流排(S2)彼此搭接地布置。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组件(KA),此外具有:

电绝缘的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排(S1)、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汇流排(S2)彼此搭接地布置;

其中,所述绝缘层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汇流排(S1)与所述第二汇流排(S2)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汇流排(S1)与所述第二汇流排(S2)彼此在实体上连接并且同时使它们彼此电绝缘。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组件(KA),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排(S1)和所述第二汇流排(S2)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AR)来布置。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组件(KA),

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排(S1)被实施成具有辐射形伸出的第一接触区段(KA1)的星形或者圆盘形,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区段(KA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流接头(SA1)中的每个在实体上连接且电连接;并且/或者

其中,所述第二汇流排(S2)被实施成具有辐射形伸出的第二接触区段(KA2)的星形或者圆盘形,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区段(KA2)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流接头(SA2)中的每个在实体上连接且电连接。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组件(KA),

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排(S1)具有用于联接第一导电体的第一电联接元件(E1)和用于将第二导电体穿引至第二电联接元件(E2)的第一留空部(A1);并且

所述第二汇流排(S2)具有用于联接所述第二导电体的所述第二联接元件(E2)和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体穿引至所述第一联接元件(E1)的第二留空部(A2);

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元件(E1)和所述第二留空部(A2)沿着所述空间(H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纬湃科技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