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239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所述测量器具用于测量登车平台与钢轨之间的距离,包括:副尺,平行于钢轨设置,且紧贴钢轨内侧边缘,所述副尺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卡槽;主尺,设置于所述卡槽中,垂直于所述副尺,且其端面紧贴钢轨内侧边缘,所述主尺的宽度与所述卡槽的宽度相等;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处,且紧贴钢轨内侧边缘;激光水平仪,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分别发出两束光线:V光线,平行于钢轨,检测登车平台的倾斜度;H光线,垂直于钢轨,测量登车平台与钢轨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高标准、高精度、测量效率高,适用于不同型号列车的轨道边缘限界的精准测量。号列车的轨道边缘限界的精准测量。号列车的轨道边缘限界的精准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当地铁车辆运营结束时,检修人员会对列车的走行部(走行部是车辆在牵引力作用下沿线路运行的部分)和车下电气设备进行检查,这是地铁车辆日检的主要工作,是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必要环节。当地铁车辆进驻到检修库时,要保障地铁车辆的安全进场,防止侵限造成车辆撞击登车平台而造成安全事故,这就需要对登车平台与钢轨之间的实际距离进行测量。现阶段对于登车平台与轨道的实际距离的测量一般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此种方式存在测量角度及中心位置不准确、测量效率低、测量精度低,且认为测量难以实现稳定测量的问题,难以满足高标准、高精度的要求。
[0003]因此,亟需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满足高标准、高精度的要求,且提高测量效率,方便检修人员勘测出地铁车辆到登车平台的安全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所述测量器具用于测量登车平台与钢轨之间的距离,包括:副尺,平行于钢轨设置,且紧贴钢轨内侧边缘,所述副尺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卡槽;主尺,设置于所述卡槽中,垂直于所述副尺,且其端面紧贴钢轨内侧边缘,所述主尺的宽度与所述卡槽的宽度相等;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处,且紧贴钢轨内侧边缘;激光水平仪,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分别发出两束光线:V光线,平行于钢轨,检测登车平台的倾斜度;H光线,垂直于钢轨,测量登车平台与钢轨之间的距离。
[0006]所述主尺的上表面上带有刻度,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主尺的零刻度线处。
[0007]所述测量器具还设置有:读数指针,与所述激光水平仪的底座连接,所述激光水平仪带动所述读数指针在主尺上滑动,当所述激光水平仪滑动至登车平台内侧边缘时,此时所述读数指针所对应的主尺的刻度即为登车平台与钢轨之间的距离。
[0008]所述测量器具还设置有:第一磁性水平尺,水平安装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第二磁性水平尺,水平安装于所述激光水平仪的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一磁性水平尺垂直设置。
[0009]所述测量器具还设置有若干个呈L型的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通过第一锁紧螺栓旋转固定于所述主尺的下表面;第二支撑座,通过第二锁紧螺栓旋转固定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两个第三支撑座,固定在所述副尺的上表面且对称设置于所述主尺的两侧。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平行板,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固定于所述主尺的下表面;第一垂直板,中空结构,与所述第一平行板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垂直板上贯穿设
置有平行螺栓。
[0011]具体地,所述平行螺栓通过螺杆与所述主尺的下表面连接,所述螺杆的外侧带有螺纹;所述螺杆的外部套设有同时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的第一螺纹连接套,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套的内螺纹与所述螺杆的螺纹啮合,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套的外螺纹与所述平行螺栓的螺纹啮合;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垂直板与所述主尺的下表面连接,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垂直板的中空结构中;通过旋转所述平行螺栓,可带动所述螺杆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螺杆带动主尺向上或向下移动。
[0012]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第二平行板,通过第二锁紧螺栓设置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第二垂直板,与所述第二平行板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二垂直板上贯穿设置有微调螺栓。
[0013]具体地,所述微调螺纹通过倒L型螺杆与所述激光水平仪的底部连接,所述倒L型螺杆包括:立杆,所述立杆的外侧带有螺纹,且所述立杆的外部套设有同时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的第二螺纹连接套,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套的内螺纹与所述立杆的螺纹啮合,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套的外螺纹与所述微调螺栓的螺纹啮合;横杆,端头与所述激光水平仪的底部连接,连接处为所述激光水平仪悬空而未与所述主尺连接接触的一侧;通过旋转所述微调螺栓,可带动所述立杆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立杆带动横杆向上或向下移动,继而使得所述横杆带动激光水平仪向上抬起或下沉。
[0014]所述第三支撑座包括:第三平行板,固定于所述副尺的上表面;第三垂直板,垂直于所述第三平行板,且固定于所述主尺与副尺的上表面垂直的侧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引入智能化手段,采用激光水平仪投射出的高亮度、高精准度的红外激光标定登车平台到钢轨最近点的直线距离,实现边缘限界的精准探测。
[0017]2、本技术能够适用于A型车、C型车、三轨道列车等不同型号列车的轨道边缘限界的精准探测。
[0018]3、本技术通过激光水平仪投射出的V光线,可以检测登车平台是否倾斜,结构简单且操作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测量器具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激光水平仪发出光线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磁性水平尺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倒L型螺杆连接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予以详细说明。
[0024]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
盖的范围内。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明确列出的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用于测量登车平台与钢轨之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包括:主尺1、副尺2、激光水平仪3、挡板4;所述副尺2平行于钢轨设置,且紧贴钢轨内侧边缘,所述副尺2的上表面有一个与主尺1的宽度相等的卡槽;所述主尺1带有刻度,设置于所述副尺2的卡槽中,与副尺2垂直设置,即所述主尺1垂直于钢轨设置,且其端面紧贴钢轨内侧边缘;所述激光水平仪3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主尺1的上表面;所述挡板4固定设置于所述主尺1的上表面零刻度线处,且紧贴钢轨内侧边缘。
[0027]进一步,在测量时,首先要保证主尺1是水平的,其次要保证登车平台与钢轨是平行的(登车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器具用于测量登车平台与钢轨之间的距离,包括:副尺,平行于钢轨设置,且紧贴钢轨内侧边缘,所述副尺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卡槽;主尺,设置于所述卡槽中,垂直于所述副尺,且其端面紧贴钢轨内侧边缘,所述主尺的宽度与所述卡槽的宽度相等;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处,且紧贴钢轨内侧边缘;激光水平仪,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分别发出两束光线:V光线,平行于钢轨,检测登车平台的倾斜度;H光线,垂直于钢轨,测量登车平台与钢轨之间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上带有刻度,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主尺的零刻度线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器具还设置有:读数指针,与所述激光水平仪的底座连接,所述激光水平仪带动所述读数指针在主尺上滑动,当所述激光水平仪滑动至登车平台内侧边缘时,此时所述读数指针所对应的主尺的刻度即为登车平台与钢轨之间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器具还设置有:第一磁性水平尺,水平安装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第二磁性水平尺,水平安装于所述激光水平仪的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一磁性水平尺垂直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器具还设置有若干个呈L型的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通过第一锁紧螺栓旋转固定于所述主尺的下表面;第二支撑座,通过第二锁紧螺栓旋转固定于所述主尺的上表面;两个第三支撑座,固定在所述副尺的上表面且对称设置于所述主尺的两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登车平台限界测量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平行板,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固定于所述主尺的下表面;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鲁峰张懿明李恽诤鲁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