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714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23
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所述背光板包括背光板主体和围合于所述背光板主体外周的围挡板,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均温板,所述均温板设于所述背光板主体的背光侧,且所述均温板与所述背光板主体之间设有第一齿形部。通过在背光板主体的背光侧设置均温板,且均温板和背光板主体之间设有第一齿形部,一方面,第一齿形部能够增大均温板和背光板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将背光板主体的热量更充分传递到均温板作散热处理,从而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散热性能,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无需开设散热孔,也就能够避免外界灰尘进入背光模组内部导致难以清理的问题。难以清理的问题。难以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散热一般都是在背光板上设置散热孔,通过散热孔散热,然而,散热孔散热具有以下缺陷:一方面,散热孔的散热效果一般较差,另一方面,现有背光板的散热孔没有设置防尘结构,外界灰尘容易进入背光模组内部造成难以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旨在提升散热效果且防止灰尘进入背光模组内。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所述背光板包括背光板主体和围合于所述背光板主体外周的围挡板,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均温板,所述均温板设于所述背光板主体的背光侧,且所述均温板与所述背光板主体之间设有第一齿形部。
[0005]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板主体朝向所述均温板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齿形部,所述第一齿形部和所述均温板之间填充导热胶。
[0006]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朝向所述背光板主体的一侧设有沉槽,所述导热胶填充于所述第一齿形部和所述沉槽之间。
[0007]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灯条和导光板,所述围挡板的内壁设置所述灯条,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围挡板和所述背光板主体围合形成的腔体内,且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灯条的出光侧相对设置。
[0008]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灯板,所述灯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板主体背离所述均温板的一侧。
[0009]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灯条与所述围挡板内壁之间设有第二齿形部。
[0010]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围挡板内壁设有所述第二齿形部,所述第二齿形部与所述灯条之间设有导热胶层,且所述第二齿形部与所述导热胶层之间具有空隙。
[0011]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形部包括多个第一齿形结构,多个所述第一齿形结构沿第一方向连续分布。
[0012]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形部包括多个第二齿形结构,多个所述第二齿形结构沿第二方向连续分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0013]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侧,所述背光模组用于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0014]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所述背
光板包括背光板主体和围合于所述背光板主体外周的围挡板,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均温板,所述均温板设于所述背光板主体的背光侧,且所述均温板与所述背光板主体之间设有第一齿形部。通过在背光板主体的背光侧设置均温板,且均温板和背光板主体之间设有第一齿形部,一方面,第一齿形部能够增大均温板和背光板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将背光板主体的热量更充分传递到均温板作散热处理,从而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散热性能,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无需开设散热孔,也就能够避免外界灰尘进入背光模组内部导致难以清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大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0016]图1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背光板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7]图2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背光板的第二视角的部分结构放大的立体图;
[0018]图3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背光板的剖视图;
[0019]图4示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背光板的剖视图;
[0020]图5示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0、背光模组;10、背光板;11、背光板主体;111、第一齿形部;1111、导热胶;12、围挡板;121、第二齿形部;1211、导热胶层;20、灯条;30、灯板;40、均温板;41、沉槽;
[0023]201、阵列基板;202、彩膜基板;203、液晶层;
[0024]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0026]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100,其中显示面板为非发射型光接收元件,背光模组100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光面一侧,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以使显示面板显示图像,下面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0027]在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100包括背光板10、胶框、反射片、导光板、灯条20和光学膜片组,背光板10包括背光板主体11和围挡板12,所述围挡板12围合于所述背光板主体11外周,反射片设于背光板主体11面向显示面板的一侧,导光板设于反射片背离
背光板主体11的一侧,胶框包括胶框主体,胶框主体围合于背光板主体11外周,所述灯条20设置在所述背光板主体11或者胶框主体上,且灯条20的出光侧与导光板的其中一侧相对设置,所述光学膜片组位于导光板背离所述背光板10的一侧,胶框一般用于承载显示面板和定位光学膜片组。
[0028]在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100包括背光板10、胶框和灯板30,背光板10包括背光板主体11和围挡板12,所述围挡板12围合于所述背光板主体11外周,所述背光板主体11设于灯板30的背光侧,胶框围合于围挡板12外周。
[0029]对于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其发光元件为灯条20,因此,安装灯条20的围挡板12侧壁以及临近灯条20位置的背光板主体11处热量集中,现有技术中采用在背光板主体11的背光侧开设散热孔的方式散热,对于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其灯板30背离背光板主体11的一侧发光,现有技术同样采用在背光板主体11的背光侧开设散热孔的方式散热。现有技术的散热孔散热具有以下缺陷:一方面,散热孔的散热效果一般较差,另一方面,现有背光板10的散热孔没有设置防尘结构,外界灰尘容易进入背光模组100内部造成难以清理的问题。
[0030]有鉴于此,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0及包括该背光模组100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所述背光板包括背光板主体和围合于所述背光板主体外周的围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均温板,所述均温板设于所述背光板主体的背光侧,且所述均温板与所述背光板主体之间设有第一齿形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板主体朝向所述均温板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齿形部,所述第一齿形部和所述均温板之间填充导热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朝向所述背光板主体的一侧设有沉槽,所述导热胶填充于所述第一齿形部和所述沉槽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条和导光板,所述围挡板的内壁设置所述灯条,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围挡板和所述背光板主体围合形成的腔体内,且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灯条的出光侧相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镇东郑浩旋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