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套及包含该衬套的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11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衬套及包含该衬套的悬置,所述悬置包括收容所述衬套的支架。所述衬套包括内芯、外壳及设置在所述内芯和所述外壳之间的减振主簧,所述外壳具有外表面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衬套在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被按压变形而形成限位部的按压变形部,所述按压变形部在所述衬套的径向方向上未凸伸出所述外表面。如此设置,所述衬套可以从所述按压变形部的一端先组装至所述支架,然后通过按压的方式使得所述按压变形部变形而形成所述限位部,无需设置两个衬套,既简化了生产工艺,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衬套及包含该衬套的悬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衬套及包含该衬套的悬置,所述衬套通过组装的方式装配到所述悬置的支架上。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车辆作为交通工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见的车辆有轿车、卡车、客车等。为了满足不同的功能,车辆上通常安装有很多振动装置,例如用于提供动力的燃油机或者电动机、用于压缩驱动制冷剂的空调压缩机等,这些振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振动,严重影响了驾乘者的驾乘体验。此外,当车辆遇到一些不平整的路况时,会引起车辆的晃动,也会影响驾乘者的驾乘体验。为此,人们开发出了很多用于减振的装置,装配有衬套的悬置则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所述悬置包括支架和组装于所述支架的两个衬套,所述支架具有收容所述两个衬套的收容槽及位于所述收容槽的相对两侧的两个限位面,所述两个衬套从所述收容槽的两端分别组装至所述收容槽内。其中一个衬套具有径向延伸而与其中一个限位面抵靠的弹性限位部,另一个衬套具有径向延伸而与另一个限位面抵靠的另一弹性限位部。然而,该种悬置的生产工艺复杂,且生产成本较高。
[0003]所以,希望提出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衬套及包含该衬套的悬置,其生产工艺更加简单,生产成本更低。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衬套,其包括内芯、外壳及设置在所述内芯和所述外壳之间的减振主簧,所述外壳具有外表面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衬套在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被按压变形而形成限位部的按压变形部,所述按压变形部在所述衬套的径向方向上未凸伸出所述外表面。
[0006]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变形部与所述减振主簧一体形成。
[0007]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衬套具有若干所述按压变形部,且若干所述按压变形部沿所述衬套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
[0008]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变形部包括较大的弹性变形部和较小的连接部。
[0009]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面,所述衬套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按压变形部之间的第一变形空间。
[0010]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形空间内窄外宽。
[0011]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内芯在所述衬套的轴向方向上凸伸出所述第一端,所述衬套设置有位于所述内芯和所述按压变形部之间的第二变形空间。
[0012]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形空间内窄外宽。
[0013]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沿所述衬套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按压变形部的截面的外轮廓
由曲线形成或者由直线和曲线间隔相连而形成。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置,其包括支架和前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衬套,所述支架包括收容所述衬套的收容槽和位于所述收容槽的相对两侧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部径向向外凸伸出所述外表面且至少部分在所述衬套的轴向方向上弹性抵靠于所述限位面。
[0015]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悬置还包括限位垫片,所述限位部至少部分在所述衬套的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限位垫片和所述限位面之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将衬套组装至支架前,按压变形部在衬套的径向方向上未凸伸出外壳的外表面,将所述衬套从所述按压变形部的一端组装至所述支架后,所述按压变形部则被按压变形且径向向外凸伸出所述外表面而形成限位部,如此设置,无需设置两个衬套,既简化了生产工艺,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悬置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悬置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悬置的衬套的立体图。
[0020]图4为图3所示衬套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1]图5为图4所示衬套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参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置1000,其可以用于但不限于用于对电动机、燃油机或者压缩机进行减振。所述悬置1000包括两个衬套100、200、一个大衬套300、支架400和与所述衬套100配合的两个限位垫片500、6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视具体情况而设置所述衬套100、200的个数、是否设置所述大衬套300及其个数、是否设置所述限位垫片500、600及其个数。
[0024]参图2至图4,所述衬套100包括内芯1、外壳2及设置在所述内芯1和所述外壳2之间的减振主簧3。所述内芯1具有安装孔(未标示),用以与螺栓配合。所述外壳2具有外表面20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所述衬套100在所述第一端21设置有用于被按压变形而形成限位部101的按压变形部4,在将所述衬套100组装至所述支架400前,所述按压变形部4在所述衬套100的径向方向上未凸伸出所述外表面20。如此设置,所述衬套100可以从所述按压变形部4的一端先组装至所述支架400,然后,通过使所述限位垫片500按压所述按压变形部4使其变形且径向向外凸伸出所述外表面20而形成所述限位部101,如此无需设置两个衬套,既简化了生产工艺,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5]参图3至图5,所述按压变形部4与所述减振主簧3一体形成,优选由橡胶一体硫化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套100具有若干所述按压变形部4,且若干所述按压变形部4沿
所述衬套100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如此设置,相较于设置一个沿周向方向连续延伸的按压变形部,按压变形更加容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变形部4包括较大的弹性变形部41和较小的连接部42,所述连接部42和所述减振主簧3一体相连。将所述弹性变形部41设置为较大,其可以被充分按压变形而形成所需要的形状;将所述连接部42设置为较小,在按压过程中,所述连接部42容易被折弯而使得所述弹性变形部41向外向下运动,有助于所述限位部101的位置和形状的控制。参图4和图5,沿所述衬套100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按压变形部4的截面的外轮廓由曲线形成或者由直线和曲线间隔相连而形成,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形成尖角结构,如果形成尖角结构,则该位置的应力会集中而较大,影响材料的耐久性。
[0026]参图4和图5,所述外壳2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21的第一端面210,所述衬套100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面210和所述按压变形部4之间的第一变形空间5,所述第一变形空间5用于在所述按压变形部4被按压时向该空间变形从而形成所述限位部101。所述第一变形空间5优选内窄外宽,如此不仅有助于生产加工,还有助于形成的所述限位部101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其包括内芯、外壳及设置在所述内芯和所述外壳之间的减振主簧,所述外壳具有外表面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在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被按压变形而形成限位部的按压变形部,所述按压变形部在所述衬套的径向方向上未凸伸出所述外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变形部与所述减振主簧一体形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具有若干所述按压变形部,且若干所述按压变形部沿所述衬套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变形部包括较大的弹性变形部和较小的连接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面,所述衬套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按压变形部之间且径向向外开口的第一变形空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空间内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有富倪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康迪泰克中国橡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