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611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储能装置包括:下塑胶和连接片,下塑胶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形成有凹陷部;连接片装配于所述下塑胶的第二面上,所述连接片包括本体部、极柱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所述极柱连接部位于所述本体部上,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在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所述极耳连接部相对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下塑胶的第二面下沉,且下沉的所述极耳连接部位于所述凹陷部中。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避免了连接片装配于下塑胶上出现偏移错位。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储能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近些年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已被广泛应用。
[0003]目前,二次电池中的电芯的极耳通常需要通过连接片实现与极柱的连接。然而,在连接片和极柱接触的过程中,连接片存在受外力作用而与铝壳接触短路的风险。
[000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形成了连接片装配于下塑胶上的定位。
[0006]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包括:
[0008]下塑胶,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形成有凹陷部;
[0009]连接片,装配于所述下塑胶的第二面上,所述连接片包括本体部、极柱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所述极柱连接部位于所述本体部上,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在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所述极耳连接部相对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下塑胶的第二面下沉,且下沉的所述极耳连接部位于所述凹陷部中。
[0010]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下塑胶的第二面上形成有凹陷部,至少部极耳连接部相对本体部朝向下塑胶的第二面下沉,在连接片装配于下塑胶上时,下沉的极耳连接部位于凹陷部中,形成连接片在下塑胶上的定位,在连接片通过极柱连接部与极柱焊接的过程中,能够避免连接片在下塑胶上受外力作用而发生偏移,进而避免了连接片与铝壳接触,避免电芯短路,提高了储能装置的可靠性,降低了储能装置的制造成本。
[0011]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片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所述极耳连接部通过所述弯折部相对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下塑胶的第二面下沉。
[0012]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极耳连接部通过弯折部相对本体部朝向下塑胶的第二面下沉,使得极耳连接部与本体部之间的弯折区域设置在两者连接的位置,在连接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时,便于通过模具一体压铸成型使得极耳连接部相对本体部弯折。
[0013]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的转角的圆角;和/或,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转角为圆角。
[0014]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弯折部与极耳连接部连接的转角的圆角,或
者弯折部与本体部连接的转角为圆角,或者弯折部与极耳连接部连接的转角及本体部连接的转角均为圆角,一方面能够降低弯折部的弯曲应力,避免连接片从弯折部处断裂;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电流聚集在弯折部的转角处。
[0015]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凹陷部的形状与下沉的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形状相同。
[0016]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凹陷部的形状与下沉的极耳连接部的形状相同,能够提高凹陷部对极耳连接部的限位作用,能够进一步避免连接片在下塑胶上发生偏移。
[0017]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凹陷部的宽度与下沉的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宽度的比值为1~1.1;在所述下塑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凹陷部的长度与下沉的所述极耳连接部的长度的比值为1~1.1。
[0018]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凹陷部的宽度与下沉的极耳连接部的宽度的比值为1~1.1,凹陷部的长度与下沉的极耳连接部的长度的比值为1~1.1,能够提高凹陷部对极耳连接部的限位作用,能够进一步避免连接片在下塑胶上发生偏移。
[0019]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片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本体部上;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极耳连接部一侧的所述本体部与所述极耳连接部,相对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极柱连接部一侧的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下塑胶的第二面下沉。
[0020]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相对弯折部靠近极耳连接部一侧的本体部与极耳连接部朝向朝向下塑胶的第二面下沉,在连接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时,便于通过模具一体压铸成型使得极耳连接部相对本体部弯折。
[0021]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弯折部与靠近所述极耳连接部一侧的所述本体部的转角为圆角;和/或,所述弯折部与靠近所述极柱连接部一侧的所述本体部的转角为圆角。
[0022]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弯折部与靠近极耳连接部一侧的本体部的转角的圆角,或者弯折部与靠近极柱连接部一侧的本体部的转角为圆角,或者弯折部与靠近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两侧的本体部的转角均为圆角,一方面能够降低弯折部的弯曲应力,避免连接片从弯折部处断裂;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电流聚集在弯折部的转角处。
[0023]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片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且所述凸起部在所述连接片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一侧;
[0024]其中,在所述连接片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凸起部朝向连接片外围的一侧。
[0025]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在连接片的宽度方向上,使弯折部位于凸起部朝向连接片外围的一侧,在连接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时,便于通过模具一体压铸成型使得极耳连接部相对本体部弯折,避免了对弯折部形成在凸起部上,降低了工艺难度。
[0026]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连接片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极耳连接部间隔分布,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之间。
[0027]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在连接片的宽度方向上,使折部位于凸起部与极耳连接部之间,即在连接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时,便于通过模具一体压铸成型使得极耳连接部相对本体部弯折时,避免了对弯折部形成在凸起部和极耳连接部上,进一步降低了
工艺难度。
[0028]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凹陷部的形状与下沉的所述本体部与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形状相同。
[0029]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凹陷部的形状与下沉的极耳连接部及本体部的形状相同,能够提高凹陷部对连接片的限位作用,能够进一步避免连接片在下塑胶上发生偏移。
[0030]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凹陷部的宽度与下沉的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宽度的比值为1~1.1;在所述下塑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凹陷部的长度与下沉的所述极耳连接部的长度的比值为1~1.1。
[0031]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凹陷部的宽度与下沉的极耳连接部及本体部的宽度的比值为1~1.1,凹陷部的长度与下沉的极耳连接部及本体部的长度的比值为1~1.1,能够提高凹陷部对连接片的限位作用,能够进一步避免连接片在下塑胶上发生偏移。
[0032]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下塑胶的厚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塑胶,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形成有凹陷部;连接片,装配于所述下塑胶的第二面上,所述连接片包括本体部、极柱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所述极柱连接部位于所述本体部上,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在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所述极耳连接部相对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下塑胶的第二面下沉,且下沉的所述极耳连接部位于所述凹陷部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所述极耳连接部通过所述弯折部相对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下塑胶的第二面下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的转角的圆角;和/或,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转角为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形状与下沉的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形状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凹陷部的宽度与下沉的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宽度的比值为1~1.1;在所述下塑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凹陷部的长度与下沉的所述极耳连接部的长度的比值为1~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本体部上;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极耳连接部一侧的所述本体部与所述极耳连接部,相对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极柱连接部一侧的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下塑胶的第二面下沉。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与靠近所述极耳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鹏飞唐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