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锌二次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二次电池
,涉及碱性锌二次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锌二次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离子电池虽然已经普遍实现商业化,但由于锂资源匮乏和有机电解液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使其发展受限。因此,人们开始关注资源丰富且安全环保的二次电池。其中,锌二次电池由于锌具有资源丰富、能量密度高、电解液为绿色安全的水系体系等优点,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电池充电过程中,由于碱性条件下锌的还原电位低于水的还原电位,使得锌负极发生析氢副反应,导致电池的库伦效率降低。另外,氧化锌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锌酸根离子,充电过程中电解液中锌酸根离子的不均匀沉积,引发枝晶生长与电极变形,导致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下降的同时,降低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0003]为了解决锌负极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了包覆、掺杂以改善锌负极的循环性能。其中,采用高析氢过电位金属(In、Bi、Sn)添加剂修饰氧化锌来提高其析氢过电位从而抑制析氢腐蚀。专利技术专利CN 113241432 A提出了一种ZnO/Bi2O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通过添加Bi2O3显著地提高了氧化锌的析氢过电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寿命,但仍存在因氧化锌溶解引起的枝晶生长和电极变形问题。采用导电性良好的碳包覆可减小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接触,改善锌负极枝晶和电极变形等问题。但目前碳包覆材料都是直接通过引入碳源包覆在氧化锌表面,只是采用物理限域的方式将锌酸根离子限制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锌二次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内核为双金属氧化物掺杂的氧化锌纳米颗粒ZnO/(M1)
x1
O
y1
/(M2)
x2
O
y2
,外壳为杂原子氮、硫、磷共掺杂多孔碳包覆层,其中,金属M1为金属Bi、Pb、Hg、Sn、Ga、In、Sb中的至少一种,金属M2为过渡金属Ti、Ta、V、Mn、Mo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复合材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氧化锌80%~90%,金属氧化物5%~10%,杂原子1%~5%,碳4%~10%,各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00%;金属氧化物中,金属M1的氧化物与金属M2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3):(1~2);杂原子中,氮、硫、磷的质量比为(1~6):(1~2):(0.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二次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的粒径为30~90nm,杂原子掺杂多孔碳包覆层的厚度为3~10nm;所述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00~800m2/g,孔隙率为80%~95%,孔径为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锌二次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比例将锌的可溶性盐、金属M1和M2的可溶性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A,将溶液A加入碱性溶液中搅拌反应,调节pH值使锌盐和金属盐均匀共沉淀,将沉淀物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后,置于空气气氛下热处理得到氧化锌/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物;步骤二将有机配体溶于溶剂中,得到溶液B,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氧化锌/金属氧化物作为锌源置于溶液B中混合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离心,得到固体产物,固体产物用乙醇洗涤2~3次,干燥得到前驱体材料;步骤三在保护性气氛下,将步骤二得到的前驱体材料煅烧得到氧化锌/金属氧化物@杂原子多孔碳复合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锌二次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锌的可溶性盐为醋酸锌、氯化锌、草酸锌、硫酸锌、硝酸锌、乙酰丙酮锌、甲酸锌、甲基磺酸锌、苯磺酸锌中的至少一种;金属M1的可溶性盐为金属M1的硝酸盐、草酸盐、醋酸盐、氯化物、硫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M2的可溶性盐为金属M2的硝酸盐、草酸盐、醋酸盐、氯化物、硫酸盐中的至少一种;碱性溶液中的碱性物质为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铵、尿素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锌二次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忠良,朱渊,华志凡,王子源,汪滔,李铮,陆瑶,程皓,李怡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