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56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气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管,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锅炉本体,混合管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壳,所述进气壳上半部与所述混合管相通,进气壳一侧下半部穿设有燃气进气管,所述进气壳内转动连接有蜗杆,蜗杆外周面固定套设有叶轮,所述进气壳靠近混合管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避让槽,避让槽部分延伸至所述混合管内,避让槽内底壁与混合管内顶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燃烧器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当燃气进入混合管时能够带动混合杆转动,从而使空气和燃气充分的混合,防止在燃烧时出现局部高温,提高了炉膛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燃气的燃烧充分程度,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氧化物的排放量。氧化物的排放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燃烧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烟气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燃烧器是工业锅炉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燃料能量转化释放为热能的主要设备,在燃气燃烧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而氮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是造成PM2.5的罪魁祸首,因此当前需要追求产生较低氮氧化物的新型燃气燃烧器。
[0003]如公开号为CN21624427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烟气内循环双燃料低氮燃烧器。该装置的外壳体尾端与空气进气管路相连接,外壳体前端连接喷口装置,喷口装置伸入炉膛内,喷口装置前端设计有锥形收缩罩,喷口装置前端内部设置周向旋流板,喷口装置前端内部周向均布有多个燃气喷枪,燃气喷枪的喷头能够旋转调节,燃气喷枪上设置有导风板,喷口装置前端内部中心设置中心燃油喷枪,喷口装置前端内部设置中心燃气喷枪。本技术实现了既可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又不需要烟气外循环管路及引风机,支持双燃料切换运行,结构简单,占用场地空间小,成本低。
[0004]该专利只是将燃气和空气共同排放至外壳体内,让燃气和空气自然混合,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燃气和空气很难均匀的混合,不均匀的混合气在燃烧时容易出现局部高温,导致炉膛内温度分配不均匀,降低炉膛的使用寿命,且燃气和空气混合不均匀也会造成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具有使燃气和空气混合均匀,提高炉膛的使用寿命,且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烟气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管,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锅炉本体,所述混合管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壳,所述进气壳上半部与所述混合管相通,所述进气壳一侧下半部穿设有燃气进气管,所述进气壳内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外周面固定套设有叶轮,所述进气壳靠近混合管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部分延伸至所述混合管内,所述避让槽内底壁与混合管内顶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外周面位于所述避让槽的位置固定套设有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所述从动杆外周面固定套设有若干个混合杆,所述混合管一侧穿设有空气进气管。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蜗杆、扇叶、蜗轮、从动杆和混合杆的配合,燃气进入混合管时能够带动混合杆转动,从而使空气和燃气充分的混合,防止在燃烧时出现局部高温,提高了炉膛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燃气的燃烧充分程度,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从动杆外周面固定套设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外周面与所述混合管内壁相贴合,所述引导块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引导槽,
所述引导槽内侧壁上半部开设有若干个侧槽,所述侧槽内顶壁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导块、引导槽、侧槽和通孔的配合,使进入混合管的燃气均匀扩散到混合管内的各个位置,进一步的提高了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效果。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锅炉本体顶部穿设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远离所述锅炉本体的一端穿过壳体侧壁与所述混合管相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烟管的设置,将燃气和空气混合燃烧后产生的烟气排至混合管内参与后续燃烧,使火焰温度控制在较低水平,火焰能量不足以让助燃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氮氧化物的产生。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从动杆外周面固定套设有驱动锥齿轮,所述排烟管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架,排烟管内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转动穿过两个固定架,联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驱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联动杆外周面固定套设有扇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扇叶的配合,使烟气更高效率的排至混合管内。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气壳远离混合管的内侧壁为顶部倾斜指向混合管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气壳远离混合管的内侧壁为顶部倾斜指向混合管设置,使燃气进入进气壳后流速逐渐增加,使蜗杆和叶轮能够稳定的转动。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叶轮部分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叶轮部分位于避让槽内,燃气只能冲击叶轮的一部分,从而使叶轮能够更加稳定的转动,且不会发生反转。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0]1.通过蜗杆、扇叶、蜗轮、从动杆和混合杆的配合,燃气进入混合管时能够带动混合杆转动,从而使空气和燃气充分的混合,防止在燃烧时出现局部高温,提高了炉膛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燃气的燃烧充分程度,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0021]2.通过排烟管、驱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扇叶的配合,燃气和空气混合燃烧后产生的烟气能够排至混合管内参与后续燃烧,形成烟气内循环,使火焰温度控制在较低水平,火焰能量不足以让助燃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氮氧化物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施例中混合管和进气壳的结构图;
[0024]图3是本实施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5]图中,1、壳体;2、混合管;3、锅炉本体;4、进气壳;5、燃气进气管;6、蜗杆;7、叶轮;8、避让槽;9、从动杆;10、蜗轮;11、混合杆;12、空气进气管;13、引导块;14、引导槽;15、侧槽;16、通孔;17、排烟管;18、驱动锥齿轮;19、联动杆;20、从动锥齿轮;21、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
[0028]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烟气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混合管2。壳体1内上半部设置有燃烧部,混合管2顶部设置有若干个燃气喷头,燃气喷头喷出燃气至燃烧部燃烧。壳体1一侧设置有锅炉本体3,壳体1顶部与锅炉本体3之间连通设置有排热管,助燃气体燃烧后的热量通过排热管排至锅炉本体3内,上述介绍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对其原理进行介绍。
[0029]混合管2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壳4,进气壳4上半部与混合管2相通。进气壳4一侧下半部穿设有燃气进气管5,燃气通过燃气进气管5进入进气壳4内。燃气进气管5穿过壳体1侧壁。
[0030]进气壳4内转动连接有蜗杆6,蜗杆6外周面固定套设有叶轮7。进气壳4靠近混合管2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避让槽8,避让槽8部分延伸至混合管2内。燃气进入进气壳4后流动到混合壳内,同时燃气吹向叶轮7带动叶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包括壳体(1)和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混合管(2),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有锅炉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2)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壳(4),所述进气壳(4)上半部与所述混合管(2)相通,所述进气壳(4)一侧下半部穿设有燃气进气管(5),所述进气壳(4)内转动连接有蜗杆(6),所述蜗杆(6)外周面固定套设有叶轮(7),所述进气壳(4)靠近混合管(2)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避让槽(8),所述避让槽(8)部分延伸至所述混合管(2)内,所述避让槽(8)内底壁与混合管(2)内顶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杆(9),所述从动杆(9)外周面位于所述避让槽(8)的位置固定套设有蜗轮(10),所述蜗杆(6)与所述蜗轮(10)相啮合,所述从动杆(9)外周面固定套设有若干个混合杆(11),所述混合管(2)一侧穿设有空气进气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杆(9)外周面固定套设有引导块(13),所述引导块(13)外周面与所述混合管(2)内壁相贴合,所述引导块(13)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引导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立平钟毓徐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科力热能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