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的支撑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511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的支撑驱动系统,所述电梯包括多个轿厢、至少两个轨道和切换轨道,所述切换轨道设有多个,所述切换轨道用于衔接两个不同的轨道,所述切换轨道包括至少一段弧形的弧形轨道,所述支撑驱动系统包括悬架装置、至少一组驱动装置和两组导向装置,悬架装置带动轿厢运行,悬架装置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有导向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悬架装置上,驱动装置位于悬架装置两端的导向装置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电梯的整体高度,降低了土建成本;最小换轨距离和换轨层间间距减小;利于现有井道的加装和改造;驱动装置不承受大转矩,提高了悬架装置的可靠性和驱动运行的稳定性;使驱动装置可以顺畅通过弧形轨道。轨道。轨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的支撑驱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
,具体为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的支撑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电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载人或载物垂直运输工具。自1854年电梯专利技术以来,电梯轿厢一直采用钢丝绳轮曳引驱动的方式运行,通过在大楼顶层设置机房、曳引电机及减速装置,带动钢丝绳以拉动轿厢及配重在井道内的轨道上运行。这种驱动方式使得在单个井道内通常仅能运行一个轿厢,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在低层建筑、客流量小的楼层尚且能满足使用需求。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大人口密度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其候梯时间长、运送效率低的缺点被不断放大,这种传统的单轿厢电梯运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建筑快速发展的需求。
[0003]为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以及电梯运送效率,降低建筑和电梯的造价成本,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一种多轿厢并行电梯正在开发应用。多轿厢并行电梯采用无曳引钢丝绳直接驱动技术,实现了同一个井道内可同时运行多台电梯轿厢,各井道之间的电梯可进行相互切换井道运行,实现超越运行。
[0004]在本申请人包括申请号为PCT/CN2020/105758的专利申请等其它专利申请中,电梯为背包式直驱电梯,驱动装置通常布置在悬架的两端,结构简单,便于驱动轿厢上升。但是,如此布置导致电梯的整体高度较大,使得电梯的顶层高、底坑深,井道总高增加,增加土建成本;同时使得最小换轨距离和换轨层间间距增加,使得电梯轿厢需要跨越更多的层站才能完成换轨,以及平层停靠,无法实现换轨后在临近的层站平层停靠;还有相邻井道隔井时切换位置处相邻圈梁的高度增加,对土建整体结构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现有井道的加装和改造。
[0005]另外,驱动装置作为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核心部件和动力源泉,带动电梯轿厢沿轨道运行,如果驱动装置相对于悬架固定,则通过弧形轨道转弯时,驱动装置会发生脱离轨道或者卡死在轨道上的现象,无法保证电梯在弧形轨道转弯时的可靠限位、导向和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的支撑驱动系统,驱动装置的布置降低了电梯的整体高度,使得电梯的顶层高、底坑深减小,井道总高减小,降低了土建成本;最小换轨距离和换轨层间间距减小,使电梯跨越较少的层站就能完成换轨以及平层停靠,从而实现换轨后在临近的层站平层停靠;对相邻井道隔井时切换位置处相邻圈梁的高度要求减小,利于现有井道的加装和改造;驱动装置不承受背包式结构产生的大转矩,提高了悬架装置的可靠性和驱动运行的稳定性;驱动装置活动连接于悬架装置,使驱动装置可以顺畅通过弧形轨道,不会出现运行卡阻现象。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的支撑驱动系统,所述电梯包括多个轿厢、至少两个轨道和切换轨道,所述切换轨道设有多个,所述切换轨道用于衔接两个不同的轨道,所述切换轨道包括至少一段弧形的弧形轨道,所述支撑驱动系统包括悬架装置,轿厢安装在悬架装置上,悬架装置带动轿厢运行,轿厢沿着轨道上行或下行过程中通过切换轨道进行轨道切换后继续上行或下行,所述支撑驱动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组驱动装置和两组导向装置,悬架装置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有导向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悬架装置上,驱动装置位于悬架装置两端的导向装置之间。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0]驱动装置和悬架装置活动连接,使驱动装置相对于悬架装置能在所述弧形轨道所在平面内活动。
[0011]驱动装置通过连接件与悬架装置连接,且连接件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L1,L1为悬架装置与连接件的连接点到轨道的最小距离L1的最大值。
[0012]连接件为刚性结构,驱动装置位于连接件的上方或下方。
[0013]连接件为柔性结构,驱动装置位于连接件的上方。
[0014]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传动机构、驱动轮,驱动轮贴合轨道滚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驱动轮转动。
[0015]电机、传动机构和驱动轮沿着X方向依次布置,所述X方向和所述弧形轨道所在的平面垂直。
[0016]电机、传动机构和驱动轮沿着Y方向依次布置,所述Y方向所在平面和所述弧形轨道所在的平面平行。
[0017]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或带或链。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驱动装置的布置降低了电梯的整体高度,使得电梯的顶层高、底坑深减小,井道总高减小,降低了土建成本;最小换轨距离和换轨层间间距减小,使电梯跨越较少的层站就能完成换轨以及平层停靠,从而实现换轨后在临近的层站平层停靠;对相邻井道隔井时切换位置处相邻圈梁的高度要求减小,利于现有井道的加装和改造;驱动装置不承受背包式结构产生的大转矩,提高了悬架装置的可靠性和驱动运行的稳定性;驱动装置活动连接于悬架装置,使驱动装置可以顺畅通过弧形轨道,不会出现运行卡阻现象。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驱动装置位于悬架装置最上端的导向装置上方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各部件沿X方向布置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各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各部件沿Y方向布置示意图。
[0023]图5是图4的A

A剖面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为刚性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为柔性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悬架装置示意图。
[0027]图9是图8的A

A剖面示意图。
[0028]图10是集成式轮毂电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0]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31]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的支撑驱动系统,所述电梯包括多个轿厢5、至少两个轨道1和切换轨道,所述切换轨道设有多个,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的支撑驱动系统,所述电梯包括多个轿厢(5)、至少两个轨道(1)和切换轨道,所述切换轨道设有多个,所述切换轨道用于衔接两个不同的轨道(1),所述切换轨道包括至少一段弧形的弧形轨道,所述支撑驱动系统包括悬架装置(4),轿厢(5)安装在悬架装置(4)上,悬架装置(4)带动轿厢(5)运行,轿厢(5)沿着轨道(1)上行或下行过程中通过切换轨道进行轨道切换后继续上行或下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驱动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组驱动装置(2)和两组导向装置(3),悬架装置(4)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有导向装置(3),驱动装置(2)安装在悬架装置(4)上,驱动装置(2)位于悬架装置(4)两端的导向装置(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2)和悬架装置(4)活动连接,使驱动装置(2)相对于悬架装置(4)能在所述弧形轨道所在平面内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2)通过连接件(2

1)与悬架装置(4)连接,且连接件(2

1)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L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波朱建伟毛凯萍刘翔谭慧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