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5101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电梯系统包括多个轿厢、至少两个主轨道和切换装置,切换装置用于衔接或者断开两个不同的主轨道,在同一主轨道上运行多个轿厢,电梯结构无随行电缆;双向切轨结构由主轨道和切换装置构成,轿厢通过双向切轨结构切换主轨道,轿厢通过双向切轨结构在两个主轨道之间进行上行或者下行的切轨运行,双向切轨结构设有多个,主轨道设有与切换机构衔接的通断点;非切轨运行时,轿厢在主轨道和双向切轨结构上进行直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可以连接任意两条轨道,实现轿厢双向换轨功能,满足多个轿厢在并行轨道上同时负载运行可变道避让的需求,极大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了电梯的运行效率。了电梯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结构
,具体涉及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梯轿厢广泛采用钢丝绳曳引驱动的方式运行,电梯在一个井道内仅能设置一个轿厢,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在低层建筑、人流量低的场合尚能满足使用需求,但在高人口密度的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中其候梯时间长、运送效率低的缺点被显著放大。若是增加电梯井道及对应轿厢又会大幅的占用建筑空间,其成本也会显著提高,并且电梯运送效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
[0003]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双层轿厢电梯、双轿厢电梯、环型或分叉环型电梯等多轿厢运行的模式,但已知的这些多轿厢电梯运行模式其轿厢均位于同一个井道内的轨道上,各井道之间的电梯轿厢无法进行轨道切换运行,轿厢之间更无法进行超越运行,在运输量剧增的情况下,采用目前的多轿厢运行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而且没有根本性的解决电梯运送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可以连接任意两条轨道,实现轿厢双向换轨功能,满足多个轿厢在并行轨道上同时负载运行可变道避让的需求,极大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电梯系统包括多个轿厢、至少两个主轨道和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设有多个,所述切换装置用于衔接或者断开两个不同的主轨道,所述切换装置和主轨道构成轿厢的运行轨道,在同一所述主轨道上运行多个轿厢,所述电梯结构无随行电缆;双向切轨结构由主轨道和切换装置构成,所述轿厢通过双向切轨结构切换主轨道,所述轿厢通过双向切轨结构在两个主轨道之间进行上行或者下行的切轨运行,所述双向切轨结构设有多个,所述主轨道设有与切换机构衔接的通断点;非切轨运行时,所述轿厢在主轨道和双向切轨结构上进行直行。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优选地,所述轿厢在一个主轨道上行或下行时,可通过同一双向切轨结构切换至另一个相邻的主轨道。
[0009]优选地,所述切换装置设有内旋转模块和外旋转模块,所述内旋转模块和外旋转模块同轴布设,所述外旋转模块设于内旋转模块的外圈,所述外旋转模块和内旋转模块独立转动。
[0010]优选地,所述外旋转模块设有供轿厢直行的外直行活动轨和供轿厢切换井道的外
切换轨;所述外旋转模块还设有外转台,所述外直行活动轨和外切换轨安装于外转台上,所述外直行活动轨通过外转台的转动与主轨道连接或者断开,所述外切换轨通过外转台的转动与主轨道连接或者断开。
[0011]优选地,所述内旋转模块设有供轿厢直行的内直行活动轨和供轿厢切换井道的内切换轨;所述内旋转模块设有内转台,所述内直行活动轨和内切换轨安装于内转台上,所述内直行活动轨通过内转台的转动与外直行活动轨连接或者断开,所述内切换轨通过内转台的转动与外切换轨连接或者断开。
[0012]优选地,所述外直行活动轨设有两组,分别位于外转台的两端,每组所述外直行活动轨与内直行活动轨的一端衔接。
[0013]优选地,所述内直行活动轨设有两个,每个所述内直行活动轨与两组外直行活动轨衔接。
[0014]优选地,所述外切换轨设有两组,分别位于外转台的两端,每组所述外切换轨与内切换轨的一端衔接。
[0015]优选地,每组所述外直行活动轨设有两个轨体,每组所述外切换轨设有两个轨体,所述外切换轨设于两个外直行活动轨之间。
[0016]优选地,所述外切换轨为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通过外转台的转动与主轨道衔接或者断开。
[0017]优选地,所述外旋转模块和内旋转模块之间设有固定平台,所述外旋转模块和内旋转模块相对固定平台转动。
[0018]优选地,所述切换装置设有导向模块,所述导向模块设于外旋转模块和固定平台之间以及内旋转模块和固定平台之间。
[0019]优选地,所述导向模块包括固定块和滚动块,所述滚动块安装于固定块上,所述滚动块相对固定块自传。
[0020]优选地,所述主轨道与切换装置衔接处的接口为圆弧型切口。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0022](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当多个轿厢在任一相同轨道上运行,前方轿厢侯梯停顿时,后方轿厢可通过双向切轨方式,实现切轨超越的功能,本专利技术可满足多轿厢互不干涉运行的需求,解决常规电梯系统中单轿厢配单轨道上运载效率低的问题。
[0023](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设有至少两条主运行轨道,中心对称的外旋转模块,布置于外旋转模块中心的内旋转模块,本专利技术可以连接任意两条主轨道,实现轿厢双向换轨功能,满足多个轿厢在并行轨道上同时负载运行可变道避让的需求,极大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本专利技术相对于单向换轨方式在结构及空间布置上更紧凑,同时双向切轨的功能使得电梯轿厢运行控制的调度更具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实施直行工况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实施右切轨工况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实施左切轨工况的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说明:
[0030]1、主轨道;2、外旋转模块;21、外直行活动轨;22、外切换轨;23、外转台;3、内旋转模块;31、内直行单元;32、内切换轨;33、内转台;4、固定平台;5、导向模块;51、固定块;52、滚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2]图1至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电梯系统包括多个轿厢、至少两个主轨道1和切换装置,切换装置设有多个,切换装置用于衔接或者断开两个不同的主轨道1,切换装置和主轨道1构成轿厢的运行轨道,在同一主轨道1上运行多个轿厢,电梯结构无随行电缆。电梯系统的结构在本申请人已申请专利中已有记载,尤其是申请号:201811576739.1、202011013826.3等记载轨道结构的专利中。
[0033]本实施例中,双向切轨结构由主轨道1和切换装置构成,轿厢通过双向切轨结构切换主轨道1,轿厢通过双向切轨结构在两个主轨道1之间进行上行或者下行的切轨运行,所述双向切轨结构设有多个,主轨道1设有与切换机构衔接的通断点;非切轨运行时,所述轿厢在主轨道1和双向切轨结构上进行直行。
[0034]本实施例中,切换装置设有内旋转模块3、固定平台4和外旋转模块2,内旋转模块3和外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电梯系统包括多个轿厢、至少两个主轨道和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设有多个,所述切换装置用于衔接或者断开两个不同的主轨道,所述切换装置和主轨道构成轿厢的运行轨道,在同一所述主轨道上运行多个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结构无随行电缆;双向切轨结构由主轨道和切换装置构成,所述轿厢通过双向切轨结构切换主轨道,所述轿厢通过双向切轨结构在两个主轨道之间进行上行或者下行的切轨运行,所述双向切轨结构设有多个,所述主轨道设有与切换装置衔接的通断点;非切轨运行时,所述轿厢在主轨道和双向切轨结构上进行直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在一个主轨道上行或下行时,可通过同一双向切轨结构切换至另一个相邻的主轨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所述切换装置设有内旋转模块和外旋转模块,所述内旋转模块和外旋转模块同轴布设,所述外旋转模块设于内旋转模块的外圈,所述外旋转模块和内旋转模块独立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双向切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旋转模块设有供轿厢直行的外直行活动轨和供轿厢切换井道的外切换轨;所述外旋转模块还设有外转台,所述外直行活动轨和外切换轨安装于外转台上,所述外直行活动轨通过外转台的转动与主轨道连接或者断开,所述外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凯萍周立波朱建伟刘翔谭慧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