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02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包括可穿戴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可穿戴本体的:半导体制热制冷器、导热管、压电陶瓷泵和控制模块,半导体制热制冷器以及压电陶瓷泵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能够改变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的电流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套系统实现了空调服的制冷和制热,简化了调温装置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相比于液体导热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服的重量更轻,舒适性更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压电陶瓷泵作为流体驱动元件,降低了调温装置的工作噪音,且压电式陶瓷泵的结构更加紧凑,重量更轻,提高了空调服的外观质量和舒适性。提高了空调服的外观质量和舒适性。提高了空调服的外观质量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服
,具体为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从事户外活动的人员,比如户外旅游者、快递人员、交通警察、其它户外工作者、厨师、敞开厂房的操作工等,很难享受较舒适的温度,特别需要一种冷暖舒适的空调服。
[0003]现在的空调服种类繁多,加热普遍采用碳纤维或石墨烯加热,制冷采用压缩机制冷、半导体制冷或蓄冷相变制冷等,把冷气通过风扇或冷却水通过活塞泵输送到衣服相应部位,达到身体冷却的目的。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服一般存在以下缺陷:
[0005]制热和制冷采用两套装置,系统复杂,空调服笨重。
[0006]采用水进行导热时,空调服笨重,一但水管泄露,空调服无法正常使用。
[0007]采用空气进行导热时,冷气通过风扇输送到衣服内部相应部位,要么输送阻力大,风扇噪音大,衣服过分膨胀不美观,人们穿着也行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便、噪音小的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包括可穿戴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可穿戴本体的:
[0010]半导体制热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的其中一侧作为制冷或制热面,该制冷或制热面被装配为在实际穿戴状态下朝向人体;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上与所述制冷或制热面相背的一侧作为散热或散冷面;
[0011]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分布于所述制冷或制热面,所述第二区段分布于所述可穿戴本体上;
[0012]压电陶瓷泵,所述压电陶瓷泵与所述导热管串联,用于驱动所述导热管内的导热介质由所述第一区段向所述第二区段流动;
[0013]控制模块,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以及所述压电陶瓷泵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能够改变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的电流方向。
[0014]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的工作面设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部设有导热孔道,所述导热孔道构成所述导热管的第一区段。
[0015]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的散热或散冷面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面贴合。
[0016]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处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
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7]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可穿戴本体的温度和/或湿度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可穿戴本体上,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0018]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被装配在实际穿戴状态下能够被显露,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9]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散热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显示模块安装在所述壳体表面。
[0020]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21]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散热孔。
[0022]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23]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2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
[0025]本技术采用一套系统实现了空调服的制冷和制热,简化了调温装置结构;
[0026]本技术采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降低了系统密封性要求,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相比于液体导热介质,本技术的空调服的重量更轻,舒适性更好;
[0027]本技术采用压电陶瓷泵作为流体驱动元件,降低了调温装置的工作噪音,且压电式陶瓷泵的结构更加紧凑,重量更轻,提高了空调服的外观质量和舒适性;
[0028]所述热交换器能够有效提高导热管与半导体制热制冷器之间的换热效率;
[0029]所述传感器能够使所述控制模块实时获取可穿戴本体内的温度、湿度等情况,以便根据预设的参数对调温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0030]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端获取空调服的状态信息,并通过移动端对空调服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的调温装置的爆炸图;
[0032]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的调温装置的爆炸图;
[0033]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空调上衣的立体图;
[0034]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空调裤的立体图;
[0035]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空调连体衣的立体图;
[0036]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空调夹克背心的立体图。
[0037]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可穿戴本体;2、调温装置;21、半导体制热制冷器;22、散热或散冷器;23、散热风扇;24、热交换器;3、控制模块;31、温度传感器;32、温湿度传感
器;33、开关按钮;34、显示模块;35、WIFI模块;36、蓝牙模块;4、压电陶瓷泵;5、导热管;6、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9]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40]请参阅图1

6所示,以下结合几种不同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的主要应用场景为空调服,但可穿戴空调设备具体形式不限于图示的几种实施例,本技术旨在对空调服的调温系统进行改进,而这种改进后的调温系统理论上可以应用于大部分穿戴设备,例如本技术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也可以是一种背包,当可穿戴空调设备为背包时,例如可以将所述调温装置安装于所述背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穿戴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可穿戴本体的:半导体制热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的其中一侧作为制冷或制热面,该制冷或制热面被装配为在实际穿戴状态下朝向人体;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上与所述制冷或制热面相背的一侧作为散热或散冷面;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分布于所述制冷或制热面,所述第二区段分布于所述可穿戴本体上;压电陶瓷泵,所述压电陶瓷泵与所述导热管串联,用于驱动所述导热管内的导热介质由所述第一区段向所述第二区段流动;控制模块,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以及所述压电陶瓷泵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能够改变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的电流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的工作面设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部设有导热孔道,所述导热孔道构成所述导热管的第一区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热制冷器的散热或散冷面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面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处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白连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方程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