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间竹木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449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地间竹木传送装置,通过在两地间腾空架设支撑结构,在山区地面和其中一高地之间回转传输设置绳传输结构,并在支撑结构上间隔安装支撑节单元,绳传输结构穿过支撑节单元以得到限位支撑,能够将竹子从采伐点地面直接传输过渡至高空进行传输,无需人工搬运,且通过支撑结构与支撑节单元配合,支撑强度高,通过将竹子系在绳传输结构上实现多竹子单根连续传输,省时省力,传输效率高,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竹子运输耗费人力且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间竹木传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竹子采伐
,尤其涉及一种山地间竹木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竹子一般比树木轻,单根竹子重量通常不超过50kg,主要由人力手工砍伐,而集材的时候,一边拖地一边拖拽,由一个人力或借助畜力也可以进行短距离搬运作业;但这种传统竹材开采的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
[0003]中国专利CN201620713031.6公开了高速竹木运输用缆车系统,包括驱动装置、缆绳、缆车以及缆绳固定支架,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牵拉绳,牵拉绳的两端分别连接缆车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缆车包括缆车支架以及两个滑轮机构,滑轮机构滑动设置在缆绳上,缆绳固定在缆绳固定支架上,缆绳固定支架包括缆绳支架和缆绳固定件,缆绳固定件包括缆绳连接座、固定片和填凹块,所述缆绳连接座上端的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面呈下凹的弧形,缆绳靠在缆绳连接座上端,固定片的截面呈U形,固定片向下套入缆绳,本技术竹木运输用缆车系统可以为竹木提供往复式的上下运输,并且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减小缆车高速运动过程中的震动,提高缆车高速运行的能力。
[0004]但是现有技术方案中,采用缆车对竹子进行运输,需要人工将竹子搬运至车上,耗费人力,且通常采伐竹子在山区内,缆车承载量有限,费时费力,传输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山地间竹木传送装置,通过在两高地间高位架设支撑结构,在山区地面和其中一高地之间回转传输设置绳传输结构,并在支撑结构上间隔安装支撑节单元,绳传输结构穿过支撑节单元以得到限位支撑,能够将竹子从采伐点地面直接传输过渡至高空进行传输,无需人工搬运,且通过支撑结构与支撑节单元配合,支撑强度高,通过将竹子系在绳传输结构上实现多竹子单根连续传输,省时省力,传输效率高,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竹子运输耗费人力且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山地间竹木传送装置,包括:支撑索道结构,所述支撑索道结构高位架设于相隔的两个高地之间;绳传输结构,所述绳传输结构回转传输设置于竹子的采伐点和运输终点之间,其中所述采伐点低位设置于山区地面上,所述运输终点设置于安装所述支撑索道结构的其中一高地上,竹子吊挂于所述绳传输结构上进行运输;支撑节单元,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节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撑索道结构上,所述绳传输结构穿过所述支撑节单元设置以由该支撑节单元进行竖直方向上的支撑。
[0008]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节单元设置有若干个并沿所述支撑索道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
[0009]作为优选,所述绳传输结构包括:回转设置的传输绳;所述支撑节单元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吊设于所述支撑索道结构上;以及上下分布且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
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传输绳的上传输段从上方的第一滑轮上传输经过,所述传输绳的下传输段从下方的第二滑轮上传输经过。
[0010]作为优选,所述传输绳上间隔分布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绳,所述竹子的一端系于所述连接绳上进行传输。
[0011]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节单元还包括:导向拨绳盘,所述导向拨绳盘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底部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滑轮下方,所述第二滑轮的一侧外露设置,所述连接绳传输经过所述导向拨绳盘时由该导向拨绳盘引导至从第二滑轮外露的一侧传输而过。
[0012]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拨绳盘设置为水平的圆盘形状且其正对所述第二滑轮外露的一端延伸超出该第二滑轮设置,所述连接绳抵触于所述导向拨绳盘的外圆周上进行传输。
[0013]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拨绳盘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且其与所述连接绳接触的外圆周设置为圆角结构。
[0014]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节单元还包括: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三滑轮与第二滑轮呈上下间隔配合设置,所述连接绳的直径为L1,所述第三滑轮与第二滑轮之间的间距为L2,所述传输绳的直径为L3,其中,L1≤L2<L3;传输时,所述连接绳从第三滑轮与第二滑轮之间的间隙中通过,所述第三滑轮对所述传输绳进行限位,防止传输绳从第二滑轮上脱落。
[0015]作为优选,还包括:导入节单元,所述导入节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撑索道结构上,所述支撑节单元位于所述导入节单元与运输终点之间,所述绳传输结构从所述导入节单元中穿设而过,以由该导入节单元从低位地面过渡提升至支撑索道结构所在的高位。
[0016]作为优选,所述绳传输结构位于所述导入节单元与运输终点之间的部分为传输主体部分,该传输主体部分与所述支撑索道结构平行并由支撑节单元和导入节单元进行支撑。
[0017]作为优选,所述导入节单元通过导入座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索道结构上,其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安装于所述导入座上,所述外框内设置有中空空间;以及水平导柱,所述水平导柱水平安装于所述中空空间内上下两端,所述上传输段从上端的水平导柱上抵靠穿过,所述下传输段从下端的水平导柱上抵靠穿过。
[0018]作为优选,所述采伐点可选取所述支撑索道结构两侧的任一山区地面点;所述导入节单元的左右转动角度范围为0

90
°
,其可转动朝向支撑索道结构的左右任一侧。
[0019]作为优选,所述导入节单元还包括:竖直导柱,所述竖直导柱竖直安装于所述中空空间内左右两侧,所述传输绳从两根所述竖直导柱之间穿过并抵靠于左侧或右侧的竖直导柱上;所述竹子由传输绳进行传输,从所述采伐点传输至导入节单元时,从所述水平导柱与竖直导柱围成的空间中导向穿过。
[0020]作为优选,所述水平导柱和竖直导柱均转动安装于外框上,所述水平导柱设置为两端大直径且中部过渡为小直径的腰型柱结构,以将传输绳向中部引导。
[0021]作为优选,所述竖直导柱分为独立转动的上段和下段,所述上传输段抵靠于所述上段上,所述下传输段抵靠于所述下段上。
[0022]作为优选,所述外框的边缘做圆角设置,其底部设置为半圆形。
[0023]作为优选,所述绳传输结构还包括:
[0024]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设置于采伐点和运输终点处,所述传输绳安装于所述回
转机构上并由该回转机构驱动进行回转动作。
[0025]作为优选,所述回转机构包括:滑轮单元,所述滑轮单元通过绳索固定于所述采伐点上,所述传输绳从所述滑轮单元上绕设而过;绕绳器,所述绕绳器转动安装于所述运输终点上,所述传输绳绕设于所述绕绳器上;以及驱动部,所述传输绳设置为闭环绳结构,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绕绳器进行转动以带动所述传输绳进行回转动作。
[0026]作为优选,所述驱动部可设置为柴油机、汽油机、直流电机等。
[002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索道结构包括:分别连接设置于两个高地之间的调节绳以及缆绳,所述支撑节单元吊设于所述调节绳上,所述缆绳从所述支撑节单元中穿设而过。
[0028]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节单元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第四滑轮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间竹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索道结构,所述支撑索道结构高位架设于相隔的两个高地之间;绳传输结构,所述绳传输结构回转传输设置于竹子的采伐点和运输终点之间,其中所述采伐点低位设置于山区地面上,所述运输终点设置于安装所述支撑索道结构的其中一高地上,竹子吊挂于所述绳传输结构上进行运输;支撑节单元,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节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撑索道结构上,所述绳传输结构穿过所述支撑节单元设置以由该支撑节单元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间竹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传输结构包括:回转设置的传输绳;所述支撑节单元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吊设于所述支撑索道结构上;以及上下分布且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传输绳的上传输段从上方的第一滑轮上传输经过,所述传输绳的下传输段从下方的第二滑轮上传输经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地间竹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绳上间隔分布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绳,所述竹子的一端系于所述连接绳上进行传输;所述支撑节单元还包括:导向拨绳盘,所述导向拨绳盘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滑轮下方,所述第二滑轮的一侧外露设置,所述连接绳传输经过所述导向拨绳盘时由该导向拨绳盘引导至从第二滑轮外露的一侧传输而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地间竹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拨绳盘设置为水平的圆盘形状且其正对所述第二滑轮外露的一端延伸超出该第二滑轮设置,所述连接绳抵触于所述导向拨绳盘的外圆周上进行传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地间竹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节单元还包括: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三滑轮与第二滑轮呈上下间隔配合设置,所述连接绳的直径为L1,所述第三滑轮与第二滑轮之间的间距为L2,所述传输绳的直径为L3,其中,L1≤L2<L3;传输时,所述连接绳从第三滑轮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森林程培勇藏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村富民竹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