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252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含油含水固体废弃物环保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从所述入风口至所述出风口,依次设有第一旋切叶片、丝网板和带兜折板;所述第一旋切叶片的入口与所述入风口连通,所述旋切叶片的出口侧与所述丝网板之间存在间隔;所述丝网板能够遮盖所述第一旋切叶片,以使得经过第一旋切叶片的气流先经过丝网板,再经过带兜折板。含油尾气从入风口进入后,经过旋切叶片,在多个扇片作用下旋转混合均匀后再通过丝网板,尾气到达带兜折板实现油分水分与气体的分离。通过第一旋切叶片和丝网板的配合,避免了尾气中油分水分过于集中的吹至丝网板上;提升了设备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含油含水固体废弃物环保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含油含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时,经过冷凝回收装置将大部分油分回收后尾气中仍存在少量的油分和水分,需要将油分水分与气体进行分离。现有的油气分离器多采用金属丝隔板进行对油分的吸附。例如公开号为CN10577143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分子捕获器,其通过对进气通道的设置使得油气只能从金属丝隔板的底部向上流动,提升了吸附率。但是在长期使用后,由于金属丝隔板局部接收的油气密度较大,油气在金属丝隔板的分布不均匀,导致油气捕集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油气捕集器,油气在金属丝隔板上分布不均匀导致影响捕集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该分离器通过在高密度丝网前设置第一旋切叶片,经过第一旋切叶片后的油气分布均匀,避免长期使用丝网板局部接收油气浓度过高,利于保持丝网板的吸附效率,使得到达下游带兜折板的油气密度稳定,从而保持油气分离器的稳定运行。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
[0006]从所述入风口至所述出风口,依次设有第一旋切叶片、丝网板和带兜折板;所述第一旋切叶片的入口与所述入风口连通,所述旋切叶片的出口侧与所述丝网板之间存在间隔;所述丝网板能够遮盖所述第一旋切叶片,以使得经过第一旋切叶片的气流先经过丝网板,再经过带兜折板。
[0007]通过在入风口和丝网板之间设置第一旋切叶片,含油尾气从入风口进入后,经过旋切叶片,在多个扇片作用下旋转混合均匀,然后均匀的通过丝网板,避免了尾气中油分水分过于集中的吹至丝网板上;经过丝网板初步补集后的尾气,到达带兜折板,在带兜折板作用下实现油分水分与气体的分离。通过第一旋切叶片和丝网板的配合,提升了设备的长时间稳定性。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罐体内设有下方的第一隔板和上方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罐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蛇形回转状;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罐体的侧壁设有所述入风口;所述第一旋切叶片和所述丝网板均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下方;所述带兜折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
[0009]通过设置隔板形成蛇形或者S型的气流通道,利于降低罐体体积。通过入风口设置在侧面,出风口设置在顶部,形成自下而上的蛇形气流通道。丝网板补集的油水液滴直接滴落至管体底部,且不易受到入风口吹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罐体底部设有有油水排放口。油水排放口外连接油泵,用于将收集的油水混合物排出罐体。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隔板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连接有第一排放管,和/或,所述带兜折板底部设有第二排放管。所述第一排放管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排放管下端均靠近所述罐体的底部。第一排放管将第一隔板上方的油水混合物向下导至罐体底部。第二排放管将带兜折板收集的油水混合物向下导至罐体底部。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旋切叶片和所述入风口之间设有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小口端与所述入风口连接,所述锥形管的大口端与所述第一旋切叶片连接。通过锥形管使得旋切叶片的截面积能够大于入风口的截面积,提升旋切叶片的混合效率。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丝网板包括若干层间隔排布的丝网片。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丝网板和所述罐体底部之间存在间隔。形成缓冲空间,降低气流对罐体底部收集油水混合液吹扫强度。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带兜折板包括若干层间隔排布的弯折片。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弯折片上设有若干收集兜,所述收集兜的开口朝向气流吹来的方向。
[001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带兜折板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第二旋切叶片。带兜折板补集的石油烃在较大气流吹动时随气流从带兜折板脱离,设置第二旋切叶片,能够将气流中的石油烃收集,滴落至第一隔板或者第二隔板上,最终收集至罐体底部。
[00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的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通过在入风口和丝网板之间设置第一旋切叶片,含油尾气从入风口进入后,经过旋切叶片,在多个扇片作用下旋转混合均匀,然后均匀的通过丝网板,避免了尾气中油分水分过于集中的吹至丝网板上;经过丝网板初步补集后的尾气,到达带兜折板,在带兜折板作用下实现油分水分与气体的分离。通过第一旋切叶片和丝网板的配合,提升了设备的长时间稳定性。
[0020]2、本技术的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通过罐体竖向设置,以及在内部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形成自下而上的蛇形的气流通道,利于设备小型化。也利于将油水混合物收集至罐体底部。
[0021]3、本技术的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通过使用锥形管连接入风口和第一旋切叶片,提升了旋切叶片的截面积,利于提升补集效率。
[0022]4.本技术的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通过在带兜折板和出风口之间设置第二旋切叶片,防止带兜折板所捕集的石油烃随气流吹出,收集后的油水混合物通过第一排放管导至罐体底部。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的俯视图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的左视图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的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的正视图示意图。
[0027]图5是图4在B

B处的剖视图示意图。
[0028]图6是图4在F

F处的剖视图示意图。
[0029]图7是图3在A

A处的剖视图示意图。
[0030]图8是图7在C

C处的剖视图示意图。
[0031]图9是图7在D

D处的剖视图示意图。
[0032]图10是图9中带兜折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11是图7在E

E处的剖视图示意图。
[0034]图标:100

罐体;101

入风口;102

出风口;103

油水排放口;201

第一隔板;202

第二隔板;1

第一旋切叶片;2

丝网板;3

带兜折板;4

第二旋切叶片;5

第二排放管;6

第一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00),所述罐体(100)设有入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从所述入风口(101)至所述出风口(102),依次设有第一旋切叶片(1)、丝网板(2)和带兜折板(3);所述第一旋切叶片(1)的入口与所述入风口(101)连通,所述旋切叶片的出口侧与所述丝网板(2)之间存在间隔;所述丝网板(2)能够遮盖所述第一旋切叶片(1),以使得经过第一旋切叶片(1)的气流先经过丝网板(2),再经过带兜折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0)内设有下方的第一隔板(201)和上方的第二隔板(202),所述第一隔板(201)和所述第二隔板(202)将所述罐体(100)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蛇形回转状;所述罐体(100)的顶部设有所述出风口(102),所述罐体(100)的侧壁设有所述入风口(101);所述第一旋切叶片(1)和所述丝网板(2)均位于所述第一隔板(201)下方;所述带兜折板(3)位于所述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旋切叶片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0)底部设有有油水排放口(10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旋切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锐温晓雨钟诚王林燊曹远义邓博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龙锦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