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汽冷旋风分离器的干熄焦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19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汽冷旋风分离器的干熄焦余热锅炉,包括干熄炉、汽冷旋风分离器和余热锅炉,所述汽冷旋风分离器包括上筒体、下筒体、中心筒体;上筒体为由膜式汽冷管排制成的蜗壳状结构;下筒体为由膜式汽冷管排制成的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上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烟气进口;中心筒体的顶部开设有烟气出口;下筒体的底部开设有出粉口;中心筒体安装固定在上筒体内部上方,并与上筒体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汽冷旋风分离器,既能高效分离循环烟气的焦粉,还可以提高干熄焦余热锅炉整体的热效率,并且更有利于余热锅炉的稳定运行。运行。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汽冷旋风分离器的干熄焦余热锅炉


[0001]本技术涉及焦化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汽冷旋风分离器的干熄焦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0002]干法熄焦是钢铁工业重大的节能环保技术,是替代湿法熄焦的熄焦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惰性气体(或废烟气)作为循环气体,在干熄炉中与炽热焦炭换热,将焦炭的温度从1000℃冷却到250℃以下,达到熄焦的目的。吸收了焦炭热量的循环气体将热量传给废热锅炉,以产生中压(或高压)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再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干法熄焦技术能够提高焦炭的质量,避免湿法熄焦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红焦显热,可起到节能与环保的双重作用。
[0003]申请人于2021年在专利CN202121126719.1中,公开了一种一次除尘一体化的干熄焦余热利用系统,该专利的一次除尘器设置为水冷旋风分离器,水冷旋风分离器虽然分离效率高,降温快,但是配套的管道布置复杂,稳定性不佳,余热锅炉整体的热效率较低,对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安全性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一次除尘一体化的干熄焦余热利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供了一种采用汽冷旋风分离器的干熄焦余热锅炉。设置的汽冷旋风分离器作为一种分离装置,既能高效分离循环烟气的焦粉,还可以提高干熄焦余热锅炉整体的热效率,并且更有利于余热锅炉的稳定运行。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采用汽冷旋风分离器的干熄焦余热锅炉,包括干熄炉、一次除尘器和余热锅炉,其中:
[0007]所述一次除尘器为汽冷旋风分离器;所述一次除尘器设置在所述干熄炉的出风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进风口之间,用于将所述干熄炉输出的携带焦粉的高温循环气体与焦粉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高温循环气体输入所述余热锅炉;
[0008]所述汽冷旋风分离器包括上筒体、下筒体、中心筒体;所述上筒体为由膜式汽冷管排制成的蜗壳状结构;所述下筒体为由膜式汽冷管排制成的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所述上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烟气进口;所述中心筒体的顶部开设有烟气出口;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开设有出粉口;所述中心筒体安装固定在上筒体内部上方,并与上筒体同轴设置;所述膜式汽冷管排由多根冷却汽管组成;每个所述冷却汽管的直径为24

60mm,每个所述冷却汽管间的间距为50

200mm,汽冷介质为饱和蒸汽,介质温度为250

360℃。
[0009]可选或优选地,所述下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进汽的下环形集箱,所述上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输出汽汽混合物的上环形集箱。
[0010]可选或优选地,所述下环形集箱与余热锅炉的汽包出汽口相连,并将所述汽包内
的饱和蒸汽输送至所述汽冷旋风分离器的膜式汽冷管排中;所述上环形集箱连接与余热锅炉的汽包进气口相连,将换热之后形成的过热蒸汽输送至所述汽包中;所述饱和蒸汽的温度为250

360℃,所述过热蒸汽的温度为270

400℃。
[0011]可选或优选地,每个所述冷却汽管间之间采用钢板进行密封;所述膜式汽冷管排的外壁设置有T形的横向限位装置,以防止所述冷却汽管因受热产生横向位移。
[0012]可选或优选地,所述汽冷旋风分离器的烟气出口为偏心布置。
[00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4](1)本技术采用汽冷旋风分离器作为一次除尘器,可以高效分离循环烟气中的焦粉,从而可以减少循环烟气对锅炉受热面的磨损,提高锅炉的使用寿命降低锅炉维护成本。同时,汽冷旋风分离器作为余热锅炉过热器的一部分,可以减少余热锅炉内部的过热器面积,减少占地面积,降低投资成本。此外汽冷旋风分离器还可以作为一种冷却装置,能够降低余热锅炉进口的烟气温度,对分离器内的炉墙材料进行保护。
[0015](2)本技术的汽冷旋风分离器采用汽包引出的饱和蒸汽作为汽冷介质,使得汽冷旋风分离器的运行更稳定,减小了噪声、降低了振动,降低了检修维护频率。
[0016](3)本技术的汽冷旋风分离器相比于水冷旋风分离器,能够提高输入至余热锅炉中循环气体的温度,不用考虑锅炉水动力安全性,系统稳定性更高,提高了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汽冷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汽冷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汽冷旋风分离器的汽汽流程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汽冷管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汽冷管排的左视图;
[0024]图中附图说明:
[0025]101

干熄炉,102

汽冷旋风分离器,103

余热锅炉,104

循环风机,105

副省煤器,1021

上筒体,1022

下筒体,1023

中心筒体,1024

烟气进口,1025

烟气出口,1026

出粉口,1031

汽包,1032

低温过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采用汽冷旋风分离器的干熄焦余热锅炉,如
图1所示,包括干熄炉101、一次除尘器和余热锅炉103,其中:
[0028]所述一次除尘器为汽冷旋风分离器102;所述一次除尘器设置在所述干熄炉101的出风口与所述余热锅炉103的进风口之间,用于将所述干熄炉101输出的携带焦粉的高温循环气体与焦粉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高温循环气体输入所述余热锅炉103中进行热交换;此外,所述余热锅炉103的另一端依次连接循环风机104、副省煤器105和干熄炉101的进风口,从而形成完整的闭环系统。
[0029]如图2

4所示,所述汽冷旋风分离器102包括上筒体1021、下筒体1022、中心筒体1023;所述上筒体1021由膜式汽冷管排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汽冷旋风分离器的干熄焦余热锅炉,包括干熄炉、一次除尘器和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除尘器为汽冷旋风分离器;所述一次除尘器设置在所述干熄炉的出风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进风口之间,用于将所述干熄炉输出的携带焦粉的高温循环气体与焦粉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高温循环气体输入所述余热锅炉;所述汽冷旋风分离器包括上筒体、下筒体、中心筒体;所述上筒体为由膜式汽冷管排制成的蜗壳状结构;所述下筒体为由膜式汽冷管排制成的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所述上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烟气进口;所述中心筒体的顶部开设有烟气出口;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开设有出粉口;所述中心筒体安装固定在上筒体内部上方,并与上筒体同轴设置;所述膜式汽冷管排由多根冷却汽管组成;每个所述冷却汽管的直径为24

60mm,每个所述冷却汽管间的间距为50

200m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习中陈巍杜兵曾强张炜罗元碧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