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性能好的开口式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00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压性能好的开口式楼承板,包括楼承板主体;所述楼承板主体包括若干开口向下的梯形板;所述梯形板的内腔中设有抗压机构;所述抗压机构包括抗压底板、支撑立板、斜撑板以及抗压顶板;所述抗压底板设置在梯形板的内腔底部,且抗压底板的两端具有弯折斜向上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梯形板的内侧斜边相贴合;所述梯形板的内顶部与抗压底板的上表面之间搭接有支撑立板;所述梯形板的内侧顶角处均设有抗压顶板;所述抗压顶板呈V型状,其与梯形板的内侧顶角相适配,抗压顶板的敞口端与支撑立板和抗压底板之间构成的夹角之间搭接有斜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抗压性能,而且安装便捷。而且安装便捷。而且安装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压性能好的开口式楼承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楼承板
,特别涉及一种抗压性能好的开口式楼承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开口式楼承板,在运输、铺设以及混凝土的浇捣过程中极易受压变形,导致结构强度降低。
[0003]为了提高开口式楼承板的抗压性能,现有技术中也通过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加固处理。但是加固处理后的开口式楼承板其抗压性能依然不够理想,且加固费时费力,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压性能好的开口式楼承板,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抗压性能,而且安装便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抗压性能好的开口式楼承板,包括楼承板主体;所述楼承板主体包括若干开口向下的梯形板;所述梯形板的内腔中设有抗压机构;所述抗压机构包括抗压底板、支撑立板、斜撑板以及抗压顶板;所述抗压底板设置在梯形板的内腔底部,且抗压底板的两端具有弯折斜向上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梯形板的内侧斜边相贴合;所述梯形板的内顶部与抗压底板的上表面之间搭接有支撑立板;所述梯形板的内侧顶角处均设有抗压顶板;所述抗压顶板呈V型状,其与梯形板的内侧顶角相适配,抗压顶板的敞口端与支撑立板和抗压底板之间构成的夹角之间搭接有斜撑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的长度为梯形板斜边长度的一半以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沿着梯形板的内侧向上延伸至抵接到斜撑板的底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板的厚度均超过抗压底板、斜撑板以及抗压顶板的厚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防滑垫片。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中通过梯形板内腔抗压机构的设置,可以将梯形板受到的压力进行分散,抗压机构中的支撑立板、斜撑板以及弯折部均可以对梯形板提供有力的支撑,相比较现有的开口式楼承板中的抗压机构,本技术中的抗压机构结构简便,制作成本低,安装使用便捷,且抗压机构和梯形板配合构成多个三角形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抗压性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楼承板主体,2

梯形板,3

抗压底板,30

弯折部,4

支撑立板,5

斜撑板,6

抗压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6]如图1所示,一种抗压性能好的开口式楼承板,包括楼承板主体1;所述楼承板主体1包括若干开口向下的梯形板2;楼承板主体1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中的楼承板主体1为YX76

230

690型号主板体;
[0017]特别地,所述梯形板2的内腔中设有抗压机构;所述抗压机构包括抗压底板3、支撑立板4、斜撑板5以及抗压顶板6;所述抗压底板3设置在梯形板2的内腔底部,且抗压底板3的两端具有弯折斜向上的弯折部30;所述弯折部30与梯形板2的内侧斜边相贴合;所述梯形板2的内顶部与抗压底板3的上表面之间搭接有支撑立板4;所述梯形板2的内侧顶角处均设有抗压顶板6;所述抗压顶板6呈V型状,其与梯形板2的内侧顶角相适配,抗压顶板6的敞口端与支撑立板4和抗压底板3之间构成的夹角之间搭接有斜撑板5。
[0018]优选的,支撑立板4为长方体状。
[0019]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弯折部30对梯形板2斜边的支撑强度,所述弯折部30的长度为梯形板2斜边长度的一半以上。
[0020]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30沿着梯形板2的内侧向上延伸至抵接到斜撑板5的底端。该设计,使得弯折部30与斜撑板5和抗压底板3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状,因而稳固性能更佳。
[002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板4的厚度均超过抗压底板3、斜撑板5以及抗压顶板6的厚度。
[0022]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支撑立板4滑动,所述支撑立板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防滑垫片。
[0023]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使用时,在现场将楼承板主体1放置好以后,先将抗压底板3置于梯形板2内腔底部;然后在梯形板2中安装好支撑立板4;接着,放入斜撑板5;最后在梯形板2的内侧顶角出安装抗压顶板6,即完成整个抗压机构的安装。
[002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压性能好的开口式楼承板,包括楼承板主体(1);所述楼承板主体(1)包括若干开口向下的梯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板(2)的内腔中设有抗压机构;所述抗压机构包括抗压底板(3)、支撑立板(4)、斜撑板(5)以及抗压顶板(6);所述抗压底板(3)设置在梯形板(2)的内腔底部,且抗压底板(3)的两端具有弯折斜向上的弯折部(30);所述弯折部(30)与梯形板(2)的内侧斜边相贴合;所述梯形板(2)的内顶部与抗压底板(3)的上表面之间搭接有支撑立板(4);所述梯形板(2)的内侧顶角处均设有抗压顶板(6);所述抗压顶板(6)呈V型状,其与梯形板(2)的内侧顶角相适配,抗压顶板(6)的敞口端与支撑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佳满可马文亮刘东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钢之佳金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